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鎮江竹林景區本月中旬與市民遊客見面

中國江蘇網訊:“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寫出了南山竹林寺的素樸秀美。 去年9月份, 竹林景區景觀提升工程開始施工。 竹林景區何時重新開放, 一直是市民遊客關心的話題。 昨天, 記者從南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獲悉, 竹林景區的景觀提升工程已經竣工驗收, 預計本月中旬可重新開放。 此外, 記者還瞭解到, 在修繕工程施工過程中, 康熙皇帝題寫的禦碑、雍正皇帝頒佈的碑文、蓮池、雙樹泉等多處古代遺存重見天日。

竹林景區是南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臨竹林路與招隱山路, 東、西、南三面環山, 竹林寺是竹林景區核心區域。 竹林寺始建於東晉, 又名“夾山禪院”, 是一座東晉時期的千年古刹。 歷經興廢, 最後一次是在咸豐六年毀於太平天國戰火。 地基和整體建築佈局保留完好。 上世紀80年代初, 進行了局部修繕, 此後未再進行修繕, 自去年9月景觀提升工程開工之前, 多處建築都出現了損毀。

“景觀提升工程本著尊重歷史、保護歷史文化遺址的原則, 修舊如舊, 保持了其原有的歷史風貌。 ”南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張炳文介紹, 竹林寺依山而建, 山門往上, 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法堂、大藏閣、碧岩樓、挹江亭、塔林等依山勢而建, 共有九層臺地, 千年古建築的整體建築佈局清晰可見。

此次進行保護性開發, 最大限度保留了從六朝開始到現在的一些文化歷史遺跡和人文內涵。

修復後的竹林景區由入口景觀區、山門景觀區、遺址景觀區、清風軒景觀區及山林景觀區五個部分組成。 在景區的交通系統組織上, 整個景區東、西、南側有漿砌塊石擋土牆圍合, 景區北側設有主出入口, 景區東側設有次出入口, 通過登山道連接文苑景區, 景區西側也設有次出入口, 通過登山道連接招隱景區。 山上景點之間, 東西南北向均有主園路相通。

除此之外, 在建設過程中, 發現了多處歷史遺存, 並開展了相關的考古修復工作, 多處古代遺存重見天日。

昨天, 記者在現場看到, 竹林禪寺山門口新建了一座禦碑亭,

亭中存放康熙皇帝御筆親題的寺名石匾“賜竹林禪寺”, 基座為雲龍圖案。

清代《夾山竹林寺志》中有記載, 清代康熙南巡, 兩次駐蹕竹林寺, 親書寺額, 雍正十年下詔重建竹林寺等, 如今, 相關的歷史實物終於重見天日了。 “雍正皇帝的詔書, 古人刻成了兩塊石碑, 就嵌在五觀堂的牆壁上。 ”張炳文說, 兩塊石刻保存較為完好, 儘管有多處人為破壞的痕跡, 但字跡清晰可見, 內容較為完整。 “上諭朕惟三教之覺民於海內也, 理同出於一原道……”而詔書的內容, 也與南山的壽文化十分相近。 張炳文認為, 這一古物的發現, 對南山景區壽文化的淵源是一處有力佐證。

據清《志書》記載, 竹林寺有十幾處泉水。 此次修繕工程對現存的林公泉進行了清理。

在林公泉東側的梧桐旁, 還發現了雙樹泉。 “雨後雙樹泉和碧岩泉都能看到小型瀑布的景觀。 在大藏閣遺址東側還發現了蓮池, 蓮池的泉眼也有汩汩向上的泉水。 ”

此外, 不少市民遊客都曾經留影的竹林景區標誌景點“壽比南山不老松”石碑在此次修繕中被移入庭院, 嵌入了牆壁中, 有翠竹、花牆等做背景, 景觀更美。 (朱秋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