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蔡昉:當前已處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中

6月7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出席2017中國企業競爭力夏季峰會。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經緯用戶端6月7日電(秦辰)“大家都在問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是不是到來了?根據歷史經驗,

我們正在這個浪潮之中, 並不是還要等待什麼時候到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7日在2017中國企業競爭力夏季峰會上表示。

蔡昉表示, 在發展過程中, 國家競爭力和企業競爭力兩者是互相促進的關係, 但當渡過帕累托改進的發展階段之後, 兩者會出現合成悖論, 企業存在著創造性破壞, 贏者進輸者退, 贏者生輸者亡, 但國家只能進不能退, 只能生不能亡。

他指出, 潛在增長力是國家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關鍵, 潛在增長率的提高已經不能再依靠資本勞動的投入, 因此想提高潛在增長率必須提高勞動生產率, 而勞動生產率又可以由不同的部分構成, 比如人力資本、提高資本勞動的比例、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這就是國家競爭力的所在。

在談到中國競爭力時, 蔡昉表示, 瑞士洛桑商學院做了一個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競爭力的排名, 中國排在第18位, 和去年相比, 僅僅一年的時間就提升七個位次。 他認為,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極其重要的因素。

蔡昉認為, 企業的創造性破壞能有效提高生產率。 他援引一項美國研究資料指出, 中國還沒有把創造性破壞的機制利用起來, 如果利用起來就可以得到更高的生產率, 從而提高國家競爭力。

他表示, 我們不能讓國家有創造性的破壞, 但作為國家競爭力的構成——每一個企業來說, 一定是未來在創造性破壞中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企業並不是齊頭並進, 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是一定會有的人不斷提高自己的生產率留下來, 還有的人會喪失競爭力出局、死亡。 ”

蔡昉表示, 政府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是能夠利用創造性破壞機制最基本的政策前提。 企業要提高自己的人力資本、每個家庭也要提高, 但是人力資本培養具有外部性, 有相當大的責任是國家的, 因此政府要加大科研開發的投入, 它也是帶有社會效應的投資行為。 (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