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國農業保險飛速發展 保費10年增7倍規模全球第二

央廣網北京6月8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 “天有不測風雲, 俺有農業保險”…在農村關於農業保險的宣傳並不少見。 最新發佈的《中國農業保險保障水準研究報告》顯示, 目前, 我國農業保險業務規模僅次於美國, 居全球第二, 亞洲第一。 飛速發展的農業保險, 能否給“靠天吃飯”的農戶吃上“定心丸”?

我國農業保險保費10年增7倍 規模居全球第二

根據報告, 2007-2016年, 農業保險提供風險保障從1126億元增長到2.16萬億元, 年均增速38.83%, 保費收入從51.8億元增長到417.12億元, 增長了7倍;承保農作物從2.3億畝增加到17.21億畝, 增長了6倍。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謹說:“取得的這些成就來說,

與政府的政策扶持, 保險公司好的經營工作以及農民對保險的理解和認知上升有很大關係。 ”

今年三夏時節, 前期的幹熱風和相對頻繁的降雨天氣, 給河南省的小麥帶來了點麻煩。 這時候, 投保的農業保險派上了大用場。

“你交這個保險金, 一看颳風了天災了, 馬上過來了, 哪一年都是這樣……”農戶衡建中說道。

在周口扶溝縣衡建中的麥田裡, 中原農業保險公司的胡勝利, 正帶著工作人員給小麥測產。 從2015年秋糧開始, 三季莊稼, 中原農險已經賠付了農戶近千萬元。 他說, “2015年秋季我們收了六個鄉的玉米, 10萬畝收了四十萬塊錢, 我們賠付了90多萬。 去年小麥我們收了120萬,

賠付了900多萬。 預計今年有170多萬的群眾自交, 要賠付到300多萬。

每畝地只付5塊4毛錢, 遇到災害後, 就可以獲得幾十元到四百多塊不同程度的賠償。 正是通過這三季理賠, 原來村幹部逐家逐戶上門說服群眾投保, 現在變成了農戶主動說我要投保。

這只是農業保險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作為農業大國, 我國農業保險空間廣闊, 報告預測, 2030年前後, 我國種植業保險保障水準將提高到16.2%左右, 農業保險保障水準將超過40%, 接近發達國家水準。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 農業保險仍存在大而不強, 保障水準不高、農業保險“不解渴、不頂用”、某些領域投保難、理賠少等問題。

王緒謹分析:“我們的規模農戶很少, 大量的是散戶, 散戶就導致了理賠成本高。

理賠難, 是有真正的理賠難, 不排除有公司惜賠的問題, 但還有誤解的問題, 保險承保之後不是什麼都能保, 還是有保險責任範圍的, 這點很重要。 ”

對於農業保險下一步的發展, 王緒謹建議, 對農業保險要採取差別化的支持政策, 對國計民生影響重大的加大補貼支持力度。 而財政部金融司副司長胡學好則表示, 下一步要推進農業保險大災風險防範機制, 支援保險補貼向規模經營農戶傾斜。 農業部財務司副巡視員王晉臣認為, 要加快構建政府、農民和保險機構之間的利益制衡和協調機制, 在路徑上推動農業保險保障從廣覆蓋向更加關注經營主體聚焦, 推動從低保障向“保得到位、賠得足額”拓展。

央廣短評:發揮農業保險“穩定器”作用 仍需多方面發力

對農業生產、農民來說, 農業保險發揮著重要的“穩定器”作用。 不過農業保險品種少、覆蓋率低、損失補償率低等問題卻讓這個“定心丸”吃的不安心。 要解決這個問題, 需要從多個方面發力:比如擴大中央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加大農業保險責任範圍、提高保額標準和賠償水準, 創新農業保險經營模式, 豐富農業保險品種, 發展與農戶經營規模相適應的農業保險產品形態等, 這是保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體現, 也是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

此外, 我國農業保險體系已經構建起來了, 但力度還不夠, 規模經營農戶的大災險, 就是薄弱環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決定, 在13個糧食主產省開展農業大災保險,

就是非常重要的舉措。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 那就是提高廣大農戶保險意識, 保險知識專業性較強, 如何知識普及, 讓農戶知道怎麼保、保什麼至關重要, 消除農戶的不信任和誤解, 增強投保意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