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雲南遠山探險國際野外急救手冊,分享給喜歡戶外的驢友們!

野外登山探險旅遊已經得到部分人的認同,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戶外運動中來。 但是, 戶外運動畢竟是一項危險的運動, 為了使大家能夠更安全的參與到戶外運動中, 作為遠山探險國際的領隊必須具備以下戶外急救知識。

一.急救小常識

(一)止血法:

1、直接加壓法:直接在傷口或周圍施以壓力而止血。

2、升高止血法:將傷肢或受傷部位高舉,使其超過心臟高度。

3、止血點止血法:直接施壓於傷口近端的動脈上。

4、強屈患肢止血法:只可使用於肘關節或膝關節以下的肢體,將棉墊置於肘窩或膝窩,再強屈其關節,

並以繃帶緊縛之,每二十分鐘要放鬆十五秒,並記錄最後一次放鬆時間。

5、止血帶止血法:因為此法有引起末梢神經麻痹和血流障礙甚至肢體壞死的危險,如能用其它方法止血,就不要用此法止血。

★ 要 訣:

1、止血帶系於傷口上端,不可過緊,也不可過松。

2、止血帶不可直接纏繞於皮膚,其間應墊以布片或棉花,並置一卷墊物於動脈位置上,以 加強效果;纏繞時,不容有皮膚皺折摺存在。

3、每隔15至20分鐘要放鬆15秒。 放鬆時應在傷口上用敷料壓迫止血,凡經15秒不復出血時,可將止血帶放鬆置於原位,以備不虞。

4、傷者額頭上注以”T”明顯標記,傷票上要填明止血帶使用時間,以供他人隨時注意。

5、暴露止血帶,不可以任何物體覆蓋或包紮,以免其他的救護者忽略止血帶之存在。

6、囑咐護送者,遇有醫護人員時,告知有止血帶。

二、骨折急救處理

★ 症狀:

1、由於軟組織受傷所致,如出血,水腫等。

2、由於骨頭斷裂所產生移位,如變短,成角度。

★ 處理:

1、應用適當副木來固定, 用夾板固定患處附近及兩端關節,以保持骨折部位及兩端關節不動,夾板必須超出兩端關節,無夾板時,以硬板、竹板或折疊的報紙代替。

2、止痛:用止痛藥物如嗎啡或度冷丁肌肉注射,但頭部受傷及呼吸困難者禁用,且送醫時要告知用多少劑量。

3、若為開放性骨折,應優先處理傷口,止血後再固定。

4、露出肢體末端,便於觀察血液迴圈。

5、保暖並預防休克的可能。

6、若無法判定是扭傷、脫臼或骨折應以骨折方法固定之。

7、患部可用冰敷以減輕疼痛,並盡速送醫。

三、毒蛇咬傷處理

★ 症狀:

◎ 神經毒:

侵犯神經系統為主,局部反應較少,會出現脈弱,流汗,噁心,嘔吐,視覺模糊,昏迷等全身症狀。

◎ 血液毒:

侵犯血液系統為主,局部反應快而強烈,一般在被咬後三十分鐘內,局部開使出現劇痛,腫脹,發黑,出血等現象。 時間較久之後,還可能出現水泡,膿包,全身會有皮下出血,血尿,咳血,流鼻血,發燒等症狀。

◎混合毒

同時兼具上述兩種症狀。

★ 處理:

1、保持冷靜

千萬不可以緊張亂跑奔走求救,這樣會加速毒液散佈。盡可能辨識咬人的蛇有何特徵,不可讓傷者使用酒、濃茶、咖啡等興奮性飲料。

2、立即縛紮

用止血帶縛於傷口近心端上五至十公分處,如無止血帶可用毛巾,手帕或撕下的布條代替。紮敷時不可太緊,應可通過一指,其程度應以能阻止靜脈和淋巴回流不妨礙動脈流通為原則(和止血帶止血法阻止動脈回流不同),每兩小時放鬆一次即可(每次放鬆一分鐘)。而以前的觀念認為15至30分鐘鐘要放鬆30秒至1分鐘,臨床視實際狀況而定,如果傷處腫脹益形擴大,要檢查是否綁得太緊,綁的時間應縮短,放鬆時間應增多,以免組織壞死。

3、沖洗切開傷口,適當吸吮

在將傷口切開之前必須先以生理食鹽水,蒸餾水,必要時亦可用清水清洗傷口。在將傷口以消毒刀片切開成十字型,以吸吮器將毒血吸出,施救者宜避免直接以口吸出毒液,若口腔內有傷口可能引起中毒。

4、立即送醫

除非肯定是無毒蛇咬傷,否則還是應視作毒蛇咬傷,並送至有血清的醫療單位(山區衛生所或縣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 預防:

1、進入有蛇區應著厚靴及厚帆布綁腿。

2、夜行應持手電筒照明,並持竹竿在前方左右撥草將蛇趕走。

3、野外露營時應將附近之長草,泥洞,石穴清除,以防蛇類躲藏。

4、平時應熟悉各種蛇類之特徵及毒蛇咬傷急救法。

四、被昆蟲叮咬或蜇傷

用冰或涼水冷敷後,在傷口處塗抹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了,用鑷子等將刺拔出後再塗抹氨水或牛奶

五、鼻出血不止怎樣處理?

鼻出血也稱鼻衄。常見原因以下幾種:

1、面部、鼻外傷或用手摳鼻孔,使鼻腔內的血管破裂;

2、鼻腔異物或鼻腔的急慢性炎症,鼻粘膜破裂出血;

3、急性傳染病,如流感、猩紅熱等,血液病也常表現為鼻出血;

4、維生素C、維生素K缺乏症;

5、高燒、空氣乾燥、鼻粘膜充血,一碰也易出血;

6、高血壓病人常因咳嗽、打噴嚏使血壓急劇增高誘發鼻出血。

正確的止血方法應該是,讓病人安靜,讓其坐下,頭稍向後仰,然後採取措施:

壓迫止血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鼻的鼻翼(軟部)並向鼻腔中央施加一定壓力,持續數分鐘,同時讓病人張口呼吸片刻。也可用藥棉或軟紙(卷結實)填塞鼻腔止血。

冷敷止血法——在鼻樑處或頸部兩側大血管處放上冷水浸濕的毛巾做冷敷,以止血或減少出血。

藥物止血法——可用麻黃素液、腎上腺素液滴鼻,但高血壓患者除外。

止血後儘量不要咳嗽,打噴嚏,也不要擤鼻涕、做劇烈活動,以免再出血。若經上述方法不能止血時,應速送醫院救治。

六、食物中毒

吃了腐敗變質的食物,除會腹痛、腹瀉外,還伴有發燒和衰弱等症狀,應多喝些飲料或鹽水,也可採取催吐的方法將食物吐出來。

七、怎樣急救淹溺者

淹溺是刻不容緩的緊急情況,必須及時進行積極有效的搶救,具體措施有:

1、從其身後接觸溺水者,救護者應儘快脫去外衣、褲及鞋帽(為減少阻力,便於在水中遊動),迅速游到溺水者。

附近,觀察其位置,從其身後靠攏,以仰泳方式將其拖向岸邊,或推動其向岸邊靠近。切忌迎面接觸溺水者,因溺水者神志不清或心慌意亂,必定會緊緊抱住救援者,其力超人,無法掙脫,反而會導致有一同被淹死的危險。

2、淹溺者被救出水中後,立即清除其口腔、鼻腔內的水和泥沙雜草等汙物、嘔吐物,以恢復呼吸道的通暢,並將

舌頭拉出,以免後翻而堵塞呼吸道。如有活動的假牙也應取出,以防墜入氣管。並將其緊裹的內衣、胸罩、腰帶解除或放鬆。

3、倒水迅速進行倒水動作以倒出呼吸道及胃內的積水。但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呼吸或心跳已停止,應首先或同時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按壓。倒水的具體方法有:

①救護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將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護者屈膝的膝蓋上,使其頭部下垂。然後按壓其背部。

②抱住溺水者的兩小腿,將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使頭部下垂,急救者快步走動或奔跑,水便可倒出體外。

③亦可就地取材進行急救,如利用地面上的自然斜坡,將其頭部放於下坡處的位置進行倒機或利用小木凳、大石頭等作墊高腹部之物進行倒水。以上三點都是利用頭低腳高的體位,將溺水者體內的水倒出來。

④將溺水者仰臥,頭稍低,臉轉向一側,急救者兩手疊放在溺水者的上腹部,向下前擠壓,要短促有力,壓後隨即放鬆,可重複幾次,這樣使橫隔膜上升,胸腔容積減小,將呼吸道中水擠出來。必須注意,倒水動作要快,不能強求倒出大量的水,如倒出的水不多,也不可為此而耽誤心肺復蘇術的進行。

4、就地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輕度、中度溺水者,經救出水面採取俯臥壓背法人工呼吸後可很快恢復正常。如溺水者呼吸已停止,應立即採用口對口吹氣式的人工呼吸法。如果心跳也停止,則人工呼吸和心臟胸外擠壓同時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是搶救溺水者的重要措施,必須就地立即施行。如果等待他人前來搶救或不經處理就直接送醫院,都會喪失最初寶貴的搶救時機。經以上處理後儘快將溺水者轉送醫院搶救。在轉送途中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也絕不能中斷。當呼吸心跳恢復時,可用幹毛巾從四肢遠端向心臟的方向按摩,以促進血液迴圈。

八、心肺腦復蘇術

1、適用準則

心肺腦復蘇的目的是防止突然、意外的死亡, 而不是延長已無意義的生命。故適用於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迴圈和或呼吸驟停---猝死。

2、心跳、呼吸驟停的快速判斷依據(應在5"內完成)

①意識突然喪失(可伴抽搐);

②面色蒼白或紫紺;

③呼吸停止;

④心音及大動脈搏動消失;

⑤雙側瞳孔散大

急性中毒時不論為何種原因,發生以上情況,皆為心肺腦復蘇的適應證。

3、成人心肺腦復蘇,可分為三個期

Ⅰ期: 基礎生命支持(BLS)

Ⅱ期: 進一步生命救生(ALS)

Ⅲ期: 持續生命支持(PLS)

4、Ⅰ期: 基礎生命支持(BLS)

應包括連續動作的三個主要緊扣環節,即A、B、C,每個環節應按順序進行:

A.開放氣道,按以下程式進行:

1、迅速放好體位(5"~10"內完成)使患者就地仰臥在堅實的平面上,如患者俯面,則必須將患者的頭、肩、軀幹作為一個整體同時翻轉而不使其扭曲,對頸部受傷者須特別注意托頸翻轉。

2、打開氣道(5"內完成)

常採用仰頭抬頦手法: 即將一隻手放在患者前額上, 手掌用力向後壓以將頭向後翹,將另一隻手的手指放在靠近頦部的下頜骨下方將頦部向前抬起。對疑有頸外傷者應採用托頜而不仰頭,即用雙手(一邊一隻) 緊抓患者下頜角托起,同時應小心地支持頭部不要後仰或從一側轉向另一側。

3、清除氣道及口內異物(包括嘔吐物)(5"~10"內完成)如果見到口內有異物或嘔吐物, 可以採用"交叉手指" 技術把口打開,作手指清掃,對流體或半流體可用食指、中指裹以紗布擦去,對固體則用食指作成鉤狀將其取出,應小心勿使其落入氣道更深部位。對氣道有異物阻塞者可採用膈下腹部猛壓手法:即以一手的掌根抵住患者腹部,位置在正中線臍部稍上遠離劍突尖下,第二隻手直接放在第一隻手上,以快速向上猛壓的動作壓向患者的腹內,每次猛壓都應是一次獨立的、明確的動作,每次猛壓的目的都是要解除氣道阻塞。為清除氣道阻塞,可能需重複猛壓6至10次。

4、判定呼吸(5"內完成)

當確定氣道已處於開放位置下, 即用耳貼近病人口鼻、頭部側向病人胸部,以眼觀察病人的胸部有無起伏;以面部感覺病人的呼吸道有無氣體排出;以耳聽病人的呼吸道有無氣流通過的聲音。如果胸部無起伏,也無感覺及聽不到氣流呼出則可判定患者無呼吸。

5、對無呼吸者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B.人工呼吸(15"~20"完成)

作口對口(或口對鼻及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方法:

1、病人應處於呼吸道通暢,口部張開的狀態下進行。

2、用按於前額一手的拇指與食指捏緊鼻翼下端把病人的鼻孔捏閉。

3、搶救者深吸一口氣後把自己的口張開並緊貼病人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形成不透氣的密閉狀態,不應漏氣。

4、用力向病人的口內作快而深的吹氣,每次吹氣1~1.5秒,吹到病人的胸部上抬起來(估計吹入氣量800~1200ml)。

5、單人心肺復蘇操作時,每按壓胸部15次後作吹氣2口(即15:2)。 雙人心肺復蘇操作時,一人每按壓胸部5次後,暫停一下,以讓另一人作吹氣一口(即5:1),如此反復不間斷地二人配合進行下去。

注:Ⅰ 對於有脈搏而無呼吸者,不作胸部按壓,只作口對口吹氣,成人每5秒鐘吹氣一口(兒童每3秒鐘吹氣一口)。

Ⅱ 口對鼻人工呼吸法適用於牙關緊閉而不能張口或口腔有嚴重損傷者,操作順序不變,操作方法上把捏閉鼻孔改為把病人的口部緊閉,也可以用力將病人口部張開,以利氣體排出。

Ⅲ 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主要適用于搶救嬰幼兒, 因嬰幼兒口鼻開口均較小,位置又很靠近,搶救者務使患兒的口及鼻孔均開放,用自己的口包住嬰幼兒的口及鼻作吹氣,吹氣量以胸廓有上抬為准。

作完口對口人工呼吸後, 立即進入建立人工迴圈,人工建立迴圈的方法有兩種:胸外按壓與開胸心臟按壓。而在現場急救中,主要應用胸外按壓。

C :人工迴圈胸外按壓術方法

1、一手仍置於病人前額,使頭部保持後仰,使氣道開放;另一手在靠近搶救者一側用食指及中指尖先觸及氣管正中的喉結,然後向旁滑移2~3cm,在氣管旁軟組織處觸摸頸動脈搏動(應在10"內完成)。如果觸摸不到病人的頸動脈搏動,而病人又無意識,就可以判定心跳已停止,即進行胸外按壓。

2、迅速使患者仰臥于硬板或地上,隨即快速測定按壓部位:搶救者可將一手的食指與中指拼攏沿病人一側的肋弓向中間滑移,後兩側肋弓的交點處摸到胸骨下切跡,然後將拼攏的食指及中指橫放在胸骨下切跡上方,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緊貼食指,此掌根部即為按壓區,固定不要移動。此時可將定位之手取下,而將掌根亦重疊放上去,並作兩手的手指相互交叉以使下面手的手指抬起(以避免按壓時損傷肋骨)。

3、搶救者的雙臂應繃直,兩肘關節固定不動,雙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半身體重和肩、臂部的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壓。

4、按壓應平穩而有規律地進行,不能間斷,下壓及向上放鬆的時間大致相等,按壓根至最低點處應有一明顯停頓,用力應垂直向下不能左右擺動,放鬆時定位的手掌部不要移動位置,但應儘量放鬆,務使胸骨不受任何壓力。

5、按壓頻率80~100次/分,按壓深度成人使胸骨下移4~5cm(5~13歲下移3cm,嬰幼兒下移2cm

6、單人操作心肺復蘇,每作15次胸外按壓,需作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吹氣,然後再在胸部重新定位按壓,如此反復進行,不能間斷。雙人操作心肺復蘇為一人進行胸外按壓,另一人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吹氣,兩人必須配合協調,吹氣必須在胸外按壓的鬆弛時間內完成,而按壓必須緊接於吹氣完成後,按壓頻率為80~100次/分,按壓與呼吸(口對口吹氣)比例為5:1,即5次胸外按壓進行一次口對口人工呼吸吹氣。

以上基礎生命支持(BLS)是心肺復蘇急救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而特殊的階段,其目的是通過A、B、C這三個環節連

續動作的正確按程式操作可以從外部來支援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的血液迴圈和通氣,以對患者的腦、心和其他重

要臟器供氧。從而為進一步生命救生的成功創造必不可缺的條件。

九、熱昏厥、中暑、水泡、抽筋的防治

1、熱昏厥

體質較弱的登山者,在夏季登山的活動中,由於活動劇烈、體力消耗過大,尤其是未能及時補充體內損失的水分和鹽份時,容易發生熱昏厥,熱昏厥的主要症狀表現為:感覺精疲力盡,卻煩躁不安,頭痛、暈眩或噁心。臉色蒼白,皮膚感覺濕冷。呼吸快而淺,脈搏快而弱。可能伴有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搐。體溫保持正常或下降。

為避免發生熱昏厥,一些體制較弱的登山者,在參加夏季登山的活動中應特別注意避免體力消耗過大的活動,注意休息節奏、保持體力。應多喝一些含有鹽份的水或飲料,即使對體內的電解質損失給予補充.一旦發生熱昏厥,應儘快將患者移至陰涼處躺下。若患者意識清醒,應讓其慢慢喝一些涼開水。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瀉、嘔吐,應在水中加鹽飲用(每公升一茶匙)。若患者已失去意識,應讓其臥姿躺下,充分休息直至症狀減緩,送醫院進行進一步救治。

2、中暑

中暑的主要症狀為:頭痛、暈眩、煩躁不安、脈搏強而有力,呼吸有雜音,體溫可能上升至40°C以上,皮膚乾燥泛紅。如果不及時救治,中暑的人可能很快會失去意識,且程度很深,有可能導致意外的發生. 因此在夏季登山前一定要準備好預防和治療中暑的藥物,如:十滴水、清涼油、仁丹等。另外,還應該準備一些清涼飲料和太陽鏡、遮陽帽等防暑裝備。

一旦有人中暑,應儘快將其移至陰涼通風處,將其衣服用冷水浸濕,裹住身體,並保持潮濕。或不停扇風散熱並用冷毛巾擦拭患者,直到其體溫降到38°C以下

中暑者意識清醒,應讓其一半坐姿休息,頭與肩部給予支撐。若中暑者已失去意識,則應讓其平躺 。

通過以上救治措施,中暑者的體溫如已下降,則改以趕衣物覆蓋,並充分休息否則重複以上措施,並儘快送醫院救治。

3、水泡

預防:最好穿著與你的腳‘磨合’慣了的鞋、吸汗的棉或線襪子。在容易磨出水泡的地方事先貼一塊‘創可貼’。如有條件,可以到商店裡買一瓶防止起泡的噴霧劑(主要減輕摩擦作用),一旦磨出了水泡,首先要將泡內的液體排出。用消毒過的縫衣針在水泡表面刺個洞,從上放擠出水泡內的液體,然後用碘酒、酒精等消毒藥水塗抹創口及周圍,最後用乾淨的紗布包好。

4、抽筋

抽筋發生的原因是由於登山時過度地運動或姿勢不佳,而引起肌肉的協調不良,或因登山時時或登山後受寒,體內的鹽分大量流失,因而致使肌肉突然產生非自主性的收縮。抽筋的症狀有患處疼痛,肌肉有緊張或抽搐的感覺,患者無法使收縮的肌肉放鬆。急救的方式為拉引患處肌肉,使患處打直,輕輕按摩患處肌肉。補充水分及鹽分,休息直到患處感覺舒適為止。

十、野外急救盒——13種武器

野外穿越或探險時,除了要配備那些專業裝備外,還建議你帶上一個小小的野外急救盒(或者你也可以稱它為“野外求生盒”)。

1、盒: 最好選擇一個鋁制或不銹鋼制的飯盒(最好是帶把手的)。因為飯盒本身可以用來加熱、提水或者化雪,都能發揮作用。塑膠盒雖然輕,但無法加熱,使用就受到了限制。同時,飯盒的金屬蓋可以當做反光鏡使用,關鍵時刻可以發出求救信號。

2、工具刀:在野外配一把多功能的工具刀是絕對有必要的。雖然不一定要使用類似蘭博用的叢林格鬥刀,但是瑞士軍刀是必不可少的。它除了集成常規的小刀、起子、剪刀以外,還有鋸、螺絲刀、銼刀等,甚至還帶有一個放大鏡!

3、針線包:無論是紅軍長征的年代還是現代化的軍隊中,針線包一直是軍隊的野外必備品。當然,現代針線包的功能已經不僅是原來單純的縫縫補補,針不但可以挑刺,更能在有些時候彎成魚鉤,改善伙食,甚至是救命(當然你的針線包裡起碼得配兩根釣魚線)。

4、火柴:在野外,火種幾乎是一切。帶上防風防水的火柴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你買不到這樣的火柴,也可以自己DIY一些。方法很簡單,先將蠟燭融化,均勻地塗在普通火柴上,使用的時候,將火柴頭上的蠟除掉即可。為了能更好地發揮我們DIY的火柴“強大”的防風防水功能,可以把它們放在空的膠捲盒內。磷皮(就是擦火柴用的)也絕對不能忘了的,否則我們DIY的努力就白搭了。

5、蠟燭:一小節蠟燭在野外是絕對有用的。你所帶的手電筒、頭燈等現代化照明裝置,隨著電池的耗盡而變成擺設。這時的蠟燭就顯示其“英雄本色”了。蠟燭除了照明,還可以取暖(不過別把手指頭當成要烤的土豆)、引火。如果你把一個礦泉水瓶剪去底部做成燈罩,你就擁有了一盞野外使用的防風燈,它的“功率”夠大,工作效率也提高不少。

6、求生哨:其實就是一般的哨子,不過在野外,哨子的作用可不僅僅是在球場上吹的黑哨。現在它可以救你的命。當你遇險時,可以用哨聲引來救援,或者嚇走一些小野獸(不過如果是老虎、熊等猛獸的話,不吱聲是最佳選擇)。

7、鋁膜:這是一張2x2米的鍍鋁的薄膜,有金色和銀色兩種。它不但可以防風防雨,也可以支起來做成一個涼棚,防止太陽直射。在寒冷地區,可以用它裹住自己,保持體溫。鋁膜的最大作用是可以反光,使救援人員可以及時發現你。平時也可以把它鋪在地上當地席使用。

8、指北針:即便你帶上了GPS,你的手錶也帶有電子羅盤,有些原始的指北針還是必不可少的。在野外,誰都無法保證先進的設備不出岔子,這時,小小的指北針可以幫你找到回家的路。

9、醫療膠布:不要小看任何一件小玩意兒,它可是最快的修補劑。當你外衣被劃破、帳篷被吹裂時,它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雖然它的基本功能是粘貼紗布,但稍微發揮一下你的想像力,你能發現它能派上的用處會大得多。

10、燕尾夾:雖然是很普通的辦公用品,但在野外,它能在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發揮作用。它曾經被用來夾過斷裂的背包帶、開線的褲子、脫了底的鞋……雖然我們並不想讓它發揮作用,但多備上幾個,也許會有用。

11、鉛筆:在野外想寫點東西,用什麼筆?派克嗎?不,最昂貴的未必是最好的。野外嚴酷的環境,使得鉛筆成為我們的最佳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建議選擇2B以上的鉛筆。

12、紙:最好是即事貼,如果是白色更佳。

13、幾個瓶子:分別放上食鹽、水果糖、維生素C。這些不起眼的食品在危急關頭可能是救命的良藥。

最後,建議你在急救盒外面再套上個防水的密封袋(家用的冰箱密封保鮮袋就可以了,如果備一個專業的防水袋,那更是萬事OK了)。

感謝吳磊醫生編著的《野外急救》小冊子,感謝他在百忙之中給予我們遠山探險國際領隊的野外急救培訓,此小冊子在戶外活動中非常適用。在戶外活動中的確存在不少危險,希望與所有熱衷於戶外運動的朋友們和各俱樂部領隊們分享!

愛護自然環境 保護野生動物!

溫馨提示:

雲南遠山探險國際專注于雲南及東南亞戶外探險、徒步穿越、戶外運動、自駕旅遊線路!

★ 處理:

1、保持冷靜

千萬不可以緊張亂跑奔走求救,這樣會加速毒液散佈。盡可能辨識咬人的蛇有何特徵,不可讓傷者使用酒、濃茶、咖啡等興奮性飲料。

2、立即縛紮

用止血帶縛於傷口近心端上五至十公分處,如無止血帶可用毛巾,手帕或撕下的布條代替。紮敷時不可太緊,應可通過一指,其程度應以能阻止靜脈和淋巴回流不妨礙動脈流通為原則(和止血帶止血法阻止動脈回流不同),每兩小時放鬆一次即可(每次放鬆一分鐘)。而以前的觀念認為15至30分鐘鐘要放鬆30秒至1分鐘,臨床視實際狀況而定,如果傷處腫脹益形擴大,要檢查是否綁得太緊,綁的時間應縮短,放鬆時間應增多,以免組織壞死。

3、沖洗切開傷口,適當吸吮

在將傷口切開之前必須先以生理食鹽水,蒸餾水,必要時亦可用清水清洗傷口。在將傷口以消毒刀片切開成十字型,以吸吮器將毒血吸出,施救者宜避免直接以口吸出毒液,若口腔內有傷口可能引起中毒。

4、立即送醫

除非肯定是無毒蛇咬傷,否則還是應視作毒蛇咬傷,並送至有血清的醫療單位(山區衛生所或縣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 預防:

1、進入有蛇區應著厚靴及厚帆布綁腿。

2、夜行應持手電筒照明,並持竹竿在前方左右撥草將蛇趕走。

3、野外露營時應將附近之長草,泥洞,石穴清除,以防蛇類躲藏。

4、平時應熟悉各種蛇類之特徵及毒蛇咬傷急救法。

四、被昆蟲叮咬或蜇傷

用冰或涼水冷敷後,在傷口處塗抹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了,用鑷子等將刺拔出後再塗抹氨水或牛奶

五、鼻出血不止怎樣處理?

鼻出血也稱鼻衄。常見原因以下幾種:

1、面部、鼻外傷或用手摳鼻孔,使鼻腔內的血管破裂;

2、鼻腔異物或鼻腔的急慢性炎症,鼻粘膜破裂出血;

3、急性傳染病,如流感、猩紅熱等,血液病也常表現為鼻出血;

4、維生素C、維生素K缺乏症;

5、高燒、空氣乾燥、鼻粘膜充血,一碰也易出血;

6、高血壓病人常因咳嗽、打噴嚏使血壓急劇增高誘發鼻出血。

正確的止血方法應該是,讓病人安靜,讓其坐下,頭稍向後仰,然後採取措施:

壓迫止血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鼻的鼻翼(軟部)並向鼻腔中央施加一定壓力,持續數分鐘,同時讓病人張口呼吸片刻。也可用藥棉或軟紙(卷結實)填塞鼻腔止血。

冷敷止血法——在鼻樑處或頸部兩側大血管處放上冷水浸濕的毛巾做冷敷,以止血或減少出血。

藥物止血法——可用麻黃素液、腎上腺素液滴鼻,但高血壓患者除外。

止血後儘量不要咳嗽,打噴嚏,也不要擤鼻涕、做劇烈活動,以免再出血。若經上述方法不能止血時,應速送醫院救治。

六、食物中毒

吃了腐敗變質的食物,除會腹痛、腹瀉外,還伴有發燒和衰弱等症狀,應多喝些飲料或鹽水,也可採取催吐的方法將食物吐出來。

七、怎樣急救淹溺者

淹溺是刻不容緩的緊急情況,必須及時進行積極有效的搶救,具體措施有:

1、從其身後接觸溺水者,救護者應儘快脫去外衣、褲及鞋帽(為減少阻力,便於在水中遊動),迅速游到溺水者。

附近,觀察其位置,從其身後靠攏,以仰泳方式將其拖向岸邊,或推動其向岸邊靠近。切忌迎面接觸溺水者,因溺水者神志不清或心慌意亂,必定會緊緊抱住救援者,其力超人,無法掙脫,反而會導致有一同被淹死的危險。

2、淹溺者被救出水中後,立即清除其口腔、鼻腔內的水和泥沙雜草等汙物、嘔吐物,以恢復呼吸道的通暢,並將

舌頭拉出,以免後翻而堵塞呼吸道。如有活動的假牙也應取出,以防墜入氣管。並將其緊裹的內衣、胸罩、腰帶解除或放鬆。

3、倒水迅速進行倒水動作以倒出呼吸道及胃內的積水。但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呼吸或心跳已停止,應首先或同時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按壓。倒水的具體方法有:

①救護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將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護者屈膝的膝蓋上,使其頭部下垂。然後按壓其背部。

②抱住溺水者的兩小腿,將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使頭部下垂,急救者快步走動或奔跑,水便可倒出體外。

③亦可就地取材進行急救,如利用地面上的自然斜坡,將其頭部放於下坡處的位置進行倒機或利用小木凳、大石頭等作墊高腹部之物進行倒水。以上三點都是利用頭低腳高的體位,將溺水者體內的水倒出來。

④將溺水者仰臥,頭稍低,臉轉向一側,急救者兩手疊放在溺水者的上腹部,向下前擠壓,要短促有力,壓後隨即放鬆,可重複幾次,這樣使橫隔膜上升,胸腔容積減小,將呼吸道中水擠出來。必須注意,倒水動作要快,不能強求倒出大量的水,如倒出的水不多,也不可為此而耽誤心肺復蘇術的進行。

4、就地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輕度、中度溺水者,經救出水面採取俯臥壓背法人工呼吸後可很快恢復正常。如溺水者呼吸已停止,應立即採用口對口吹氣式的人工呼吸法。如果心跳也停止,則人工呼吸和心臟胸外擠壓同時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是搶救溺水者的重要措施,必須就地立即施行。如果等待他人前來搶救或不經處理就直接送醫院,都會喪失最初寶貴的搶救時機。經以上處理後儘快將溺水者轉送醫院搶救。在轉送途中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也絕不能中斷。當呼吸心跳恢復時,可用幹毛巾從四肢遠端向心臟的方向按摩,以促進血液迴圈。

八、心肺腦復蘇術

1、適用準則

心肺腦復蘇的目的是防止突然、意外的死亡, 而不是延長已無意義的生命。故適用於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迴圈和或呼吸驟停---猝死。

2、心跳、呼吸驟停的快速判斷依據(應在5"內完成)

①意識突然喪失(可伴抽搐);

②面色蒼白或紫紺;

③呼吸停止;

④心音及大動脈搏動消失;

⑤雙側瞳孔散大

急性中毒時不論為何種原因,發生以上情況,皆為心肺腦復蘇的適應證。

3、成人心肺腦復蘇,可分為三個期

Ⅰ期: 基礎生命支持(BLS)

Ⅱ期: 進一步生命救生(ALS)

Ⅲ期: 持續生命支持(PLS)

4、Ⅰ期: 基礎生命支持(BLS)

應包括連續動作的三個主要緊扣環節,即A、B、C,每個環節應按順序進行:

A.開放氣道,按以下程式進行:

1、迅速放好體位(5"~10"內完成)使患者就地仰臥在堅實的平面上,如患者俯面,則必須將患者的頭、肩、軀幹作為一個整體同時翻轉而不使其扭曲,對頸部受傷者須特別注意托頸翻轉。

2、打開氣道(5"內完成)

常採用仰頭抬頦手法: 即將一隻手放在患者前額上, 手掌用力向後壓以將頭向後翹,將另一隻手的手指放在靠近頦部的下頜骨下方將頦部向前抬起。對疑有頸外傷者應採用托頜而不仰頭,即用雙手(一邊一隻) 緊抓患者下頜角托起,同時應小心地支持頭部不要後仰或從一側轉向另一側。

3、清除氣道及口內異物(包括嘔吐物)(5"~10"內完成)如果見到口內有異物或嘔吐物, 可以採用"交叉手指" 技術把口打開,作手指清掃,對流體或半流體可用食指、中指裹以紗布擦去,對固體則用食指作成鉤狀將其取出,應小心勿使其落入氣道更深部位。對氣道有異物阻塞者可採用膈下腹部猛壓手法:即以一手的掌根抵住患者腹部,位置在正中線臍部稍上遠離劍突尖下,第二隻手直接放在第一隻手上,以快速向上猛壓的動作壓向患者的腹內,每次猛壓都應是一次獨立的、明確的動作,每次猛壓的目的都是要解除氣道阻塞。為清除氣道阻塞,可能需重複猛壓6至10次。

4、判定呼吸(5"內完成)

當確定氣道已處於開放位置下, 即用耳貼近病人口鼻、頭部側向病人胸部,以眼觀察病人的胸部有無起伏;以面部感覺病人的呼吸道有無氣體排出;以耳聽病人的呼吸道有無氣流通過的聲音。如果胸部無起伏,也無感覺及聽不到氣流呼出則可判定患者無呼吸。

5、對無呼吸者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B.人工呼吸(15"~20"完成)

作口對口(或口對鼻及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方法:

1、病人應處於呼吸道通暢,口部張開的狀態下進行。

2、用按於前額一手的拇指與食指捏緊鼻翼下端把病人的鼻孔捏閉。

3、搶救者深吸一口氣後把自己的口張開並緊貼病人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形成不透氣的密閉狀態,不應漏氣。

4、用力向病人的口內作快而深的吹氣,每次吹氣1~1.5秒,吹到病人的胸部上抬起來(估計吹入氣量800~1200ml)。

5、單人心肺復蘇操作時,每按壓胸部15次後作吹氣2口(即15:2)。 雙人心肺復蘇操作時,一人每按壓胸部5次後,暫停一下,以讓另一人作吹氣一口(即5:1),如此反復不間斷地二人配合進行下去。

注:Ⅰ 對於有脈搏而無呼吸者,不作胸部按壓,只作口對口吹氣,成人每5秒鐘吹氣一口(兒童每3秒鐘吹氣一口)。

Ⅱ 口對鼻人工呼吸法適用於牙關緊閉而不能張口或口腔有嚴重損傷者,操作順序不變,操作方法上把捏閉鼻孔改為把病人的口部緊閉,也可以用力將病人口部張開,以利氣體排出。

Ⅲ 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主要適用于搶救嬰幼兒, 因嬰幼兒口鼻開口均較小,位置又很靠近,搶救者務使患兒的口及鼻孔均開放,用自己的口包住嬰幼兒的口及鼻作吹氣,吹氣量以胸廓有上抬為准。

作完口對口人工呼吸後, 立即進入建立人工迴圈,人工建立迴圈的方法有兩種:胸外按壓與開胸心臟按壓。而在現場急救中,主要應用胸外按壓。

C :人工迴圈胸外按壓術方法

1、一手仍置於病人前額,使頭部保持後仰,使氣道開放;另一手在靠近搶救者一側用食指及中指尖先觸及氣管正中的喉結,然後向旁滑移2~3cm,在氣管旁軟組織處觸摸頸動脈搏動(應在10"內完成)。如果觸摸不到病人的頸動脈搏動,而病人又無意識,就可以判定心跳已停止,即進行胸外按壓。

2、迅速使患者仰臥于硬板或地上,隨即快速測定按壓部位:搶救者可將一手的食指與中指拼攏沿病人一側的肋弓向中間滑移,後兩側肋弓的交點處摸到胸骨下切跡,然後將拼攏的食指及中指橫放在胸骨下切跡上方,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緊貼食指,此掌根部即為按壓區,固定不要移動。此時可將定位之手取下,而將掌根亦重疊放上去,並作兩手的手指相互交叉以使下面手的手指抬起(以避免按壓時損傷肋骨)。

3、搶救者的雙臂應繃直,兩肘關節固定不動,雙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半身體重和肩、臂部的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壓。

4、按壓應平穩而有規律地進行,不能間斷,下壓及向上放鬆的時間大致相等,按壓根至最低點處應有一明顯停頓,用力應垂直向下不能左右擺動,放鬆時定位的手掌部不要移動位置,但應儘量放鬆,務使胸骨不受任何壓力。

5、按壓頻率80~100次/分,按壓深度成人使胸骨下移4~5cm(5~13歲下移3cm,嬰幼兒下移2cm

6、單人操作心肺復蘇,每作15次胸外按壓,需作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吹氣,然後再在胸部重新定位按壓,如此反復進行,不能間斷。雙人操作心肺復蘇為一人進行胸外按壓,另一人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吹氣,兩人必須配合協調,吹氣必須在胸外按壓的鬆弛時間內完成,而按壓必須緊接於吹氣完成後,按壓頻率為80~100次/分,按壓與呼吸(口對口吹氣)比例為5:1,即5次胸外按壓進行一次口對口人工呼吸吹氣。

以上基礎生命支持(BLS)是心肺復蘇急救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而特殊的階段,其目的是通過A、B、C這三個環節連

續動作的正確按程式操作可以從外部來支援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的血液迴圈和通氣,以對患者的腦、心和其他重

要臟器供氧。從而為進一步生命救生的成功創造必不可缺的條件。

九、熱昏厥、中暑、水泡、抽筋的防治

1、熱昏厥

體質較弱的登山者,在夏季登山的活動中,由於活動劇烈、體力消耗過大,尤其是未能及時補充體內損失的水分和鹽份時,容易發生熱昏厥,熱昏厥的主要症狀表現為:感覺精疲力盡,卻煩躁不安,頭痛、暈眩或噁心。臉色蒼白,皮膚感覺濕冷。呼吸快而淺,脈搏快而弱。可能伴有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搐。體溫保持正常或下降。

為避免發生熱昏厥,一些體制較弱的登山者,在參加夏季登山的活動中應特別注意避免體力消耗過大的活動,注意休息節奏、保持體力。應多喝一些含有鹽份的水或飲料,即使對體內的電解質損失給予補充.一旦發生熱昏厥,應儘快將患者移至陰涼處躺下。若患者意識清醒,應讓其慢慢喝一些涼開水。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瀉、嘔吐,應在水中加鹽飲用(每公升一茶匙)。若患者已失去意識,應讓其臥姿躺下,充分休息直至症狀減緩,送醫院進行進一步救治。

2、中暑

中暑的主要症狀為:頭痛、暈眩、煩躁不安、脈搏強而有力,呼吸有雜音,體溫可能上升至40°C以上,皮膚乾燥泛紅。如果不及時救治,中暑的人可能很快會失去意識,且程度很深,有可能導致意外的發生. 因此在夏季登山前一定要準備好預防和治療中暑的藥物,如:十滴水、清涼油、仁丹等。另外,還應該準備一些清涼飲料和太陽鏡、遮陽帽等防暑裝備。

一旦有人中暑,應儘快將其移至陰涼通風處,將其衣服用冷水浸濕,裹住身體,並保持潮濕。或不停扇風散熱並用冷毛巾擦拭患者,直到其體溫降到38°C以下

中暑者意識清醒,應讓其一半坐姿休息,頭與肩部給予支撐。若中暑者已失去意識,則應讓其平躺 。

通過以上救治措施,中暑者的體溫如已下降,則改以趕衣物覆蓋,並充分休息否則重複以上措施,並儘快送醫院救治。

3、水泡

預防:最好穿著與你的腳‘磨合’慣了的鞋、吸汗的棉或線襪子。在容易磨出水泡的地方事先貼一塊‘創可貼’。如有條件,可以到商店裡買一瓶防止起泡的噴霧劑(主要減輕摩擦作用),一旦磨出了水泡,首先要將泡內的液體排出。用消毒過的縫衣針在水泡表面刺個洞,從上放擠出水泡內的液體,然後用碘酒、酒精等消毒藥水塗抹創口及周圍,最後用乾淨的紗布包好。

4、抽筋

抽筋發生的原因是由於登山時過度地運動或姿勢不佳,而引起肌肉的協調不良,或因登山時時或登山後受寒,體內的鹽分大量流失,因而致使肌肉突然產生非自主性的收縮。抽筋的症狀有患處疼痛,肌肉有緊張或抽搐的感覺,患者無法使收縮的肌肉放鬆。急救的方式為拉引患處肌肉,使患處打直,輕輕按摩患處肌肉。補充水分及鹽分,休息直到患處感覺舒適為止。

十、野外急救盒——13種武器

野外穿越或探險時,除了要配備那些專業裝備外,還建議你帶上一個小小的野外急救盒(或者你也可以稱它為“野外求生盒”)。

1、盒: 最好選擇一個鋁制或不銹鋼制的飯盒(最好是帶把手的)。因為飯盒本身可以用來加熱、提水或者化雪,都能發揮作用。塑膠盒雖然輕,但無法加熱,使用就受到了限制。同時,飯盒的金屬蓋可以當做反光鏡使用,關鍵時刻可以發出求救信號。

2、工具刀:在野外配一把多功能的工具刀是絕對有必要的。雖然不一定要使用類似蘭博用的叢林格鬥刀,但是瑞士軍刀是必不可少的。它除了集成常規的小刀、起子、剪刀以外,還有鋸、螺絲刀、銼刀等,甚至還帶有一個放大鏡!

3、針線包:無論是紅軍長征的年代還是現代化的軍隊中,針線包一直是軍隊的野外必備品。當然,現代針線包的功能已經不僅是原來單純的縫縫補補,針不但可以挑刺,更能在有些時候彎成魚鉤,改善伙食,甚至是救命(當然你的針線包裡起碼得配兩根釣魚線)。

4、火柴:在野外,火種幾乎是一切。帶上防風防水的火柴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你買不到這樣的火柴,也可以自己DIY一些。方法很簡單,先將蠟燭融化,均勻地塗在普通火柴上,使用的時候,將火柴頭上的蠟除掉即可。為了能更好地發揮我們DIY的火柴“強大”的防風防水功能,可以把它們放在空的膠捲盒內。磷皮(就是擦火柴用的)也絕對不能忘了的,否則我們DIY的努力就白搭了。

5、蠟燭:一小節蠟燭在野外是絕對有用的。你所帶的手電筒、頭燈等現代化照明裝置,隨著電池的耗盡而變成擺設。這時的蠟燭就顯示其“英雄本色”了。蠟燭除了照明,還可以取暖(不過別把手指頭當成要烤的土豆)、引火。如果你把一個礦泉水瓶剪去底部做成燈罩,你就擁有了一盞野外使用的防風燈,它的“功率”夠大,工作效率也提高不少。

6、求生哨:其實就是一般的哨子,不過在野外,哨子的作用可不僅僅是在球場上吹的黑哨。現在它可以救你的命。當你遇險時,可以用哨聲引來救援,或者嚇走一些小野獸(不過如果是老虎、熊等猛獸的話,不吱聲是最佳選擇)。

7、鋁膜:這是一張2x2米的鍍鋁的薄膜,有金色和銀色兩種。它不但可以防風防雨,也可以支起來做成一個涼棚,防止太陽直射。在寒冷地區,可以用它裹住自己,保持體溫。鋁膜的最大作用是可以反光,使救援人員可以及時發現你。平時也可以把它鋪在地上當地席使用。

8、指北針:即便你帶上了GPS,你的手錶也帶有電子羅盤,有些原始的指北針還是必不可少的。在野外,誰都無法保證先進的設備不出岔子,這時,小小的指北針可以幫你找到回家的路。

9、醫療膠布:不要小看任何一件小玩意兒,它可是最快的修補劑。當你外衣被劃破、帳篷被吹裂時,它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雖然它的基本功能是粘貼紗布,但稍微發揮一下你的想像力,你能發現它能派上的用處會大得多。

10、燕尾夾:雖然是很普通的辦公用品,但在野外,它能在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發揮作用。它曾經被用來夾過斷裂的背包帶、開線的褲子、脫了底的鞋……雖然我們並不想讓它發揮作用,但多備上幾個,也許會有用。

11、鉛筆:在野外想寫點東西,用什麼筆?派克嗎?不,最昂貴的未必是最好的。野外嚴酷的環境,使得鉛筆成為我們的最佳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建議選擇2B以上的鉛筆。

12、紙:最好是即事貼,如果是白色更佳。

13、幾個瓶子:分別放上食鹽、水果糖、維生素C。這些不起眼的食品在危急關頭可能是救命的良藥。

最後,建議你在急救盒外面再套上個防水的密封袋(家用的冰箱密封保鮮袋就可以了,如果備一個專業的防水袋,那更是萬事OK了)。

感謝吳磊醫生編著的《野外急救》小冊子,感謝他在百忙之中給予我們遠山探險國際領隊的野外急救培訓,此小冊子在戶外活動中非常適用。在戶外活動中的確存在不少危險,希望與所有熱衷於戶外運動的朋友們和各俱樂部領隊們分享!

愛護自然環境 保護野生動物!

溫馨提示:

雲南遠山探險國際專注于雲南及東南亞戶外探險、徒步穿越、戶外運動、自駕旅遊線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