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劇透|綠地管理變革“三板斧”

作為員工, 你最怕哪種老闆?

對公司規劃不明確的?對員工職能隨意安排的?對業績追求過高把員工當成“人血饅頭”的?

那麼你最想遇見的老闆類型呢?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直是房地產企業的常見現象, 在新建商品房成交額天花板已現的行業現狀下, 房地產的從業人員容量也開始見頂。 尤其是去年“930”之後, 一系列調控的出臺, 包括仲介閉店潮的出現, 令房地產從業人員的流動與流失再次加劇。

5月裡, 碧桂園執行董事、聯席總裁及執行委員會成員朱榮斌辭任, 華僑城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及提名委員會主席姚軍辭任, 藍光總裁、副董事長張志成請辭…高管變動尚且如此, 基層員工的變動, 就更不勝枚舉了。

離開一個公司, 也許因為薪水, 也許因為路不同不相為謀, 但留在一個公司, 往往是因為這裡能實現企業與員工的相互成就。

想實現互相成就,

不僅考驗人才的能力, 也關乎著企業的人才管理體系——實現人的規劃, 挖掘人的潛力, 兌現人的價值。

2016年6月, 針對人力管理體系, 綠地的京津冀事業部內部展開了一次調研。 問卷統計結果顯示, 事業部各層管理幹部的整體狀態良好, 普遍認同集團和事業部的企業文化;對戰略發展方向清晰明確, 並以在事業部工作為榮;92%的員工願意繼續留任且有意願參與變革。

雖然這次調研顯示了事業部的整體狀態穩定且健康, 但京津冀事業部總經理歐陽兵卻觀察到背後的隱憂:事業部員工普遍對自身的職業規劃不明確, 事業部的培訓考核體系有待完善;增進創新意識、提高核心產品競爭力是普遍心聲;內部溝通、協同存在問題,

急需流程再造。

為此, 在京津冀事業部, 歐陽兵率隊進行人力管理大變革。

實現人才規劃——因人而設最匹配崗位

按綠地京津冀事業部總經理歐陽兵提出的“人才引進計畫”, 今年一季度, 綠地京津事業部共招聘31名管培生, 經過見習期考核, 計畫錄用19人, 其中本科4人, 研究生15人, 均為985和211大學畢業的優秀學生。

這批學員也成為綠地重視員工職業規劃的受益者。 綠地為他們設置了3-6個月的見習期, 並按照他們個人興趣、專業的不同, 將他們分佈在各個條線的不同見習崗位。

在見習期間, 綠地將對管培生採取雙導師的培養制度——除了常規的崗位指導老師, 還會有一位人力資源導師跟蹤輔導。

此外, 綠地在見習期裡, 還將對管培生採取輪崗制度。

讓他們通過在不同部門的輪崗, 接受專業化與非專業化的培訓, 最後依據個人的性格、興趣以及專業基礎, 為他們進行綜合評定和考核, 最終篩選出錄取精英, 為他們匹配最適合的崗位。

提高招入門檻, 又增多考核環節, 坦言來說, 想被綠地錄用可謂艱辛。 但綠地京津冀事業部的老員工坦言, 如此篩選後, 確實出現了不一樣的人才氛圍, 新進員工的變通性、專業性、靈活性都比原來提高許多。

而對於原有的老員工, 綠地也制定了“專業序列和管理序列”雙通道職業發展規劃, 從多個層面描繪了員工未來發展路徑, 打開員工晉升通道。

挖掘潛力——系列培訓激勵人才創新力

培訓, 是今年綠地京津冀事業部這次變革的一個重頭戲。

從常規的互動交流、培訓講座, 到成體系的引導互助和“四綠”人才培養計畫——即綠英計畫(中高層管理培訓)、綠實計畫(三級管理幹部精英訓練營)、綠苗計畫(主管級人才成長培訓營)、綠新計畫(新員工綠新啟航訓練營)、雛鷹計畫(校招應屆生築夢訓練營)等。 這些體系也是歐陽兵主導的“變革小組”的研究成果。

在培訓體系裡, “內訓師”是其中最有意思的一項新模式。

所謂內訓師, 即綠地內部員工自己做導師, 主動提交培訓課題, 為同事培訓。 據瞭解, 目前綠地京津冀事業部大概有50個左右的內訓師, 分別來自人力資源部門、行銷部門、資訊化部門等各個崗位。 他們內訓的內容涵蓋了基礎的人力資源、企業文化、OA系統使用, 以及專案介紹、銷售技巧、業務執行、建築規劃、品牌推廣等專業知識。此外小組還不斷增加研究主題,如2017年新增研究主題“標準化研究”、“產業化(SI體系)研究”、“超低能耗建築(被動房等)研究”等,多方面探索“產品創新”

“內訓師”模式的建立,省去了外部聘用講師的流程時間與溝通成本,壓縮了員工成長的時間,培養效率和品質都有大幅提高,也宣導了員工的觀念創新,挖掘員工更多元化的專業潛能。

兌現價值——增強協同提高效率與價值

在人才已有,專業已強的前提下,如何將這些快速轉化為人才價值與企業效益,成為企業需要思考的“最後一公里”。

作為一家兩千億級別的企業,綠地的組織架構難免繁雜,增強企業內部協同,暨優化工作審批流程成為推動管理效率的必備。對此,綠地京津冀事業部的變革小組成員結合一線實操經驗,列問題,找方法,優方案。想法成熟即落實,實踐過後必總結。就在這樣不斷的實踐、總結、再實踐的過程中,幾個專項研究成果已陸續出爐,工作效率不斷得到提升。

提高效率即加速了價值的轉換,但要提高價值,還需要更多的新的思維和手段。尤其對於已經上了兩千億的綠地來說,互聯網+、金融化、產業化等地產之外的轉型,成為提升價值的關鍵管道。

2017年5月,綠地京津冀事業部成立了第四變革工作小組,專門為多元變革而來。這個事業部從“產業協同、大金融,運營服務新思路,分散式、區中心、平臺化”等方面著手變革,旨在激發事業部轉變和創新運營思路及模式,積極應對劇烈變化的外部環境,以提升運營效率及品質,實現價值的再成長。

經過一年的多管齊下,綠地京津冀事業部的變革工作已初見成效,為事業部在“經濟形勢在變、行業格局在變、綠地集團在變”的大背景下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為高效的管理變革提供了實際參考和依據。

可以說,千億之後的綠地,已經開始了規模之外的轉型,而兩千億之後的綠地,已經開始在更大的規模世界裡鑄造自己的“企業管理小世界”了。

以及專案介紹、銷售技巧、業務執行、建築規劃、品牌推廣等專業知識。此外小組還不斷增加研究主題,如2017年新增研究主題“標準化研究”、“產業化(SI體系)研究”、“超低能耗建築(被動房等)研究”等,多方面探索“產品創新”

“內訓師”模式的建立,省去了外部聘用講師的流程時間與溝通成本,壓縮了員工成長的時間,培養效率和品質都有大幅提高,也宣導了員工的觀念創新,挖掘員工更多元化的專業潛能。

兌現價值——增強協同提高效率與價值

在人才已有,專業已強的前提下,如何將這些快速轉化為人才價值與企業效益,成為企業需要思考的“最後一公里”。

作為一家兩千億級別的企業,綠地的組織架構難免繁雜,增強企業內部協同,暨優化工作審批流程成為推動管理效率的必備。對此,綠地京津冀事業部的變革小組成員結合一線實操經驗,列問題,找方法,優方案。想法成熟即落實,實踐過後必總結。就在這樣不斷的實踐、總結、再實踐的過程中,幾個專項研究成果已陸續出爐,工作效率不斷得到提升。

提高效率即加速了價值的轉換,但要提高價值,還需要更多的新的思維和手段。尤其對於已經上了兩千億的綠地來說,互聯網+、金融化、產業化等地產之外的轉型,成為提升價值的關鍵管道。

2017年5月,綠地京津冀事業部成立了第四變革工作小組,專門為多元變革而來。這個事業部從“產業協同、大金融,運營服務新思路,分散式、區中心、平臺化”等方面著手變革,旨在激發事業部轉變和創新運營思路及模式,積極應對劇烈變化的外部環境,以提升運營效率及品質,實現價值的再成長。

經過一年的多管齊下,綠地京津冀事業部的變革工作已初見成效,為事業部在“經濟形勢在變、行業格局在變、綠地集團在變”的大背景下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為高效的管理變革提供了實際參考和依據。

可以說,千億之後的綠地,已經開始了規模之外的轉型,而兩千億之後的綠地,已經開始在更大的規模世界裡鑄造自己的“企業管理小世界”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