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衛東的高考之路:抓住歷史機遇 實現人生夢想

新華網武漢6月7日電(連迅 趙夢琪)“四十年恍如隔世, 四十年恍如昨日。 ”近日, 年過6旬的原江漢大學校長楊衛東回想起40年前那段難忘的高考歷史, 仍在慶倖自己能夠抓住這一難得機遇, 實現了人生夢想。

一碗雞湯滋養走上考場

楊衛東出生于武漢市江漢區一戶普通工人家庭, 1974年高中畢業後, 下鄉插隊來到武昌縣龍泉公社王店大隊。 1975年底楊衛東回城, 在武漢市裝卸公司三站當了一名搬運工。

裝卸隊幹的是扛包、搬磚、運沙等重體力活, 但繁重的勞動卻阻止不了楊衛東的讀書欲望。 他總是背著書包上班,

利用裝卸空隙爭分奪秒讀書。 因為喜歡舞文弄墨, 楊衛東時常被抽調到公司文藝宣傳隊, 參加了文藝創作班學習。

1977年10月, 全國恢復高考, 楊衛東決心抓住這次機會拼力一搏。 他借來全套高中教材, 白天上班晚上複習, 全力備戰高考。 40年前的高考細節楊衛東已經模糊, 但考前父母給他做的那一碗雞湯卻讓他40年來念念不忘。

在武漢, 煨湯是一種習俗。 因為家庭條件不好, 楊衛東家只有在來客人等一些特殊情況下才會煨湯改善一下生活。 為了省錢, 家裡也只是煨一些豬下水、牛骨頭之類的湯。 高考前夕, 為了給兒子補充一下營養, 楊衛東的父母特意買來一隻雞殺了煨湯。 在父母的鼓勵和期望中, 1977年12月, 楊衛東走上了高考考場。

高考結束之後他回到裝卸隊, 在忐忑中等候高考的結果。

1978年2月的一天, 下午4點多鐘, 收工後楊衛東照例到澡堂洗澡。 這時一位工友跑進來告訴楊衛東有他一封信。 “好像是錄取通知書!”一位工友猜測說。 楊衛東猛地一驚, 興奮了起來:“真的嗎?快拿來我看看!”另一位工友迫不及待打開了信:“武漢大學錄取通知書, 楊衛東被武大歷史系錄取了!”工友將通知書高高舉著沖進澡堂, 整個澡堂一下子沸騰了, 祝賀聲響了起來。 楊衛東隨後迅速奔回家報喜。

在獲知楊衛東被武漢大學錄取後, 親友紛紛祝賀。 但也有人給他潑“涼水”:“放棄現在的工作, 放棄每月50元不算低的工資收入, 再貼錢去上大學, 值嗎?”楊衛東笑而不答, 因為在他的心中,

能夠上大學遠比一份工資要重要的多。 從此以後, 他的生活打開了一扇新的門, 他的人生開啟一段新的旅程。

一腔熱情在知識海洋遨遊

武漢大學歷史系77級一共有92人, 學生年齡相差比較大, 最大的已經30歲, 最小的不到17歲。 雖然年齡不同, 但大家都對學習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開學不久, 大家就自發地舉辦各種經驗介紹會, 在一起交流學習方法。

楊衛東回憶說, 到圖書館、資料室搶座位是77級學風, 上課給老師提問, 下課與老師討論也是77級的學風。 學校沒有晚自習的規定, 但幾乎每人都有晚自習的習慣, 而且一個比一個學習得晚。 為了學習, 楊衛東和同學們經常一個晚上要換幾個地方:資料室關門後, 就轉移到教室;從一個教室被校工勸出後,

又偷偷溜進另一個教室。

大學期間, 楊衛東憑著一腔熱情, 不知疲倦地遨遊在知識的海洋。 4年的本科畢業後, 因為成績優異他又讀了3年研究生。 7年間, 楊衛東學術碩果累累。

一次選擇實現心中夢想

轉眼距離參加高考已經40年。 楊衛東說, 40年前的高考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和命運。 高考讓他從一個學識膚淺的青年, 逐步成長為一名專家、教授。 “進入大學後, 就連我的性格都慢慢發生了改變。 我克服了急躁衝動的脾氣, 學會了品格修養, 學會了獨立思考, 有了明確的人生的目標。 ”

昨天發生的一切已經變成歷史。 楊衛東感慨, 歷史這條長河總是在向前奔流不息。 讓他慶倖的是, 當恢復高考這個歷史機會到來時他沒有錯過。

“歷史的發展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我們只有順應歷史潮流, 抓住歷史機會, 才能實現人生夢想。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