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光伏扶貧”為貧困農民帶來了“真金白銀”

新華社蘭州3月20日電暖陽高照, 春意融融。 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馬營鎮油坊村, 一塊塊約20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種”在不少村民家的房前屋後, 熠熠生輝。

近年來, 甘肅通渭等地將分散式光伏電站“種”進了農戶家中, 不但引導更多農村家庭使用上了清潔能源, 還給當地貧困農民帶來了“真金白銀”。

長期以來, 如何脫貧增收一直是當地人頭疼的問題。 如今, 有了光伏發電, “村民從中得到了大實惠, 這事我們願意幹。 ”油坊村村民監督委員會主任張曉峰說。

在油坊村村民、精准扶貧戶劉軍偉看來, 分散式光伏電站現在是大夥兒的“香餑餑”。

他家的分散式光伏電站是2015年底建成的, 一年多以來, 已經發了近4600度電, 按照光伏標杆上網電價0.95元計算, 給他家帶來了4300多元的收益。

劉軍偉家的分散式光伏電站裝機容量3千瓦, 投資2.4萬元。 其中, 甘肅省級扶貧專項資金投入8000元, 縣級財政配套14000元, 他自己只掏了2000元。 “太陽能是我家的‘小銀行’, 曬曬太陽就一直有收益。 ”劉軍偉說。

在通渭縣, 和劉軍偉家一樣建成分散式光伏電站的農民還有近200戶。 2014年, 通渭縣被國家能源局和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全國光伏扶貧試點縣”。

通渭縣只是甘肅省光伏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從2016年起, 甘肅規劃利用5年時間, 重點在定西、天水等9個市(州)的48個貧困縣(區)和酒泉市的11個整建制移民鄉實施光伏扶貧工程,

建設每戶3千瓦、共計5萬個戶用分散式發電系統和每個約2萬千瓦、共計50座的集中式電站。

通渭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楊建宏介紹, 當地3個鄉鎮、4個村試點的近200戶分散式光伏電站已於2015年底全部並網發電。 截至2016年底, 這些農戶累計發電量是70.4萬度, 按照光伏標杆上網電價0.95元計算, “農民戶均年收益都在3000元以上。 ”他說。

楊建巨集告訴記者, 光伏發電專案具有經濟環保、運行成本低的特點, 把清潔能源產業與扶貧相結合, 是一條創新的精准扶貧途徑。 下一步, 當地計畫在“十三五”期間, 把分散式光伏電站發展到無勞動能力、無經濟收入的2000戶絕對貧困戶中。 “幫助這些困難群體共同脫貧、一起致富,

攜手奔小康。 ”楊建宏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