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皖江經濟帶新增大中型金屬礦8處

皖江經濟帶有多少地下寶藏?記者3月19日從省國土資源廳獲悉, 近兩年來, 皖江經濟帶新增大中型金屬礦礦產地8處, 新增銅104萬噸、金23噸、鉛鋅188萬噸、鎢7.5萬噸等, 為“十三五”找礦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長江流經安徽400餘公里, 故有“皖江”之稱。 皖江經濟帶行政區劃範圍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池州、滁州、宣城8市全境和六安市金安區、裕安區、舒城縣, 共59個縣(市、區), 區域面積7.58萬平方公里。

由省政府與中國地質調查局共同發佈的《支撐服務皖江經濟帶發展地質調查報告(2017年)》顯示, 宣城茶亭銅礦普查初步估算銅金屬量166萬噸,

共生及伴生金屬量238噸, 礦床規模達大型, 為“紅層、鬆散層、推覆體之下”找礦經典案例。 東至縣兆吉口地區新增鉛鋅金屬量12萬噸(累計提交63萬噸), 改變以往該地區以找金為主的局面。 銅陵縣荷花山地區發現了一種新的成礦類型, 提交鉛鋅金屬量42萬噸, 礦床規模有望達大型。 提交多處大中型鎢礦產地, 如績溪縣逍遙鎢礦、甯國市竹溪嶺鎢銀多金屬礦等, 使皖南鎢礦資源量達40萬噸, 有望形成新的鎢礦資源基地。 此外, 還在廬樅鐵銅整裝勘查區內提交1處中型鈾礦產地, 特別是在大別山地區新發現了稀土礦資源, 填補了大別山成礦帶該類型礦床的空白。 (桂運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