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回望70年·烏蘭夫的故事」在延安民族學院

1941年8月, 烏蘭夫到達延安。 延安風貌和回歸黨的懷抱, 讓烏蘭夫百感交集、心情激動。 在這裡, 烏蘭夫見到了在陝北公學學習的女兒雲曙碧和長子布赫, 他們是1939年衝破日偽軍的層層封鎖來到延安的。 從1937年春烏蘭夫進入蒙旗保安總隊起, 烏蘭夫與孩子們已經四年沒有見面了, 天倫又享之餘, 烏蘭夫勉勵孩子們要不斷學習進步、鍛煉自己, 早日為黨工作。

9月, 黨中央為了集中力量培養少數民族幹部, 決定在陝北公學民族部的基礎上, 建立延安民族學院, 高崗任院長, 高克林任副院長, 由烏蘭夫任教育處長負責具體工作。

長期在民族地區的地下工作中, 烏蘭夫深深體會到培養民族幹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對於教育工作, 烏蘭夫並不陌生, 早年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和東方大學擔任過教學翻譯, 回國從事地下工作後又在土默特高等小學校擔任事務主任, 可以說, 烏蘭夫是當時從事這項工作最合適的人選。 在這件事上, 也體現出我黨在選人用人方面的高瞻遠矚。

延安民族學院舊址

延安民族學院校址在延河南岸的大砭溝, 當時人們也稱這裡為“文化溝”, 是著名的文化活動中心, 反法西斯大會、抗日周年紀念會等近萬人大會都是在這裡召開的。 大砭溝裡還有八路軍總醫院、八路軍大禮堂、中山圖書館、文化俱樂部、自然科學院等單位, 山坡上全是酸棗林, 一到初秋, 滿山紅紅的酸棗, 甚是好看。 民族學院的成立, 像是組成了一個新的大家庭, 充滿著黨對各少數民族的無限關懷和期望, 也體現著黨的民族政策。

民族學院第一批學員有200多人, 其中蒙古族最多, 占學員總數的40%。

學院初創時期, 各方面條件很差。 烏蘭夫有在內蒙古開展革命工作缺乏幹部特別是缺乏少數民族幹部的實際感受, 很理解毛澤東主席強調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後, 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的重要意義, 他決心和其他同志一起, 努力把延安民族學院辦好, 以最快的速度盡可能多地培養抗日和民族解放事業所需要的少數民族幹部。 烏蘭夫與教育處副處長王鐸同志密切配合, 參照自己曾學習和工作過的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山大學和王鐸等同志學習和工作過的延安抗大、陝北公學的辦學經驗, 根據延安民族學院的實際情況和學員特點, 協助院領導制定了辦學方針、培養目標、教學原則及有關制度, 使這所在抗日戰爭最艱苦時期、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創辦的民族學院,
很快步入正常發展的軌道。

烏蘭夫是一位元經過系統馬列主義教育和實際鬥爭鍛煉的老黨員, 他同副院長高科林同志主持制定的學院的培養目標是, 學員應有馬列主義政治覺悟, 堅定的革命政治方向, 艱苦奮鬥的革命作風, 有一定的党的政策水準, 特別是掌握民族政策和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 只有達到這一目標的學員, 回到少數民族地區, 才能勝任。 在主持延安民族學院教務工作外, 烏蘭夫還承擔一部分理論課程的講授任務。 由於他理論基礎好, 又有豐富的實際鬥爭經驗, 授課時能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把道理講透, 既生動又活潑, 很容易為學員理解和接受,

教學效果很好。

在辦學中, 烏蘭夫十分注意以身作則, 處處帶頭, 做到身教重于言傳。 他與學員們的關係非常好, 學員有不懂的問題常去問他, 他都耐心細緻地予以輔導釋疑。 當時延安條件非常艱苦, 烏蘭夫為了給學院節省燈油, 晚上他摸黑到學員的窯洞裡, 和大家一起討論學習心得體會, 講李大釗、多松年、李裕智等蒙漢各族共產黨員的英雄事蹟, 啟發、勉勵大家。 有時他還給學員們介紹地下工作經驗。 烏蘭夫這種誨人不倦的精神和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 給全院教師和教學工作以很大影響, 使學員們很快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 堅定了政治方向和抗日決心, 樹立了革命人生觀, 不少人出校後迅速成長為堅強的革命者和領導骨幹。

烏蘭夫很關心學員。他經常到學員住的窯洞噓寒問暖。特別是對年紀小的學員,他既做師長又做家長,想方設法照料他們。他還經常和學員們一起參加勞動和文體活動。學員們覺得他可親可敬,都願意和他在一起,常常圍在他身邊問這問那,而他總是有問必答,直到他們滿意為止。他善於聽取群眾意見,有關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除同教務人員研究外,他還親自徵求學生會幹部以及學員的意見。這種民主作風不僅使學院的教學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切合實際,也為教學人員和學員們作出了榜樣。烏蘭夫是蒙古族,學員中蒙古族最多,但他對他們並沒有格外照顧,而是一視同仁地對待各族學員。在他的影響下,不同民族的學員團結得很好,延安民族學院成為全國各民族大團結的縮影。

延安民族學員是培養民族幹部的搖籃,烏蘭夫是辛勤的園丁。

(烏蘭夫紀念館 呼和浩特烏蘭夫研究中心 )

烏蘭夫很關心學員。他經常到學員住的窯洞噓寒問暖。特別是對年紀小的學員,他既做師長又做家長,想方設法照料他們。他還經常和學員們一起參加勞動和文體活動。學員們覺得他可親可敬,都願意和他在一起,常常圍在他身邊問這問那,而他總是有問必答,直到他們滿意為止。他善於聽取群眾意見,有關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除同教務人員研究外,他還親自徵求學生會幹部以及學員的意見。這種民主作風不僅使學院的教學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切合實際,也為教學人員和學員們作出了榜樣。烏蘭夫是蒙古族,學員中蒙古族最多,但他對他們並沒有格外照顧,而是一視同仁地對待各族學員。在他的影響下,不同民族的學員團結得很好,延安民族學院成為全國各民族大團結的縮影。

延安民族學員是培養民族幹部的搖籃,烏蘭夫是辛勤的園丁。

(烏蘭夫紀念館 呼和浩特烏蘭夫研究中心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