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草原絲綢之路語言文化專家考察手記丨曼德拉 精美的石頭能傳情

作者:王承棟 系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 甘肅省中語會會員

提起曼德拉, 有人首先會想到的是南非前總統。 這位黑人的領袖傳奇般的一聲,

讓包括孤劍在內的許多人產生過無限的敬仰之情。

世界很奇妙, 在中國也有一個曼德拉, 但它不是人, 而是一座神奇的萬年大山。 曼德拉山位於內蒙古戈壁深處阿拉善右旗孟根蘇木境內。 曼德拉系蒙古語, 為“升起、興旺、騰飛”之意。

有史料記載, 早在新石器時代, 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 蒙古、鮮卑、匈奴、黨項等北方少數民族曾在此居住和遊牧。 1986年這裡發現了中國最大規模的岩畫群, 幾乎在一夜間, 它的名字不脛而走, 紅火出名。

關於曼德拉岩畫, 借用范仲淹的話來說, “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岩畫必有岩石, 經幾千年不朽的岩畫石, 必有與眾不同之處, 方能保存至今。 攀登曼德拉山, 其精美的石頭, 著實讓孤劍陶醉了一會。

8月3日, 從巴丹吉林沙漠回來, 打算第二天參觀曼德拉岩畫, 為了出行方便, 夜宿雅布賴鎮。 雅布賴鎮位於阿右旗東南部, 是全旗第二個中心城鎮。 同行的阿右旗文聯石岩主席告訴大家, 從雅布賴鎮到曼德拉岩畫集中區, 還有百公里多的路程, 車行大概需要一個多小時到山腳下, 再費時一個多小時攀登山頂, 才能看到。

聽到如此, 孤劍首先提議:明日早些出發, 最遲不得超過六點, 早餐就在車上解決。 其實, 作為野外尋訪愛好者, 孤劍一沒有太多的的資金, 二沒有太多的時間, 所以, 苦行僧般的出行是常有之事。 但對於大家, 想來或許是一種受罪吧。 只是這次, 出於時間和天氣的考慮, 孤劍竟然喧賓奪主地安排, 好在石岩主席也同意,

大家也就應允了。

8月4日淩晨五點剛過, 孤劍便自作主張, 將大家一一催起, 收拾完備, 六點準時出發。

車出雅布賴, 一路向東行駛。 在夜色朦朧中被驚醒的太陽, 睡眼濛濛地從地平線緩緩升起, 沒有喧嘩, 沒有排場, 只把霞光灑滿天空。 接著, 便在大家的驚歎中露出了真身, 而此時, 光亮卻又擋著了注視者的視線, 迫使他們轉向大地。 於是, 戈壁灘的羊群, 駱駝, 還有草叢, 甚至遠山, 便都歷歷在目了, 多麼神奇的自然世界啊!

有時也想, 當人們狂妄自大時, 或許, 偉大的自然, 甚至連冷笑, 都不願意吧!

將近八點時, 終於到達曼德拉山下, 一下車, 還沒有見到傳說中的岩畫, 各種造型奇異的巨石, 首先吸引住了孤劍的眼球——又是自然的傑作啊!突然決定, 今天得好好品味一下這些神奇的自然精靈, 至於岩畫, 捎帶一下, 主要留給別人去欣賞吧。

開始攀登。 其實如今的曼德拉山已經不需攀登, 只要慢慢沿著修建臺階拾級而上即可, 這雖然減少了許多困難, 但對孤劍來說, 似乎少有些自然的味道,

總感到有點不美氣。

再往上走, 布和主席指著遠遠的山峰告訴大家, 那就是目的地了。 既然方向已定, 那就改道吧。 反正古人都說過, 條條大路通羅馬, 何況眼見的山峰呢。

脫離臺階棧道, 只尋山石景點。 時間有限, 慢行來不及細看, 換做跑步。 手抓著相機, 豔福不及細看, 只是一頓狂拍, 好留下美景慢慢琢磨。

登上山頂, 再放眼四望, 只見, 整個山脈黑色的玄武石巍峨嶙峋, 岩脈蜿蜒。 山脊也佈滿了怪石, 起伏蜿蜒, 宛如巨蟒長龍, 與山下的崎嶇小路交相輝映, 再加上不見盡頭的茫茫戈壁, 還有溝谷分佈周圍奇形怪狀的巨石陣, 組成了一幅奇偉瑰麗的自然畫卷。 大自然的傑作, 鬼斧神工, 絕對令人歎為觀止。

下山時, 給文遠兄講起, 現在流行徒步,因此成立了許多的徒步群。而徒步群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一般情況下不走重複路。沒想到,文遠兄聽後也另闢蹊徑,不順原路返回。如此一來,倒又讓孤劍得以翻山越嶺,且行且尋,觀賞到不少更為奇特的石頭美景,真是天隨人願!

各位看客,下面介紹給大家,共同享受。注意,名之者大漠,述之者孤劍,且排名不分前後哦。

神駝出行,昂首的駱駝,似乎剛剛負重,準備奮力起身;千年一吻,即將離別的戀人?分明是小別見面的夫妻,相擁而吻,根本不願離開;仙女鏡臺,不知是天宮哪位偷偷下凡的仙女,因留戀人間生活,卻在不得不返回時,連梳粧檯都沒來得及拿走;飛來之石,來自宇宙空間,還是天庭界外?雄鷹訓雛,愛子之心,不僅人類,就連動物也會如此,但教給生存的本領,必不可少;回眸一笑,是殷切的呼喚,抑或只是凝神注目;禪師洞窟,不知有多少禪師,高僧在此修行,然後得道而去;仙人寶座,多少次,多少年,在此打座,或者講道,吸引著石頭也來聽經悟道;如來佛手,不知如來佛祖到此何干,或者就是雕刻岩畫,佛手留真?還有美女出殼,勇士高坐等等,數不勝數。

踩著一塊塊沉默的石頭——不,沉默的石頭,應該比人更有生命——走出山窪很遠,又忍不住轉身看去,那些岩畫早已連同巨石風景變成一個個模糊的點,一座峰一條線,依舊屹立在那裡,經受風光磨礪,抑或吸取天地精華。突然想起蘇東坡的名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是啊,在經受了數萬年風雨的石頭面前,人實在太渺小了,甚至根本算不上一粒微塵。

等到山腳後,在大家對岩畫津津樂道時,孤劍卻拿出相機,給他們炫耀:不要只說人人都去的地方,要有新的發現,看看,這兒,你去過嗎?這兒,你到了嗎?呵呵,雖和原計劃本末倒置,但也引得各位眼饞。

許多人都說,曼德拉的岩畫不會說話,卻講述著遠古的傳說;曼德拉的岩畫沒有色彩,卻記載著迷人的繪畫史。對於孤劍來說,卻是發現了曼德拉石頭迷人的風姿,感悟到自然的偉大。

《夢遊天姥吟留別》曾寫:“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說南非的曼德拉離我們其實很遙遠,若有興趣,不妨到阿右旗的曼德拉山,一睹奇石的風采。

曼德拉山,詩仙李白寫過,大漠孤劍走過,你,還在等什麼呢?

現在流行徒步,因此成立了許多的徒步群。而徒步群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一般情況下不走重複路。沒想到,文遠兄聽後也另闢蹊徑,不順原路返回。如此一來,倒又讓孤劍得以翻山越嶺,且行且尋,觀賞到不少更為奇特的石頭美景,真是天隨人願!

各位看客,下面介紹給大家,共同享受。注意,名之者大漠,述之者孤劍,且排名不分前後哦。

神駝出行,昂首的駱駝,似乎剛剛負重,準備奮力起身;千年一吻,即將離別的戀人?分明是小別見面的夫妻,相擁而吻,根本不願離開;仙女鏡臺,不知是天宮哪位偷偷下凡的仙女,因留戀人間生活,卻在不得不返回時,連梳粧檯都沒來得及拿走;飛來之石,來自宇宙空間,還是天庭界外?雄鷹訓雛,愛子之心,不僅人類,就連動物也會如此,但教給生存的本領,必不可少;回眸一笑,是殷切的呼喚,抑或只是凝神注目;禪師洞窟,不知有多少禪師,高僧在此修行,然後得道而去;仙人寶座,多少次,多少年,在此打座,或者講道,吸引著石頭也來聽經悟道;如來佛手,不知如來佛祖到此何干,或者就是雕刻岩畫,佛手留真?還有美女出殼,勇士高坐等等,數不勝數。

踩著一塊塊沉默的石頭——不,沉默的石頭,應該比人更有生命——走出山窪很遠,又忍不住轉身看去,那些岩畫早已連同巨石風景變成一個個模糊的點,一座峰一條線,依舊屹立在那裡,經受風光磨礪,抑或吸取天地精華。突然想起蘇東坡的名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是啊,在經受了數萬年風雨的石頭面前,人實在太渺小了,甚至根本算不上一粒微塵。

等到山腳後,在大家對岩畫津津樂道時,孤劍卻拿出相機,給他們炫耀:不要只說人人都去的地方,要有新的發現,看看,這兒,你去過嗎?這兒,你到了嗎?呵呵,雖和原計劃本末倒置,但也引得各位眼饞。

許多人都說,曼德拉的岩畫不會說話,卻講述著遠古的傳說;曼德拉的岩畫沒有色彩,卻記載著迷人的繪畫史。對於孤劍來說,卻是發現了曼德拉石頭迷人的風姿,感悟到自然的偉大。

《夢遊天姥吟留別》曾寫:“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說南非的曼德拉離我們其實很遙遠,若有興趣,不妨到阿右旗的曼德拉山,一睹奇石的風采。

曼德拉山,詩仙李白寫過,大漠孤劍走過,你,還在等什麼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