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房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完成前交通動脈瘤顯微夾閉術

神經外科主任李德龍為動脈瘤患者做術後檢查

房縣新聞網訊 通訊員 裴中東 屈振坤 報導:顱內動脈瘤, 其病隱匿, 起病突然,

一旦破裂, 死殘率極高, 因而被稱為顱內的“不定時炸彈”, 是最危險的腦血管病之一。

近日, 房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完成2例典型前交通動脈瘤夾閉術, 為患者排除了這顆“不定時炸彈”,使患者轉危為安。

今年49歲的劉某是門古寺鎮謝家灣村居民, 曾患有高血壓, 但從未進行過正規治療。 2月27日, 劉某在睡覺時突然出現劇烈頭痛, 並伴有噁心、嘔吐, 其家人迅速將他送往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進行治療。 該院接診後, 醫生安排他進行頭頸部CTA檢查及全腦血管造影(DSA)檢查, 神經外科專家結合他的臨床症狀和影像學表現, 最終確診為前交通動脈瘤。

對於劉某病情, 神經外科主任李德龍考慮到, 顱內動脈瘤隨時可能破裂出血導致病人致殘、致死,

所以建議他進行手術治療。

3月1日,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 在全麻下李德龍主任為劉某做了前交通動脈瘤顯微夾閉術和蛛網膜下腔血腫清除術。 術後第二天, 劉某就清醒了, 並且可以說話、交流, 目前已自行下床活動。

48歲的姚坪鄉西坡村村民竇某日前也出現了同樣的狀況, 突然暈倒在地, 呼之不應, 並伴有噁心、嘔吐。 2月4日晚, 竇某來到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接受治療, 經全腦血管造影確診為顱內動脈瘤後, 2月9日, 神經外科主任李德龍對他進行了前交通動脈瘤顯微夾閉術、腦室穿刺外引流術和去骨瓣減壓術, 並於第二天進行了氣管切開術。 手術後術後竇某很快清醒, 並取出氣管套管。 目前, 竇某正處於康復階段。

據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李德龍介紹, 劉某、竇某患的腦動脈瘤雖然帶了個“瘤”字, 但並不是“腫瘤家族”的一員。 它是一種發生在顱內動脈管壁上的瘤樣膨出, 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在腦血管意外中, 僅次於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 位居第三。 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後病情兇險, 1/3病人在入院前死亡, 1/3病人在入院後等待手術過程中或術後死亡, 1/3病人經積極治療後可夾閉或栓塞動脈瘤但可能遺留部分神經功能障礙。

目前, 治療破裂動脈瘤, 開顱手術夾閉效果好、復發率低, 但對醫生的手術技術、神經外科的手術設備要求很高。 能夠經DSA檢查明確診斷並在顯微條件下開展顱內動脈瘤夾閉的醫療機構並不多,

神經外科這2例典型前交通動脈瘤夾閉術的順利開展, 標誌著縣人民醫院的醫療水準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