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平壩灰鵝副粘病毒病的診斷冶療與防冶實例

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 平壩縣境內飼養的平壩灰鵝大面積暴發了一種以消化系統與神經系統症狀為主要特徵的疫情, 通過病史及流行病學調查、病理剖解及實驗室檢驗,

綜合診斷為鵝副粘病毒病, 現將診治情況總結如下。

1 發病情況

從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 平壩縣境內飼養的平壩灰鵝大面積暴發疫病, 波及全縣所有養鵝鄉鎮計12457只鵝, 其中疫點64個, 發病鵝7648只, 發病率為69.4%;死亡鵝5647只, 病死率為73.8%。

經調查發現, 本次疫病鵝群的死亡率高低與其日齡大小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隨著鵝群日齡的增加, 死亡率呈下降趨勢。 例如:城關鎮陳垣村周某飼養的1月齡小鵝152只, 先後發病死亡, 死亡率為100%;城關鎮城北村黃某飼養的3月齡鵝148只全部發病, 死亡103只, 死亡率為69.5%;高峰鎮老郎寨村王某飼養的7月齡鵝123只, 發病死亡42只, 死亡率為34.1%。 與鵝混養的雞群和鴨群也有發病死亡現象, 只是病情的嚴重程度遠不及鵝群。

2 臨床症狀

急性死亡的鵝無任何症狀, 肌肉豐滿, 嗉囊中還有飼料。 病程稍長的病鵝可見精神不振, 採食和飲水減少, 拉白色、暗紅色、黃色、綠色或墨綠色水樣稀糞。 隨著病程的延長, 鵝病情加重, 表現為雙腿無力, 蹲伏地上或跛行, 少食或拒食, 體重迅速減輕, 眼眶及周圍羽毛被淚水濕潤, 有時鼻孔流出清水樣液體, 病鵝相互擁擠在一起, 遠離其他尚能行動的鵝, 漸漸衰竭而死。 病程後期, 病鵝極度衰弱, 渾身打顫, 行走無力, 浮在水面隨水流漂遊, 部分倖存的康復鵝有扭頸、仰頭或轉圈等神經症狀。

3 剖解變化

對13只病、死鵝進行剖解觀察:皮下偶有條狀淤血斑;肺出血, 表面有針尖或粟粒大小的淡黃色結節;心肌鬆弛,

變性發軟, 心外膜有點狀出血, 心包內有黃色積液;肝臟腫大、瘀血, 質地較硬, 可見粟粒大小白色壞死點;脾臟腫脹瘀血, 有多量灰白色壞死點;胰腺腫脹蒼白, 有針尖大小出血點;腺胃黏膜及肌胃角質層黏膜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整個腸道黏膜散在淡黃色或灰白色芝麻大到黃豆大不等的纖維性結痂且較難剝離, 剝離後呈出血或潰瘍面。

4 實驗室檢驗

4.1 細菌學檢測 取13只病、死鵝的肝臟、脾臟及血液進行觸片或塗片, 革蘭氏染色後於光學顯微鏡下觀察, 均未發現細菌。 用接種環取肝臟、脾臟及心臟等組織進行劃線分離培養, 亦未見到細菌菌落生長。

4.2 鵝胚接種及動物感染試驗 分別取10只病、死鵝的腦組織, 研磨, 凍融3次後離心,

取上清液加入雙抗, 按0.2ml/胚的劑量接種12~13日齡鵝胚, 每個樣本接種3個鵝胚。 鵝胚在接種後36~96小時內全部死亡, 死胚的典型病變是:全身充血, 翅尖、頸部和胸部皮膚毛孔有鮮紅色出血點, 腦部特別是小腦出血嚴重。

分別收集死亡鵝胚的尿囊液, 取其中5個樣本的尿囊液, 按1ml/只的劑量分別接種2月齡鵝, 每個樣本接種5只, 共計接種25只。 結果在觀察期內接種鵝全部發病, 其中死亡21只, 死亡率84%。 接種鵝的臨床症狀及剖解變化與自然感染病例相一致。

4.3 血清學檢測 取死亡鵝胚的尿囊液, 與1%雞紅細胞懸浮液進行微量血凝試驗, 結果30份鵝胚尿囊液的血凝效價為2E6~2E11。 而正常鵝胚尿囊液、生理鹽水對照均未出現凝集現象。

收集臨床發病鵝的血清計16份,

分別與新城疫Lasota株病毒抗原、禽流感AV~127株病毒抗原進行血凝抑制試驗, 結果新城疫Lasota株病毒抗原的凝集性均能被發病鵝血清所抑制, 血凝抑制效價達2E5~2E10;但禽流感AV~127株病毒抗原不能被發病鵝血清所抑制。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症狀與剖解病變觀察、實驗室檢驗, 可以確診本次疫病是由鵝副粘病毒感染引起。

5 防制措施

(1)對死鵝進行深埋處理。 對發病鵝皮下或肌肉注射新城疫高免卵黃抗體(2ml/只);同時肌肉注射恩諾沙星(20mg/kg)和黃芪多糖注射液(1ml/只), 以防止細菌繼發感染。 (2)對臨床健康鵝群緊急接種鵝副粘病毒滅活疫苗, 0.5ml/只;同時在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製劑, 以增強鵝群機體抵抗力。 (3)加強飼養管理, 對鵝舍進行徹底消毒, 防止病原擴散。 通過上述措施,該病已得到有效控制,至今尚未發現新病例。

6 小結與討論

(1)副粘病毒感染對家禽養殖業常造成毀滅性打擊和巨大經濟損失,但一般來說,水禽常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在本次病例組織樣本中,能致死全部接種鵝胚,且感染鵝胚尿囊液的血凝效價高達2E6~2E11,發病鵝血清樣本對新城疫Lasota株病毒抗原的血凝抑制效價達2E5~2E10,說明副粘病毒對水禽(鵝)的致病力呈現增強趨勢,應加以重視。(2)能引起鵝群發病致死的傳染病較多,常見的有鵝副粘病毒病、鵝細小病毒病、鵝病毒性腸炎(鵝腺病毒感染)、鵝禽流感、鵝氣單胞菌病及鵝裡默氏菌病等。因此,在臨床診斷中,應注意加以鑒別診斷。在本次疫病診斷中,病料觸(塗)片染色鏡檢和分離培養均未發現細菌,即可排除鵝氣單胞菌病和鵝裡默氏菌病;組織病料感染鵝胚的尿囊液(病毒抗原)能凝集1%雞紅細胞懸浮液,即可排除鵝細小病毒病和鵝病毒性腸炎(均無紅細胞凝集特性);分離(鵝胚接種)的病毒抗原具有較高效價的血凝素,且發病鵝血清能與新城疫病毒抗原發生中和反應,而不與禽流感病毒抗原發生中和反應,即可排除禽流感,從而確診為鵝副粘病毒病。

通過上述措施,該病已得到有效控制,至今尚未發現新病例。

6 小結與討論

(1)副粘病毒感染對家禽養殖業常造成毀滅性打擊和巨大經濟損失,但一般來說,水禽常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在本次病例組織樣本中,能致死全部接種鵝胚,且感染鵝胚尿囊液的血凝效價高達2E6~2E11,發病鵝血清樣本對新城疫Lasota株病毒抗原的血凝抑制效價達2E5~2E10,說明副粘病毒對水禽(鵝)的致病力呈現增強趨勢,應加以重視。(2)能引起鵝群發病致死的傳染病較多,常見的有鵝副粘病毒病、鵝細小病毒病、鵝病毒性腸炎(鵝腺病毒感染)、鵝禽流感、鵝氣單胞菌病及鵝裡默氏菌病等。因此,在臨床診斷中,應注意加以鑒別診斷。在本次疫病診斷中,病料觸(塗)片染色鏡檢和分離培養均未發現細菌,即可排除鵝氣單胞菌病和鵝裡默氏菌病;組織病料感染鵝胚的尿囊液(病毒抗原)能凝集1%雞紅細胞懸浮液,即可排除鵝細小病毒病和鵝病毒性腸炎(均無紅細胞凝集特性);分離(鵝胚接種)的病毒抗原具有較高效價的血凝素,且發病鵝血清能與新城疫病毒抗原發生中和反應,而不與禽流感病毒抗原發生中和反應,即可排除禽流感,從而確診為鵝副粘病毒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