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圖說中國:美麗祁連山,國人想往神秘的聖山(下)

通訊員 梁劍 圖/文

山丹馬場初始於西元前121年, 由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始創, 距今2130多年。 隋煬帝大業5年(609年), 煬帝楊廣西巡張掖、御駕焉支山, 會見突厥及西域27國王公使者, 親臨大馬營草灘, 並領昭下令在大馬營草灘設牧監, 牧養官馬。 唐朝初年, 太宗李世民命太僕張景順主持牧馬事業24年, 在唐代養馬極盛時期已逾7萬匹以上。

張掖的丹霞地貌,如用文字來表達,僅有兩個字震撼。其氣勢之磅礴、場面之壯觀、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驚歎。她不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險,而且更美的在於色。在方圓1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隨處可見有紅、黃、橙、綠、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種鮮豔的色彩,把無數溝、山丘裝點得絢麗多姿。在陽光的照射下,有的似金色的麥垛、金字塔、堡壘、殿堂、亭閣;有的連座成峰,形成綿延幾裡,從高處眺望,好似一段色彩十分豔麗絲綢飄在大地上;有的在陽光下突出暴露,綻放出眩人眼目的光彩,似五光十色的寶石璀璨……。張掖丹霞地貌以她那層理交錯的線條、色彩斑瀾的色調、燦爛奪目的壯美畫圖,形一個彩色童話世界---

馬蹄寺,也叫普光寺,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已逾1600年,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由於當時的北方軍閥割據,混亂一片,加之歷代王朝更替,戰火綿延,馬蹄寺原有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多被毀於戰火之中,這其中就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馬蹄寺、觀音洞以及眾多石窟等。馬蹄寺在北涼時期,最早為漢傳佛教寺院,後來逐漸成為藏傳佛教寺院,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青海東科爾寺的屬寺,寺院自建寺以來,香火就極為鼎盛,最盛時的僧眾可達1000餘人,而建國初期僧眾也尚有50餘人,足可見歷史上馬蹄寺的輝煌。

馬蹄寺的又一次被破壞發生在動亂的十年文革時期,不僅寺中石窟、壁畫、佛像幾乎被毀壞殆盡,而且石窟外的建築則更是蕩然無存。現在的馬蹄寺所存的三十三天石窟、馬蹄印石窟、藏佛殿石窟、勝果寺、千佛洞石窟等,多為改革開放之後重新修復,而寺中主要的建築如大雄寶殿、站佛殿、觀音殿、藥師殿等多為明萬曆年間舊跡,實為不幸中之大幸,這些殿閣雖經歷百年風雨侵襲,但仍巍峨屹立於百丈懸崖之上,令人不禁驚歎古人卓越的建築技藝,給人以視覺與心靈的巨大震撼,而寺中收藏的晉代的站佛、北魏時的文殊菩薩寶劍、清康熙帝的龍袍、乾隆帝的馬鞍等眾多文物,更令人感歎歷史風雨滄桑和馬蹄寺曾有的輝煌

河西大片地方滿目荒涼,而秦、漢時期以前,河西走廊卻是一片水的世界、綠的海洋。那時候河西不缺水。從祁連山下的森林裡流入平原的大小河流居然有57條!這些河流由東向西分屬於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石羊河水系由大靖河、古浪河、黃羊河、雜木河、西營河、東大河、西大河、金塔河等主要支流組成,分佈在今武威市境內。黑河水系由山丹河、洪水河、大都麻河、黑河、梨園河、擺浪河、馬營河、豐樂河、洪水壩河、討賴河等主要支流組成,分佈在今張掖市境內。疏勒河水系由疏勒河、白楊河、榆林河、昌馬河、黨河等主要支流組成,分佈在今酒泉市境內。此外,河西還有三個煙波浩淼的湖泊。石羊河下游河道終端處(民勤盆地)有豬野澤,東西長達120公里,南北最寬處有50公里左右。據酈道元《水經注》記載,至遲在北魏時,豬野澤已分為兩個互不相連的湖泊:休屠澤(顯然是以匈奴休屠王號命名的,又稱西海,在武威之東北,明清時消失)和豬野澤(又稱東海)。疏勒河流至今玉門市西北,在那裡彙聚成了一個巨大的湖泊,漢代稱冥澤,唐代稱大澤。冥澤東西長260裡,南北寬60裡。黑河在今額濟納旗狼心山以北分為兩條河流,東河流入索果淖爾(淖爾,湖泊的意思),西河流入嘎順淖爾。嘎順淖爾又名居延澤。居延澤“原有水域面積六十餘平方公里,幾乎與索果淖爾相連”,1961年乾涸。這三個湖泊皆大於青海的紮陵湖,面積幾與洞庭湖相仿佛。這三個大湖如今都已消失了。歷史記載“索果淖爾為淡水湖,原有水域面積遼闊,湖中鯽魚、鯉魚、鱈魚遊弋,各種水禽如天鵝、野鴨、白額大雁等振翼翱翔,棲息繁衍。湖周邊牧草茂密,河湖岸邊蘆葦叢生,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色”---

裕固族本民族的文字雖然已經失傳,但是民間仍然保留著自己優秀的文化傳統。包括神話、傳說、寓言、民歌、敘事詩、格言、諺語等。其民歌曲調獨特,內容多是表達勞動和愛情。《黃黛成》和《薩娜瑪可》是流行較廣的歌曲。裕固族人民人人會唱歌,裕固族民歌有敘事歌、牧歌(東部語稱“瑪爾至順”、西部語稱“瑪爾至耶爾”)。牧歌中有牧羊歌、放馬歌、放牛歌、牧駝歌。勞動歌中有奶幼畜歌、剁草歌、擀氈歌、割草歌、撚線歌等。風俗歌主要包括婚禮歌和送葬曲,還完整地保留著2000年前匈奴民歌的曲調,這些曲調由匈奴人傳給了裕固人的祖先一鐵勒、回紇人,回紇人又代代相傳,一直傳到今天的裕固人。裕固族人還擅長造型藝術,主要是實用的工藝美術品。編織的各種口袋、毯子、馬韁繩等,他們在上面織出美麗的花紋、圖案,結構和彩色樸素大方。婦女還擅長刺繡,各種圖案形象生動,獨具特色---

岩羊屬於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它們常年生活在海拔2000到3000多米的高山裸岩、高山草甸、山谷之中,具有極高的攀岩技術,可以在絕壁、高山峭壁上自由跳躍,加之其警覺性非常高,難以接近,被稱為“岩壁上的精靈”

普氏野馬,亞洲野馬,蒙古野馬,準噶爾野馬。普氏野馬屬大型有蹄類哺乳動物,體長約210釐米,肩高約110釐米,尾長90釐米,體重350千克。體型健碩,從比例上來說,頭部較大而短鈍,脖頸短粗,口鼻部尖削,嘴鈍,牙齒粗大,耳比家馬小而略尖。有66個染色體,可以和家馬(64個染色體)雜交產生可育的後代。原分佈于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北塔山及甘肅、內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野生種群現已滅絕。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野馬從歐洲引回中國新疆半散放養殖,為野馬重返大自然

野驢,又名蒙古野驢、賽驢,大型有蹄類動物,外形似騾。體長可達260釐米,肩高約120釐米,尾長80釐米左右,體重約250千克。吻部稍細長,耳長而尖,尾細長,尖端毛較長,棕黃色。四肢剛勁有力,蹄比馬小但略大於家驢,頸背具短鬃,頸的背側、肩部、背部為淺黃棕色,背中央有一條棕褐色的背線延伸到尾的基部,頸下、胸部、體側、腹部黃白色,與背側毛色無明顯的分界線

馬鹿(學名:Cervus elaphus)是僅次於駝鹿的大型鹿類,共有24個亞種,因為體形似駿馬而得名,身體呈深褐色,背部及兩側有一些白色斑點。雄性有角,一般分為6叉,最多8個叉,茸角的第二叉緊靠於眉叉。夏毛較短,沒有絨毛,一般為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有“赤鹿”之稱。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喜歡群居。夏季多在夜間和清晨活動,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善於奔跑和游泳。以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為食,喜歡舔食鹽鹼。9-10月份發情交配,孕期8個多月,每胎1仔

加強祁連山生態保護作為政治責任,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把各項保護工作做好做到位,狠抓“治標”,全部停止探採礦專案,全面落實水電站生態基流,禁止人為破壞、人工污染;強化治本工作,通過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務求祁連山保護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生態屏障作用進一步增強,爭取國家對實施祁連山綜合治理規劃的支持力度,力爭有更多的政策、專案、資金落地實施,統籌推進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建設

張掖的丹霞地貌,如用文字來表達,僅有兩個字震撼。其氣勢之磅礴、場面之壯觀、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驚歎。她不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險,而且更美的在於色。在方圓1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隨處可見有紅、黃、橙、綠、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種鮮豔的色彩,把無數溝、山丘裝點得絢麗多姿。在陽光的照射下,有的似金色的麥垛、金字塔、堡壘、殿堂、亭閣;有的連座成峰,形成綿延幾裡,從高處眺望,好似一段色彩十分豔麗絲綢飄在大地上;有的在陽光下突出暴露,綻放出眩人眼目的光彩,似五光十色的寶石璀璨……。張掖丹霞地貌以她那層理交錯的線條、色彩斑瀾的色調、燦爛奪目的壯美畫圖,形一個彩色童話世界---

馬蹄寺,也叫普光寺,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已逾1600年,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由於當時的北方軍閥割據,混亂一片,加之歷代王朝更替,戰火綿延,馬蹄寺原有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多被毀於戰火之中,這其中就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馬蹄寺、觀音洞以及眾多石窟等。馬蹄寺在北涼時期,最早為漢傳佛教寺院,後來逐漸成為藏傳佛教寺院,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青海東科爾寺的屬寺,寺院自建寺以來,香火就極為鼎盛,最盛時的僧眾可達1000餘人,而建國初期僧眾也尚有50餘人,足可見歷史上馬蹄寺的輝煌。

馬蹄寺的又一次被破壞發生在動亂的十年文革時期,不僅寺中石窟、壁畫、佛像幾乎被毀壞殆盡,而且石窟外的建築則更是蕩然無存。現在的馬蹄寺所存的三十三天石窟、馬蹄印石窟、藏佛殿石窟、勝果寺、千佛洞石窟等,多為改革開放之後重新修復,而寺中主要的建築如大雄寶殿、站佛殿、觀音殿、藥師殿等多為明萬曆年間舊跡,實為不幸中之大幸,這些殿閣雖經歷百年風雨侵襲,但仍巍峨屹立於百丈懸崖之上,令人不禁驚歎古人卓越的建築技藝,給人以視覺與心靈的巨大震撼,而寺中收藏的晉代的站佛、北魏時的文殊菩薩寶劍、清康熙帝的龍袍、乾隆帝的馬鞍等眾多文物,更令人感歎歷史風雨滄桑和馬蹄寺曾有的輝煌

河西大片地方滿目荒涼,而秦、漢時期以前,河西走廊卻是一片水的世界、綠的海洋。那時候河西不缺水。從祁連山下的森林裡流入平原的大小河流居然有57條!這些河流由東向西分屬於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石羊河水系由大靖河、古浪河、黃羊河、雜木河、西營河、東大河、西大河、金塔河等主要支流組成,分佈在今武威市境內。黑河水系由山丹河、洪水河、大都麻河、黑河、梨園河、擺浪河、馬營河、豐樂河、洪水壩河、討賴河等主要支流組成,分佈在今張掖市境內。疏勒河水系由疏勒河、白楊河、榆林河、昌馬河、黨河等主要支流組成,分佈在今酒泉市境內。此外,河西還有三個煙波浩淼的湖泊。石羊河下游河道終端處(民勤盆地)有豬野澤,東西長達120公里,南北最寬處有50公里左右。據酈道元《水經注》記載,至遲在北魏時,豬野澤已分為兩個互不相連的湖泊:休屠澤(顯然是以匈奴休屠王號命名的,又稱西海,在武威之東北,明清時消失)和豬野澤(又稱東海)。疏勒河流至今玉門市西北,在那裡彙聚成了一個巨大的湖泊,漢代稱冥澤,唐代稱大澤。冥澤東西長260裡,南北寬60裡。黑河在今額濟納旗狼心山以北分為兩條河流,東河流入索果淖爾(淖爾,湖泊的意思),西河流入嘎順淖爾。嘎順淖爾又名居延澤。居延澤“原有水域面積六十餘平方公里,幾乎與索果淖爾相連”,1961年乾涸。這三個湖泊皆大於青海的紮陵湖,面積幾與洞庭湖相仿佛。這三個大湖如今都已消失了。歷史記載“索果淖爾為淡水湖,原有水域面積遼闊,湖中鯽魚、鯉魚、鱈魚遊弋,各種水禽如天鵝、野鴨、白額大雁等振翼翱翔,棲息繁衍。湖周邊牧草茂密,河湖岸邊蘆葦叢生,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色”---

裕固族本民族的文字雖然已經失傳,但是民間仍然保留著自己優秀的文化傳統。包括神話、傳說、寓言、民歌、敘事詩、格言、諺語等。其民歌曲調獨特,內容多是表達勞動和愛情。《黃黛成》和《薩娜瑪可》是流行較廣的歌曲。裕固族人民人人會唱歌,裕固族民歌有敘事歌、牧歌(東部語稱“瑪爾至順”、西部語稱“瑪爾至耶爾”)。牧歌中有牧羊歌、放馬歌、放牛歌、牧駝歌。勞動歌中有奶幼畜歌、剁草歌、擀氈歌、割草歌、撚線歌等。風俗歌主要包括婚禮歌和送葬曲,還完整地保留著2000年前匈奴民歌的曲調,這些曲調由匈奴人傳給了裕固人的祖先一鐵勒、回紇人,回紇人又代代相傳,一直傳到今天的裕固人。裕固族人還擅長造型藝術,主要是實用的工藝美術品。編織的各種口袋、毯子、馬韁繩等,他們在上面織出美麗的花紋、圖案,結構和彩色樸素大方。婦女還擅長刺繡,各種圖案形象生動,獨具特色---

岩羊屬於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它們常年生活在海拔2000到3000多米的高山裸岩、高山草甸、山谷之中,具有極高的攀岩技術,可以在絕壁、高山峭壁上自由跳躍,加之其警覺性非常高,難以接近,被稱為“岩壁上的精靈”

普氏野馬,亞洲野馬,蒙古野馬,準噶爾野馬。普氏野馬屬大型有蹄類哺乳動物,體長約210釐米,肩高約110釐米,尾長90釐米,體重350千克。體型健碩,從比例上來說,頭部較大而短鈍,脖頸短粗,口鼻部尖削,嘴鈍,牙齒粗大,耳比家馬小而略尖。有66個染色體,可以和家馬(64個染色體)雜交產生可育的後代。原分佈于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北塔山及甘肅、內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野生種群現已滅絕。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野馬從歐洲引回中國新疆半散放養殖,為野馬重返大自然

野驢,又名蒙古野驢、賽驢,大型有蹄類動物,外形似騾。體長可達260釐米,肩高約120釐米,尾長80釐米左右,體重約250千克。吻部稍細長,耳長而尖,尾細長,尖端毛較長,棕黃色。四肢剛勁有力,蹄比馬小但略大於家驢,頸背具短鬃,頸的背側、肩部、背部為淺黃棕色,背中央有一條棕褐色的背線延伸到尾的基部,頸下、胸部、體側、腹部黃白色,與背側毛色無明顯的分界線

馬鹿(學名:Cervus elaphus)是僅次於駝鹿的大型鹿類,共有24個亞種,因為體形似駿馬而得名,身體呈深褐色,背部及兩側有一些白色斑點。雄性有角,一般分為6叉,最多8個叉,茸角的第二叉緊靠於眉叉。夏毛較短,沒有絨毛,一般為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有“赤鹿”之稱。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喜歡群居。夏季多在夜間和清晨活動,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善於奔跑和游泳。以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為食,喜歡舔食鹽鹼。9-10月份發情交配,孕期8個多月,每胎1仔

加強祁連山生態保護作為政治責任,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把各項保護工作做好做到位,狠抓“治標”,全部停止探採礦專案,全面落實水電站生態基流,禁止人為破壞、人工污染;強化治本工作,通過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務求祁連山保護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生態屏障作用進一步增強,爭取國家對實施祁連山綜合治理規劃的支持力度,力爭有更多的政策、專案、資金落地實施,統籌推進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建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