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一年我的高考丨王明春:英語蒙了23分 我意外考上了川大

王明春1981年大學招生准考證。

王明春高考成績通知單。

經歷者:王明春, IDG資本資深副總裁

考入學校:四川大學

1977年10月, 國家恢復高考的消息公佈, 正在當兵的我得知後先喜後悲。

喜的是以為可以通過考試上大學了, 悲的是, 對軍人參加高考有限制, 我屬於被限制之列。

那就再等等唄。 哪知, 計畫趕不上變化, 1980年高考時政策又變了, 現役軍人不能參加地方院校本科高考, 但是可以考軍校。

矛盾的父母與“哼哼”的指導員

當時部隊規定, 考什麼軍校不由自己報名, 由部隊指定。 我因為在給養股, 所以被指定報考空軍後勤學校(因為是中專, 與高考比考試相對簡單)。 請示家裡, 父母為難。 一會覺得我高考很難考上, 偏向讓我考軍校提幹;一會又覺得兒子天下第一, 復員回家高考也能考上, 又怕考不上毀了兒子前程。

所以, 家裡來信的意見不斷變化。 根據考試報名截止日期前父母最後的來信, 我費盡口舌推掉了軍校考試。

過一兩天, 又收到一封遲來的家書, 因為成昆鐵路塌方造成信件遲到, 這封信父母又讓我參加軍校考試。 我不顧臉面去找指導員, 低三下四表示反悔, 指導員聽完後, 說了一句“年輕人啊……”, 然後“哼哼”冷笑了兩聲。

一天后通知我, 已經晚了, 不可能重新報名了。

不過, 這也是我長大成人的一個分水嶺:這是最後一次無條件服從父母, 以後我的事自己說了算。

意外的驚喜我居然超了重點線23分

1980年11月, 我從部隊復員回家, 當即去上了成都八中的高考補習班, 一對雙胞胎妹妹正好也面臨高考, 她們每天起早貪黑學習。

剛進補習班就傻眼了:平面幾何完全不會做, 自以為“滾瓜爛熟”的政治, 和高考要求也大大不同。 這時我知道掉進一個大坑裡了。 第二學期, 我沒去上補習班, 我知道補習班節奏太慢, 我有更多的要惡補。 那時高考6門課, 歷史、地理、語文、政治我可以自學;數學讓母親找了一個家教, 一位中專退休老師, 極有水準;英語嘛,

當年卷面成績折半計入總分, 我放棄了, 準備得零分。

調整了目標:如果當年能過預考, 第二年就接著考;如果不過, 就不再想高考這事了。 最理想就是當年能蒙上, 能上成都大學也不錯。

預考成績算完成任務了, 高考心態就很放鬆。 考後對答案, 也覺得自己不可能上分數線。 雙胞胎妹妹是應屆畢業, 成績先出來, 當年理科錄取線是370, 她們一個369, 一個364。 家裡原本對她們上大學期望最大, 於是那幾天家裡的氣氛很壓抑(她們第二年都考上了大學, 此是後話)。

我的成績是從街道辦取回的, 晚了幾天。 居然考了393分, 吃驚不小。 準備得零分的英語得了23分(卷面46分, 一靠多少學過一點, 二靠選答題亂蒙)。 很差的數學得了55分, 其中有10分很輕鬆, 那是一次在老師家上完課閒聊。

他說比如證明正弦定理, 教科書上的例題是一種方法, 但有更簡單的方法, 就是畫外接圓, 這個方法比書上的簡單得多。 確實簡單, 我一下就記住了, 高考卷子一發下來, 看到有這題, 10分, 興奮極了。

當年四川省文科錄取線是345, 重點線是370。 趕緊給那幾天悶悶不樂的母親打電話:

我:媽, 我的成績出來了。

母親:(有氣無力地, 想妹妹都沒上線, 你更沒戲)哦, 好多嘛?

我:300多一點。

母親:(仍然有氣無力)哦, 多好多嘛?

我:多了93。

母親:(聲音高八度)啊?!多好多?

我:93。

母親:393?!

我:是。

母親:……我馬上回來。

真心的感激川大中文系從不收第三志願

成績出來前先填志願, 重點大學和一般大學各填5個系, 每系填兩個專業。 以前家裡想讓我考理工科, 但我堅持考文科的哲學或者中文。妥協的結果是考文科,但主要考經濟類。填志願時,重點大學完全是遊戲心態填的,哪個大學牛就填哪個。第一志願是北京大學,第二是復旦大學。第三志願四川大學,第四志願是武漢大學,第五志願是蘭州大學。一、二、四、五是按母親的要求填的全是經濟類,只有第三志願填的是四川大學中文系。

最後,偏偏被四川大學中文系錄取了。入學報到那天,系辦公室當年負責招生的夏老師一看報到通知書,就說,“哦,是你!你是第三志願哈,我們川大中文系從來不收第三志願,你有意見莫得哦?”這哪是問有沒有意見,明明是告訴我得到特殊照顧了嘛。我趕緊說:“感激不盡!感激不盡!”如果我考軍校提幹,現在大概也是個軍官了,自己也許還是很得意的;如果我復員後沒有考上大學,也許會混一個電大之類的文憑,謀個公職。

但讀過大學後再看這兩條路,覺得不上大學自己人生的可怕,那是一種心靈之窗不能充分開啟,別人在陽光大道上前行,自己在黑暗中奔跑且不自知。

如果當年我知道高考有多難,我當時的知識水準和高考有多大差距,我可能根本就不會動參加高考的念頭。

歷史沒有如果。人,特別是年輕人,潛力是無限的,人生需要一點無知者無畏的勁頭。

文/圖 王明春

但我堅持考文科的哲學或者中文。妥協的結果是考文科,但主要考經濟類。填志願時,重點大學完全是遊戲心態填的,哪個大學牛就填哪個。第一志願是北京大學,第二是復旦大學。第三志願四川大學,第四志願是武漢大學,第五志願是蘭州大學。一、二、四、五是按母親的要求填的全是經濟類,只有第三志願填的是四川大學中文系。

最後,偏偏被四川大學中文系錄取了。入學報到那天,系辦公室當年負責招生的夏老師一看報到通知書,就說,“哦,是你!你是第三志願哈,我們川大中文系從來不收第三志願,你有意見莫得哦?”這哪是問有沒有意見,明明是告訴我得到特殊照顧了嘛。我趕緊說:“感激不盡!感激不盡!”如果我考軍校提幹,現在大概也是個軍官了,自己也許還是很得意的;如果我復員後沒有考上大學,也許會混一個電大之類的文憑,謀個公職。

但讀過大學後再看這兩條路,覺得不上大學自己人生的可怕,那是一種心靈之窗不能充分開啟,別人在陽光大道上前行,自己在黑暗中奔跑且不自知。

如果當年我知道高考有多難,我當時的知識水準和高考有多大差距,我可能根本就不會動參加高考的念頭。

歷史沒有如果。人,特別是年輕人,潛力是無限的,人生需要一點無知者無畏的勁頭。

文/圖 王明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