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徐小改:大聲“吼”出來的“孝順”

大聲吼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差勁, 看到這個話題, 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一幅大人一手叉腰, 一手指著孩子, 河東獅吼的情景,

不禁莞爾。 這是最常見的中國式的管教法, 但是很遺憾, 這種方法完全沒效, 而且越大聲效果越差。

人的大腦有個特性, 對習慣性的東西常常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父母大聲責駡時, 孩子“如你所願”乖乖聽話了, 但是次數多了, 孩子習慣了後, 每次被罵時注意力其實都是游離的, 根本沒有在聽, 也就不可能達到父母預期的教育效果。

其實很多家長也發現了, 當你一遍一遍的對孩子強調“你不要這樣做”的時候, 他反而更不聽話了。 所謂的“吼叫教育”只是起了臨時作用, 沒多久孩子便一反常態, 甚至變本加厲了。 歸根到底, 這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怪。

逆反心理, 是心理學範圍的一個名詞, 是指當人接受同類刺激時間過長或過強時,

內心會滋生抵觸情緒, 就像我們一遍又一遍的嘮叨孩子這裡不好, 那裡不好, 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被激發出來了, 表現就是反抗你, 你說什麼他偏不那樣, 你的話語毫無威懾力。

拿當你發現孩子還沒寫作業就開始看電視這件事情來說, 通常情況下, 有這兩種做法:

一種媽媽每隔三分鐘過來變著花樣的嘮叨一會兒:

“不要看電視了, 說了你多少遍了?”

“還看電視?瞧瞧你過年考試考啥樣?”

“再看電視就給你關了!一點都不自覺!”

一種媽媽這樣說:

“三分鐘後我想看見的是你已經坐在那裡安靜的寫作業了!要不然以後一個月你都別想看電視!”

這種顛來倒去的嘮叨和雷厲風行的言語, 哪一個效果更好?不得而知。

心理學上有一個“超限效應”: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時,

內心就會滋生不耐煩、逆反的情緒。

當我們第一次大聲斥責孩子的時候, 孩子確實很害怕, 會表現得很老實、很聽話。

可是大聲訓斥的次數多了, 孩子就會習慣這些大強度的“刺激”, 看似在聽你吼, 其實注意力早已經游離到別處去了, 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麼。

時間一久, 孩子發現你並不能拿他怎麼樣, 於是就大膽起來, 敢跟你頂嘴對著幹。

當一個人感到強烈的恐懼、感到受威脅時, 大腦會啟動緊急逃生機制, 精神緊繃, 時刻準備逃避災難。

當我們大聲責駡孩子時, 會觸發孩子大腦中的這種逃生機制。 雖然家長在大聲教育孩子, 但孩子滿腦子都是:“別罵了!什麼時候結束?”

最後,

家長責駡完問一句:“以後還這樣嗎?”孩子立馬表現得很老實, 回答:“不這樣了!”

其實, 孩子並不知道以後怎麼做, 只知道家長狂風暴雨般的責駡終於結束了, 可以松一口氣了。

為什麼人一到了部隊裡, 所有的行動都簡潔迅速?一大部分原因是教官的指令乾脆簡潔啊!當你在為孩子磨磨蹭蹭生氣的時候, 有沒有考慮過其實自己的要求也拖泥帶水呢?

✘錯誤方式:

“不是說了讓你把自己的書包收拾好嗎?你怎麼還沒有開始收拾, 你這樣什麼時候能收拾完?”

“跟你說了多少遍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你總是把我的話當耳邊風......”

✔正確方式:

“五分鐘之後, 我想看到你的書包已經收拾得整整齊齊。 ”

“自己的玩具自己整理。 來, 現在我看著你整理。

不翻, 上個月發生的事還有可能再次被提起, 導致孩子的厭惡情緒更加嚴重。

✘錯誤方式:

“看看你又把玩具仍的滿地都是, 上周也是這樣, 總是惹媽媽生氣!”

“就知道看電視, 忘了你上次考試考什麼樣了嗎?”

✔正確方式:

“寶貝, 我看見你的玩具還沒有收拾好, 現在去收拾起來我們再吃飯好嗎?媽媽等你。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你是否經常以長者身份自居而對孩子橫加指責、大吼大叫?這恰恰反映出了我們的問題:

一是面對犯錯誤的孩子, 我們沒有更好的辦法教育他們, 只能吼叫著發洩;二是我們脾氣不好、自控能力不強, 一個小孩子就能讓我們火冒三丈。

✘錯誤方式:

“看看你的桌子多髒?不會整理的整潔一點嗎?”

“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桌子要保持潔淨!你耳朵聽不見嗎”

✔正確方式:

“寶貝,媽媽要跟你一起做手工,所以你現在抓緊把你的桌子收拾一下,媽媽等你喔!”

現在知道為什麼你越吼、孩子越不聽話了吧?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一切!父母良好的態度才是孩子好的教育的開端。既然我們愛孩子,為什麼還要對他大吼大叫呢?相信我,改掉吼叫的毛病,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正確方式:

“寶貝,媽媽要跟你一起做手工,所以你現在抓緊把你的桌子收拾一下,媽媽等你喔!”

現在知道為什麼你越吼、孩子越不聽話了吧?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一切!父母良好的態度才是孩子好的教育的開端。既然我們愛孩子,為什麼還要對他大吼大叫呢?相信我,改掉吼叫的毛病,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