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神武之旅

作者:泥古丁

人在旅途是快樂的, 正是快樂的驅動, 使我成了一個樂於在快樂中跋涉的旅人, 這麼多年來, 一直堅定地延長著自己的快樂。 曾選擇旅遊作為自己畢生從事的行業, 雖然已經將從事旅遊業仍在了一邊, 可卻生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旅遊人。 走了那麼多地方, 原來在快樂之後, 並沒有給自己留下深刻, 流逝的不僅是時光, 還有很多美好的記憶, 於是開始寫些東西, 最好是純粹的遊記, 待含飴弄孫之時把玩。

去過江西的廬山、井岡山、龍虎山和三清山, 但直到最近才知道漏了婺源這麼一個寶地,

從婺源回來的人都說了那裡的好。 本打算五一去婺源, 考察了很多線路, 從景德鎮還是上饒或是黃山下, 到婺源去哪幾個村, 住在鄉村還是縣裡, 已經有了個大致的計畫。 老弟先我半月去了那裡, 回來又極豐富地表揚了那裡, 但最後總結呈辭, 還是明年三四月去吧, 那裡最好的季節是油菜花開的時候, 山上鬱鬱蔥蔥, 山下金黃一片, 騎著車在金黃裡穿行, 去溪水邊耍潑, 到老農家喝酒, 那才叫個舒坦, 五一人多花落, 去了也是玩不出極致來的。 這樣, 便成就了與神農武當的緣份。 與神農神交十五年了, 旅校先生在講到中國著名旅遊景點的時候, 說到神農, 特別精神地講了幾個恐怖與刺激的傳說, 什麼女野人拉郎配, 什麼夜營醒來全成了剝光豬,
還有就是熊貓與金絲猴了, 在一個少年的感覺裡, 神農整個一個動物世界和桃源了。 從那時以後的若干年裡, 一年一度的遊歷, 涉了那麼多的山山水水, 在不過如此的感覺越來越濃以後, 去那個原始的神農去看一看的願望也越來越濃了。 。 。 。 。

和攝影發燒友老牧一起動身出發是在五一前一天下午, 到達徐州時天已黑透, 火車站是鴨子噪塘, 亂七八糟。 九點去襄樊的火車票沒有搞到, 只好站夜裡一點的火車了。 算算時間, 抵襄樊再轉車到丹江的瓦爾那裡, 還有十幾個小時, 有點暈。 時間在網上倒也飛快, 幾小時後, 汽笛長鳴, 竟莫名地一陣興奮, 全然忘記我們是沒有資格“坐”火車的。 和呆呆的老牧倚在吸煙處呆呆地互視著,

看看車廂過道裡伸滿的腿, 伴著煙味和各種奇怪的體味, 本來希望一站兩站就能有坐的幻想全他X地破滅了。 臥鋪也沒有, 到處是過來向列車員打聽有沒有臥鋪的疲憊的人, 問得多了, 列車員也懶得說了, 估計頭也搖昏了, 後來乾脆誰也不理, 只顧著自己發呆。 不知道倒楣瞌沖地站了多久, 總算有了個座, 和老牧讓座時都很客氣, 但誰都是打心裡羡慕坐著的, 坐著的可以放心地睡覺, 站著的不僅要站著, 還要負責看著那幾個累贅包。 車過鄭州, 坐也有了, 天也亮了, 黑了那麼長的時間, 外面的風景也慢慢地光亮了起來, 耷拉著眼看著全國統一的田園風光, 嘴裡嘰哩咕嚕地和老牧交流著行程打算。
估計在揣測半天之後, 對面一對來自青島的小夫妻, 終於, 很小心地問道, 你們是韓國人嗎?一陣大笑, 睡意全無。 。 。 。 。 。

勞動節中午到襄樊即轉乘了去丹江口的中巴。 車上人少, 本來並排坐著, 老牧慢慢挪坐到後排, 用韓國話一樣的方言詭狤地說道:“要是上來個美眉跟我坐就好了” , 睡意朦朧間, 只看到那對在兩圈黑下閃爍的小眼。 。 。 。 。 車在按摩似的顛簸中抵丹江, 身著紅T恤的瓦爾接下行李便領著我們到了他丹江的家。 瓦爾早我們一星期到了丹江, 他是這裡的女婿, 來照料病重的岳父。 剛認識瓦爾的時候, 他就誇過丹江, 並一直誇了幾年。 著名的丹江口水庫就在城邊, 最要緊的是丹江到武當山不到一小時, 到神農也不過半天, 把丹江作為這次旅行的首選地,

真是不錯, 省吃省喝省得煩。

天亮了, 並不想起床, 但和鼾睡的老牧在一屋, 多睡一會兒也是活受罪。 推窗望去, 丹江已在朝雨過後的霧氣升騰中和我一起醒了過來, 雨過天霽, 清凝萬里, 樓下蔥綠的街道邊, 早點鋪已經排開了去, 濃濃湖北腔的叫賣聲此起彼伏, 一種小城的親切和純真頓時融化了我。 就在樓下的攤子上, 點了一碗當地的豆腐腦, 一碗牛肉麵, 說實在的, 豆腐腦比起淮安城東的唐老頭真是差了遠, 牛肉麵辣得夠勁, 把兩天的悶汗全給排了出去。 順著街邊擦鞋妹的招呼過去, 一雙鞋除塵, 上油, 拋光, 足足的十分鐘, 只要一元錢。 當地還有全國最便宜的的士, 兩塊的起步價真的讓人又莫名驚詫了一回。 水庫就在城的西南,打車五分鐘就到,車行壩堤上,看著丹江城在小,水在大,水色晨靄裡,一道鋼鐵巨壩漸漸明晰,壩的一邊是掩映在點點群山裡的高峽平湖,一邊是依偎在綠色小城邊的蕩漾碧波,這邊是水天一色,山島棋布,那邊是鷗鷺翩躚,漁帆逐流,落差數丈而各守清閒,不得不由衷讚歎這被改造了的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人。沿著堤岸滑到壩下,掬一捧這清澈見底的丹江水,讓冰冷和清新蕩滌這胸中的污濁,那一刻,丹江的遠山近水和這聳入雲天的丹江壩,在一個遠足者的心裡,已經有了深深地印記。

華燈初上,丹江頓時熱鬧起來,想不到一個邊角小城竟有如此湧動的人流,在丹江主街道兩側的排檔上,早已坐滿了人,尋歡作樂的氣氛張揚而坦率。選擇一個面街的座位,在不絕於耳的丹江話的談笑聲、叫賣聲和湖北人豪情萬丈的碰杯聲、猜拳聲、開啤酒的嘭嘭聲裡,聽著瓦爾標準的淮安音對每一個路過的丹江小女的點評,一邊手抓龍蝦,一邊不時地點頭與搖頭,食色共用,真是人生一大樂事。老牧是背對著街的,瓦爾不時的一聲驚豔的呼叫,老牧就得掉一下頭,真是苦了這位兄弟的脖子。丹江的風清涼地打在臉上,徜徉在夜色丹江的街頭,隨人潮波動,和忙碌了一天的丹江人一起悠閒地逛著,多體會體會這溫馨與從容,丹江的樓不高,丹江的房不新,丹江的路不寬,丹江無序的大排檔、小攤點甚至是亂哄哄的,可也就是這個丹江,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小城的愜意,久違地親切,久違的融融,久違的輕鬆與歡樂。

不知是因為丹江太小,遊客太少還是什麼別的原因,到丹江後才知道這裡竟沒有旅行社。原來打算到丹江後跟個行程合適的散客團去輕鬆遊玩,現在才知道原來不自覺中要完成一次自助遊了。從丹江到武當山腳,不到一個小時,的費六十元。幾番旋轉之後,黛色武當已經突兀在眼前。武當山門是一座仿古的牌坊,並未擺脫全國風景點的俗套。山門口長長的車流,告訴苦笑的我們真的是來對了時間。因為是自助遊的原因,在山門口我們就開始打聽這裡有沒有去神農架的班車或者有合適的游神農的旅行社,打聽的結果全是要從十堰轉,每天只有一趟去神農的班車,並且要坐十個小時的車。一個二十七八的青年司機,在等到我們茫然失落之後,靜靜地走到面前,“坐我的車上山吧”,話很輕, “多少錢”,“一天二百元,包玩到四個景區”,“從這裡到神農要多少”,“八百”,“包你三天,第三天送我們到襄樊,一起多少錢”,沉默了一會:“一千三”,“一千一如何”,“不行的,公里數雖然不多,但是全是山路,很難跑,一路上的吃住是我自己的,而且我在神農也要打一百元的票的,如果不收我的門票,就一千二。”眼前的這位青年,清瘦的臉,直直的平頂頭,眼睛雖小,但是目光卻是誠懇和堅定的,和我們交流時,嘴角不時流露出不易察覺的澀澀地尷尬。“淮安少年不少錢”,在和老牧肯定地對視以後,拍板成交。

“天下名山佛占盡”,武當山的“五裡一庵十裡宮”卻全是由道家主宰。呂洞賓、太極張三豐、一睡五百年的陳摶諸人,都在這裡得道。武當山得名則是傳說真武大帝在此得道升仙,故有“非真武不足以當之”一說。正是芳草得意的季節,驅車在松林翠柏裡潛行,不時從幽深處竄出一兩隻碩大的烏鴉,烏鴉是武當的神鳥,相傳太子(真武)上山時,有黑虎開山,烏鴉引路,太子修煉時,有烏鴉報曉,黑虎護衛,太子得道後,便封烏鴉為“神兵”,黑虎為“巡山大元帥”。有了神鳥引路,再加上劉師傅“飛蟻繞朝”、“金殿倒影”、“單拳斷樹”的講解,一路遊覽自然興味盎然。 武當山勝景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七十二峰峰峰仰擁天柱峰,世人贊為“萬山來朝”。與武當山勝景相映成輝的是它規模宏大的武當山古建築群,武當山宮觀都建在峰巒岩澗之間,借力自然,有著“海到無邊天為岸,山臨絕頂吾為峰”的威嚴和“千層樓閣空中起”的仙風道骨的意境。而其中最懾人魂魄的,當數南岩宮聖境了,南岩是真武得道飛升之地,古代的工匠們巧借地勢,將個體精緻小巧的宮觀撒落在峭嶺蒼林之中,絕澗蕩雲,碧霄淩空,如大筆揮毫,氣勢恢弘,史書盛讚南岩是“分列殿庭,晨鐘夕燈,山鳴穀震”。南岩絕壁之上,有一氣宇軒昂的龍頭,凜凜然淩於萬丈崖谷,龍頭與金頂遙遙相對,龍身出崖三米,步步雕花,龍頭頂著一個大香爐,這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高香的龍頭香了,據說龍頭香十分靈驗,在古代,虔誠的香客在尺把寬的龍身上走過時,經常頭暈目轉,失足墜崖者不計其數,所以燒龍頭香在清代就被禁止了,現在龍身兩側加了兩道欄杆,安全保障了,但大搖大擺地燒香和戰戰兢兢地一步一磕頭畢竟是兩種不同地虔誠,燒龍頭香的勇氣和燒香者的精誠指數大打折扣,更可惜的是,一道千年絕景也在現代人的聰明與膽怯中慘遭污染。南岩開闊處,有重達百噸的“龜馱碑”亭四座,亭內碑上刻有大明皇帝的聖旨及對道士的戒律。數百年風吹日曬,碑亭四壁野草叢生,斑駁陸離,只有馱碑的贔屭在天圓地方的碑亭裡仍然表現地神采奕奕,處變不驚地注視著人間經年。斷壁殘垣之中,感受這駁雜交織的歲月,尊嚴的餘波依然有著強勁地衝擊力。 離開南岩,身已遠,心猶在,一顆凡心就在對道家精髓和明朝精神的感動中澎湃地跳動著,夾著爬上爬下的疲憊一直澎湃到了太子坡,太子坡建在獅子峰60度陡坡上,依附山勢,回轉建成猶如波浪起伏的夾道牆,人稱九曲黃河牆,一個長髮美女依牆而立擺的“撲士”,讓我寧願相信這裡更像是“怨宮深幾許”的皇家宮闕。太子坡並不長,但在九曲迴旋的每一旋轉處駐足凝望,每組建築結合竟是排點得如此精妙絕倫,起落有致。身處丹牆碧瓦的夾道之間,於空靈與弧旋處體會道家玄妙神奇與威嚴莊重,竟懷疑是否會陷在黃道的風骨中不能自己。。。。。。凡人於震撼處感覺震撼,個中三味各有心得吧。 “身歸紫霄嶺,書下白雲來”。不知古詩裡所說的紫霄嶺是不是就是眼下的紫霄福地。紫霄元聖宮,是武當山唯一一座重簷歇山式木結構殿堂,其抬梁式大木結構在全國也是難得一見。在宮門前,正欲抬腳進殿,卻從裡面魚貫而出一群小道,個個高綰結髮,白衣青衫,幾米高的臺階,蹦跳而下,有的手持玄武棍,有的背負武當劍,輕靈飄逸,旁若無人。武當山的道士有全真和正一兩派,而正一派居多,全真好象就是丘處機那派了,正一派的是張天師的門生,全真派是要守得住清規戒律的,而正一派,既可練功習武養生,推演八卦賺錢,還可娶妻生子,繁衍後代。難怪老牧半天沉默之後,正色道:“入道當入正一派”。

紫霄福地到上金頂的纜車處,車行十來分鐘,到停車場已是下午三點多,車停得是滿滿當當,劉師傅張羅著去給我們打纜車票,回來滿頭大汗地告知,上午七點多來的遊客還在排隊,自己爬,來回要七八個時,今天是去不了了。明天再上,整個行程必定要受影響。俗話說,沒到金頂等於是沒到武當山,上還是不上,權衡之後,就當沒來過吧,上車,去神農架。

神農架

從武當到神農,車在鄂西山區是一路攀行的,一路高歌,一路調侃,沒登金頂的遺憾並沒有影響我們的興致。車過房縣,劉師傅告訴我們已經進入神農架林區了,老牧坐在車後,又開始騷動不安起來,一邊象野人似的嗷嗷地叫著,一邊不停地巡視著山上的滿目碧嶂和山下的涓涓溪流,時不時跳下車來,哢嚓幾聲,然後心滿意足地上車翻看,嘖嘖誇獎著自己。四小時後,天色漸漸黯淡下來,車在靠近燕子洞的地方停了下來,路邊小店的幾個女子熱情地和劉師傅打著招呼,劉師傅一邊點煙一邊說:去看看吧,這裡有娃娃魚的。店裡的老闆手裡拿著一個大的雪碧瓶,裡面有一條象蜥蜴似的小魚,這就是娃娃魚了。老牧剛拿出相機,老闆已經將瓶藏到了身後:不許拍,要麼你在這裡吃飯,娃娃魚湯很鮮的,要麼你買下來,一條六塊錢。算了,看看這小精靈,吃是吃不下,養又養不活,神農的第一站,不想帶著殘酷的記憶。放棄了吃飯和買賣,老牧並沒有放棄給一個店裡最美麗的神農女子拍照的欲望,有意義啊,有意義啊,愛美的老牧收拾起相機,和女子擠眉弄眼地回到車上。車開出幾裡後,劉師傅有點戚戚地告訴我們,他曾經買過一條,回到家裡,夜裡經常聽到象小孩一樣的哭聲,很慘,離開神農架這個優質的棲息地,魚是活不了幾天的,魚死的時候,他曾經發了很長時間的呆,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買過娃娃魚。聽了這番話,心和劉師傅一下子拉近了許多。 晚上,在神農腳下的紅坪鎮住了下來,正是旅遊旺季,可鎮裡卻停了電,旅館漆黑一片,不但要秉燭登樓,熱水澡也沒得洗,想想神農搭架采藥的辛苦,這點委屈就算了吧。胡亂沐浴之後倒頭便睡。睡至半夜,半夢半醒之間,聽得幾聲由看遠到近的悶響,起初似野獸低吼,刹那間就如萬馬奔騰,排山倒海般沖到你面前,伴隨著電閃雷鳴,一場山雨咆哮而來,驚雷就在耳邊炸響,狂風奮力地撕扯著阻擋它的一切,碩大的雨點咣咣地砸向門窗,窗外原本肅穆的群山在撲面而來的閃電中露出猙獰的面目,隨時便要衝進來吞噬你。神農,一個野趣的地方,在思念他的人終於到來之時,毫無保留地露出了他的狂野本色。第二天上午八點,雨還在下,淅淅洌洌起來,象江南的雨,細潤地滋養著萬物生靈,濛濛花雨中,蕙草氤氳,群嶺泛光,山居人家的炊煙靜靜地升騰,好一幅蒼山翠嶺的丹青畫卷。車和著山雨順坡而流,劈開兩道水波,像是坐在了千島湖的汽艇上。在紅坪鎮畫屏穀前下了車,一陣山風襲來,全身疙瘩,一邊哆嗦著一邊向山谷裡跑去,順著轟鳴聲來到了一道瀑布前面,完全沒有想到的是,這落差不過十來米的小瀑布,竟能發出聲震數裡的怒號,我看過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瀑布,廬山的瀑布,九寨諾日朗的瀑布,雁蕩大小龍湫的瀑布,都是遐邇聞名的了,但比起這不起眼的小瀑布來,竟只能用壯麗、秀美、磅礴來修飾他們,而威猛與狂野只能是眼前這個瀑布的代名詞。這半天的行程,就是溯這個瀑的源而上的,從瀑布的左面沿著石壁上行約二十米,就算進入真正的原始林了。深山的野花正肆虐地開放著,在石壁上,在急流邊,在樹頂,在水中石,紅的妖豔,白的沁心,黃得炫目,紫得華麗,一山的綠被點綴得生機盎然。一夜山雨,原本清澈的溪水,變成了一條黃龍,和著泥漿和碎石,從濃綠處蜿蜒飛奔下來,處在這叢林峽谷中,奔流的迴響不斷敲擊著你的耳膜,仔細辨別,竟是萬壑龍吟,分不清聲音從何而來,真可謂“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順著溪流而上,路越來越窄,越來越泥濘,到了後來,竟沒有了路。一個身著迷彩服,穿著高筒靴的山裡人正等在水邊向我們揮手,這裡的一座小橋已經被水衝垮,臨時在溪上搭了一塊木板,他站在這裡就是等著扶我們過橋。繼續踩著泥濘上路,不停地在野草地裡跳躍著前行,心裡還嘀咕著會不會從草叢裡竄出一個什麼咬人的東西來,所以跳躍的腳步更歡了。越往上,水漸漸清澈起來,山下那般的洶湧與澎湃也減緩了些許。為了不忘卻這野山裡的狂燥的小溪,我站在水中擺了個譜,讓老牧來一張,老牧慢悠悠地調節著相機,僅僅是幾十秒的功夫,我的雙腿已經被冰凍地發麻,鑽心地疼痛沿著臏骨,一直到股骨,上岸之後,雖然趕緊磨擦,但這兩條腿還是疼了整整三天。日中的時候,開始下山,水勢更猛了,原來溪水中的一塊踏腳石也被淹沒了,“你鞋子反正已經濕了,背我過去吧”,道理是有的,不好拒絕。只好背起老牧,咬著冷冷的牙在冰水裡前進,背上明顯地感覺顫顫的竊笑,想想剛才站在冰裡讓他照相時他有意的延遲,真想把他掀在水裡。

從密林中鑽出來時,神農架的太陽已經升得老高了,換了雙鞋,向著神農頂進發。越往高處,卻越發陰暗起來,漫天大霧阻礙了視線,一切盡在白幛裡,只能看到三四米遠的距離。劉師傅說,霧大的時候,能見度一米不到,今天上了神農頂,估計也看不到什麼了,霧太大了,要是天晴的時候來,那天藍得透徹,一絲白雲都沒有,是真的純淨。車緩慢地向著海拔三千多米爬行,老牧的耳朵已經感覺到了什麼是高山反應,自己在不停地“雙峰貫耳”。到了神農頂,雖是日中時分,可剛打開車門,我們又全部縮了回去,這頂上的氣溫竟比山下低了十幾度,穿著一件襯衣站在頂上,那風真可謂是刺骨了。這次出來只帶了幾件襯衣,只好硬著頭皮把幾天來穿髒的衣服重新套上,裡三層外三層全是襯衣,條紋領的、白領的,藍領的全有,很是時尚。不多的遊人在車外興奮地跑著跳著,風吹卷著霧,遊人的跑動拖拽著霧,那霧便在山頂飛舞起來,象薄紗縹緲,似柳絮飛揚,一會兒又如巨浪翻滾,轉瞬便成幔帳飄逸,雖在人間,但仙境也不過如此罷了。眼前的一片霧海,讓我們站在神農頂一覽群山的豪氣蕩然無存,只有望霧海興歎了。從頂上進入原始森林裡,因為樹和山石的阻隔,感覺溫暖了許多,原始林裡也是大霧彌漫,霧氣在樹影和山石間遊動,參天巨樹和各種奇石在霧氣裡若隱若現,每邁一步,竟有微茫煙波隨你輕靈飄浮,真是如在畫中游了。大約一小時過後,來到有石林雲霧之稱的風景埡時,隱約看到一絲蛋白色的光亮,並漸漸明晰起來,剛才還是混沌一片,刹那間,只見一縷縷霧氣隨風捲動,在山嶺上激情地翻飛,如寂寞嫦娥廣袖狂舒,迅速升騰,又好象在山那邊有一個拉網的漁夫,將大塊大塊的霧氣奮力收拾。僅僅是高歌一曲的功夫,神農便展現了他恬靜,開闊,爽朗,明淨的仙貌。站在風景埡邊上,那拔雲散霧的狂風推著你東搖西擺,不拽住身邊的扶欄,總有一股隨時被吹進山谷的恐懼。這是怎樣的一個山谷:翠屏開張,石林叢生,晴雲飛絮,野花雜綴,江山窈窕,萬里虛空,光亮的綠色輕輕地鋪墊在濃墨重彩之上,一直向遠山延伸,在天盡頭,淡淡地隱了去,化入雲煙,似張大千的潑墨山水,又如藍色多瑙河一樣的寧靜悠閒,這神來之筆,讓整個神農頂光鮮豔麗了許多,真不愧為神農第一美景。

金猴嶺,顧名思義,是有金絲猴出沒的了,風景和畫廊穀很類似,一樣的密林,一樣的溪水,只不過比畫廊穀安靜了許多,水色清朗,綠苔茸茸,小道幽暗,竹影搖曳,若不是那少見的巨樹不時在提醒,我寧願相信這裡是一個江南秀山。深入這莽林中親自觸摸這一棵棵造型奇特的古樹,不想辨識它象老農、象仙道、象少女,似熊、似龍,似猿,只回想神農在這樹下或倚或臥,或采藥或漁獵,聽樹聲譁然,溪水潺潺,歸隱之心油然而生。到這裡最想見的當然是金絲猴了,不過要看到金絲猴就要登頂,說起來容易,可登頂的路呢,滿山的蔽日巨樹,離開遊人小道,踩在五彩繽紛的樹葉堆上就像是踩在了綿胎上,深一腳淺一腳,總有陷落的恐懼。老牧是極聰明的,他學著猴子歡樂地啼叫,想引一兩隻猴子下來,猴子沒見到,倒見了一大群飛奔而至的人。。。。

木魚鎮就在大神農頂的山腳下,是游神農的必經之地,木魚也不大,只有幾條街,但這裡的旅遊業,比之紅坪要繁榮了許多,已經經營得象一個旅遊渡假城市,吃住都不錯,還可以在網吧把幾天的照片整理一下。房價不高,二星級的標價三百六,要價一百八,可最後也就是一百元一間還含早,房間很乾淨,裝璜也新,感覺真是撿了個大便宜。木魚邊上不到兩公里的香溪源是很著名的了。日融融,草芊芊,可一踏進香溪源,就已經被清爽給包圍了。在畫廊谷,在金猴嶺都有很留戀的溪水,但香溪源的溪水是絕頂清灩的,難怪神農采藥之後,就會來此洗藥,“飄飄秀色奪仙春”的王昭君正是飲了香溪源的水才出落成沉魚落雁的大美女,也是在香溪源,發出《天問》的屈原濯纓濯足,這裡的溪水之靈秀可見一斑了,正是附會了這許多美麗的傳說,原始、樸實、野性、天然去雕飾的神農更多了一層優雅的人文氣息。 如果不是一塊巨石上的香溪源三字提醒我,我是不敢相信這面前的一泓池水就是著名的香溪源頭了,從山下上來那一路上的轟轟烈烈,在此竟嘎然而止,感覺是突然間暗淡了刀光劍影,一切變得風平浪靜,半畝方塘一鏡開了。三條很小的娃娃魚趴在池底的石頭上,陽光一縷縷地拂過它們幼小的身軀,任憑遊人的騷擾,他們一動不動地享受著原生地的陽光沙灘。

到神農架,不去野人府上拜訪一下是說不過去的,於是在返程途中,從後山上了野人洞,百轉千回之後,終於來到了據說曾發現野人的野人洞,野人洞不大,也就四五十來個平方,裡面光線很好,洞口視野開闊,風景獨到,“臥室”的上方兩個稍小一點的洞,被我們戲稱為衛生間和餐廳,選擇這裡生活的野人,最起碼也是個白領了。和野人洞在同一風景區的還有一個燕子洞,生活著數千隻金絲燕,但我們到時,裡面空空蕩蕩,黑窟窿咚,靜寂無聲,燕子呢,生活在江山美景之中的燕子,是不會呆在這無聊的洞裡等著我們去觀賞的,它們一定正在這畫山裡愉快地翱翔著吧。 帶著最後的一絲遺憾重回到車上時,車子啟動,便知道要離開這個曾經魂牽夢繞的地方了。神農的晴天、雨天、霧天儀態不同,各有千秋,有的人來了多次也只見了一種美麗,而我們卻在短短三天裡見識了如此的風雲變幻。有了一個安慰,留著看不到野人、金絲猴、金絲燕的一點點遺憾,這行程竟是如此美妙。

最後一日:古隆中

古隆中,在襄樊市西南幾公里處,就是諸葛亮臥龍崗了,千古名篇前後《出師表》、三顧茅廬的典故都出在這麼個不起眼的地方。羅貫中把個臥龍崗寫得雲裡霧裡,神氣活現,其實就是為了襯托孔明先生的一個大神奇和大智慧。慕名而至,才知道弄虛作假得很。看來祖國對古代文化的保護與開發終究離不開一間屋、一張床、兩幅對子掛中堂的窠臼。古隆中的山崗不高,林子倒是很茂密,正好于無人處,於無聲處象隱者一般靜靜地休憩,一邊回想著少年時的拙詩:“摘爾頂戴翎,飾我蓮社枕,相擁有白石,不看堂前人”,一邊等著暮色的到來。天一黑,火車一響,那歸鄉的路就又開始漫長了。。。。。。

水庫就在城的西南,打車五分鐘就到,車行壩堤上,看著丹江城在小,水在大,水色晨靄裡,一道鋼鐵巨壩漸漸明晰,壩的一邊是掩映在點點群山裡的高峽平湖,一邊是依偎在綠色小城邊的蕩漾碧波,這邊是水天一色,山島棋布,那邊是鷗鷺翩躚,漁帆逐流,落差數丈而各守清閒,不得不由衷讚歎這被改造了的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人。沿著堤岸滑到壩下,掬一捧這清澈見底的丹江水,讓冰冷和清新蕩滌這胸中的污濁,那一刻,丹江的遠山近水和這聳入雲天的丹江壩,在一個遠足者的心裡,已經有了深深地印記。

華燈初上,丹江頓時熱鬧起來,想不到一個邊角小城竟有如此湧動的人流,在丹江主街道兩側的排檔上,早已坐滿了人,尋歡作樂的氣氛張揚而坦率。選擇一個面街的座位,在不絕於耳的丹江話的談笑聲、叫賣聲和湖北人豪情萬丈的碰杯聲、猜拳聲、開啤酒的嘭嘭聲裡,聽著瓦爾標準的淮安音對每一個路過的丹江小女的點評,一邊手抓龍蝦,一邊不時地點頭與搖頭,食色共用,真是人生一大樂事。老牧是背對著街的,瓦爾不時的一聲驚豔的呼叫,老牧就得掉一下頭,真是苦了這位兄弟的脖子。丹江的風清涼地打在臉上,徜徉在夜色丹江的街頭,隨人潮波動,和忙碌了一天的丹江人一起悠閒地逛著,多體會體會這溫馨與從容,丹江的樓不高,丹江的房不新,丹江的路不寬,丹江無序的大排檔、小攤點甚至是亂哄哄的,可也就是這個丹江,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小城的愜意,久違地親切,久違的融融,久違的輕鬆與歡樂。

不知是因為丹江太小,遊客太少還是什麼別的原因,到丹江後才知道這裡竟沒有旅行社。原來打算到丹江後跟個行程合適的散客團去輕鬆遊玩,現在才知道原來不自覺中要完成一次自助遊了。從丹江到武當山腳,不到一個小時,的費六十元。幾番旋轉之後,黛色武當已經突兀在眼前。武當山門是一座仿古的牌坊,並未擺脫全國風景點的俗套。山門口長長的車流,告訴苦笑的我們真的是來對了時間。因為是自助遊的原因,在山門口我們就開始打聽這裡有沒有去神農架的班車或者有合適的游神農的旅行社,打聽的結果全是要從十堰轉,每天只有一趟去神農的班車,並且要坐十個小時的車。一個二十七八的青年司機,在等到我們茫然失落之後,靜靜地走到面前,“坐我的車上山吧”,話很輕, “多少錢”,“一天二百元,包玩到四個景區”,“從這裡到神農要多少”,“八百”,“包你三天,第三天送我們到襄樊,一起多少錢”,沉默了一會:“一千三”,“一千一如何”,“不行的,公里數雖然不多,但是全是山路,很難跑,一路上的吃住是我自己的,而且我在神農也要打一百元的票的,如果不收我的門票,就一千二。”眼前的這位青年,清瘦的臉,直直的平頂頭,眼睛雖小,但是目光卻是誠懇和堅定的,和我們交流時,嘴角不時流露出不易察覺的澀澀地尷尬。“淮安少年不少錢”,在和老牧肯定地對視以後,拍板成交。

“天下名山佛占盡”,武當山的“五裡一庵十裡宮”卻全是由道家主宰。呂洞賓、太極張三豐、一睡五百年的陳摶諸人,都在這裡得道。武當山得名則是傳說真武大帝在此得道升仙,故有“非真武不足以當之”一說。正是芳草得意的季節,驅車在松林翠柏裡潛行,不時從幽深處竄出一兩隻碩大的烏鴉,烏鴉是武當的神鳥,相傳太子(真武)上山時,有黑虎開山,烏鴉引路,太子修煉時,有烏鴉報曉,黑虎護衛,太子得道後,便封烏鴉為“神兵”,黑虎為“巡山大元帥”。有了神鳥引路,再加上劉師傅“飛蟻繞朝”、“金殿倒影”、“單拳斷樹”的講解,一路遊覽自然興味盎然。 武當山勝景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七十二峰峰峰仰擁天柱峰,世人贊為“萬山來朝”。與武當山勝景相映成輝的是它規模宏大的武當山古建築群,武當山宮觀都建在峰巒岩澗之間,借力自然,有著“海到無邊天為岸,山臨絕頂吾為峰”的威嚴和“千層樓閣空中起”的仙風道骨的意境。而其中最懾人魂魄的,當數南岩宮聖境了,南岩是真武得道飛升之地,古代的工匠們巧借地勢,將個體精緻小巧的宮觀撒落在峭嶺蒼林之中,絕澗蕩雲,碧霄淩空,如大筆揮毫,氣勢恢弘,史書盛讚南岩是“分列殿庭,晨鐘夕燈,山鳴穀震”。南岩絕壁之上,有一氣宇軒昂的龍頭,凜凜然淩於萬丈崖谷,龍頭與金頂遙遙相對,龍身出崖三米,步步雕花,龍頭頂著一個大香爐,這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高香的龍頭香了,據說龍頭香十分靈驗,在古代,虔誠的香客在尺把寬的龍身上走過時,經常頭暈目轉,失足墜崖者不計其數,所以燒龍頭香在清代就被禁止了,現在龍身兩側加了兩道欄杆,安全保障了,但大搖大擺地燒香和戰戰兢兢地一步一磕頭畢竟是兩種不同地虔誠,燒龍頭香的勇氣和燒香者的精誠指數大打折扣,更可惜的是,一道千年絕景也在現代人的聰明與膽怯中慘遭污染。南岩開闊處,有重達百噸的“龜馱碑”亭四座,亭內碑上刻有大明皇帝的聖旨及對道士的戒律。數百年風吹日曬,碑亭四壁野草叢生,斑駁陸離,只有馱碑的贔屭在天圓地方的碑亭裡仍然表現地神采奕奕,處變不驚地注視著人間經年。斷壁殘垣之中,感受這駁雜交織的歲月,尊嚴的餘波依然有著強勁地衝擊力。 離開南岩,身已遠,心猶在,一顆凡心就在對道家精髓和明朝精神的感動中澎湃地跳動著,夾著爬上爬下的疲憊一直澎湃到了太子坡,太子坡建在獅子峰60度陡坡上,依附山勢,回轉建成猶如波浪起伏的夾道牆,人稱九曲黃河牆,一個長髮美女依牆而立擺的“撲士”,讓我寧願相信這裡更像是“怨宮深幾許”的皇家宮闕。太子坡並不長,但在九曲迴旋的每一旋轉處駐足凝望,每組建築結合竟是排點得如此精妙絕倫,起落有致。身處丹牆碧瓦的夾道之間,於空靈與弧旋處體會道家玄妙神奇與威嚴莊重,竟懷疑是否會陷在黃道的風骨中不能自己。。。。。。凡人於震撼處感覺震撼,個中三味各有心得吧。 “身歸紫霄嶺,書下白雲來”。不知古詩裡所說的紫霄嶺是不是就是眼下的紫霄福地。紫霄元聖宮,是武當山唯一一座重簷歇山式木結構殿堂,其抬梁式大木結構在全國也是難得一見。在宮門前,正欲抬腳進殿,卻從裡面魚貫而出一群小道,個個高綰結髮,白衣青衫,幾米高的臺階,蹦跳而下,有的手持玄武棍,有的背負武當劍,輕靈飄逸,旁若無人。武當山的道士有全真和正一兩派,而正一派居多,全真好象就是丘處機那派了,正一派的是張天師的門生,全真派是要守得住清規戒律的,而正一派,既可練功習武養生,推演八卦賺錢,還可娶妻生子,繁衍後代。難怪老牧半天沉默之後,正色道:“入道當入正一派”。

紫霄福地到上金頂的纜車處,車行十來分鐘,到停車場已是下午三點多,車停得是滿滿當當,劉師傅張羅著去給我們打纜車票,回來滿頭大汗地告知,上午七點多來的遊客還在排隊,自己爬,來回要七八個時,今天是去不了了。明天再上,整個行程必定要受影響。俗話說,沒到金頂等於是沒到武當山,上還是不上,權衡之後,就當沒來過吧,上車,去神農架。

神農架

從武當到神農,車在鄂西山區是一路攀行的,一路高歌,一路調侃,沒登金頂的遺憾並沒有影響我們的興致。車過房縣,劉師傅告訴我們已經進入神農架林區了,老牧坐在車後,又開始騷動不安起來,一邊象野人似的嗷嗷地叫著,一邊不停地巡視著山上的滿目碧嶂和山下的涓涓溪流,時不時跳下車來,哢嚓幾聲,然後心滿意足地上車翻看,嘖嘖誇獎著自己。四小時後,天色漸漸黯淡下來,車在靠近燕子洞的地方停了下來,路邊小店的幾個女子熱情地和劉師傅打著招呼,劉師傅一邊點煙一邊說:去看看吧,這裡有娃娃魚的。店裡的老闆手裡拿著一個大的雪碧瓶,裡面有一條象蜥蜴似的小魚,這就是娃娃魚了。老牧剛拿出相機,老闆已經將瓶藏到了身後:不許拍,要麼你在這裡吃飯,娃娃魚湯很鮮的,要麼你買下來,一條六塊錢。算了,看看這小精靈,吃是吃不下,養又養不活,神農的第一站,不想帶著殘酷的記憶。放棄了吃飯和買賣,老牧並沒有放棄給一個店裡最美麗的神農女子拍照的欲望,有意義啊,有意義啊,愛美的老牧收拾起相機,和女子擠眉弄眼地回到車上。車開出幾裡後,劉師傅有點戚戚地告訴我們,他曾經買過一條,回到家裡,夜裡經常聽到象小孩一樣的哭聲,很慘,離開神農架這個優質的棲息地,魚是活不了幾天的,魚死的時候,他曾經發了很長時間的呆,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買過娃娃魚。聽了這番話,心和劉師傅一下子拉近了許多。 晚上,在神農腳下的紅坪鎮住了下來,正是旅遊旺季,可鎮裡卻停了電,旅館漆黑一片,不但要秉燭登樓,熱水澡也沒得洗,想想神農搭架采藥的辛苦,這點委屈就算了吧。胡亂沐浴之後倒頭便睡。睡至半夜,半夢半醒之間,聽得幾聲由看遠到近的悶響,起初似野獸低吼,刹那間就如萬馬奔騰,排山倒海般沖到你面前,伴隨著電閃雷鳴,一場山雨咆哮而來,驚雷就在耳邊炸響,狂風奮力地撕扯著阻擋它的一切,碩大的雨點咣咣地砸向門窗,窗外原本肅穆的群山在撲面而來的閃電中露出猙獰的面目,隨時便要衝進來吞噬你。神農,一個野趣的地方,在思念他的人終於到來之時,毫無保留地露出了他的狂野本色。第二天上午八點,雨還在下,淅淅洌洌起來,象江南的雨,細潤地滋養著萬物生靈,濛濛花雨中,蕙草氤氳,群嶺泛光,山居人家的炊煙靜靜地升騰,好一幅蒼山翠嶺的丹青畫卷。車和著山雨順坡而流,劈開兩道水波,像是坐在了千島湖的汽艇上。在紅坪鎮畫屏穀前下了車,一陣山風襲來,全身疙瘩,一邊哆嗦著一邊向山谷裡跑去,順著轟鳴聲來到了一道瀑布前面,完全沒有想到的是,這落差不過十來米的小瀑布,竟能發出聲震數裡的怒號,我看過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瀑布,廬山的瀑布,九寨諾日朗的瀑布,雁蕩大小龍湫的瀑布,都是遐邇聞名的了,但比起這不起眼的小瀑布來,竟只能用壯麗、秀美、磅礴來修飾他們,而威猛與狂野只能是眼前這個瀑布的代名詞。這半天的行程,就是溯這個瀑的源而上的,從瀑布的左面沿著石壁上行約二十米,就算進入真正的原始林了。深山的野花正肆虐地開放著,在石壁上,在急流邊,在樹頂,在水中石,紅的妖豔,白的沁心,黃得炫目,紫得華麗,一山的綠被點綴得生機盎然。一夜山雨,原本清澈的溪水,變成了一條黃龍,和著泥漿和碎石,從濃綠處蜿蜒飛奔下來,處在這叢林峽谷中,奔流的迴響不斷敲擊著你的耳膜,仔細辨別,竟是萬壑龍吟,分不清聲音從何而來,真可謂“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順著溪流而上,路越來越窄,越來越泥濘,到了後來,竟沒有了路。一個身著迷彩服,穿著高筒靴的山裡人正等在水邊向我們揮手,這裡的一座小橋已經被水衝垮,臨時在溪上搭了一塊木板,他站在這裡就是等著扶我們過橋。繼續踩著泥濘上路,不停地在野草地裡跳躍著前行,心裡還嘀咕著會不會從草叢裡竄出一個什麼咬人的東西來,所以跳躍的腳步更歡了。越往上,水漸漸清澈起來,山下那般的洶湧與澎湃也減緩了些許。為了不忘卻這野山裡的狂燥的小溪,我站在水中擺了個譜,讓老牧來一張,老牧慢悠悠地調節著相機,僅僅是幾十秒的功夫,我的雙腿已經被冰凍地發麻,鑽心地疼痛沿著臏骨,一直到股骨,上岸之後,雖然趕緊磨擦,但這兩條腿還是疼了整整三天。日中的時候,開始下山,水勢更猛了,原來溪水中的一塊踏腳石也被淹沒了,“你鞋子反正已經濕了,背我過去吧”,道理是有的,不好拒絕。只好背起老牧,咬著冷冷的牙在冰水裡前進,背上明顯地感覺顫顫的竊笑,想想剛才站在冰裡讓他照相時他有意的延遲,真想把他掀在水裡。

從密林中鑽出來時,神農架的太陽已經升得老高了,換了雙鞋,向著神農頂進發。越往高處,卻越發陰暗起來,漫天大霧阻礙了視線,一切盡在白幛裡,只能看到三四米遠的距離。劉師傅說,霧大的時候,能見度一米不到,今天上了神農頂,估計也看不到什麼了,霧太大了,要是天晴的時候來,那天藍得透徹,一絲白雲都沒有,是真的純淨。車緩慢地向著海拔三千多米爬行,老牧的耳朵已經感覺到了什麼是高山反應,自己在不停地“雙峰貫耳”。到了神農頂,雖是日中時分,可剛打開車門,我們又全部縮了回去,這頂上的氣溫竟比山下低了十幾度,穿著一件襯衣站在頂上,那風真可謂是刺骨了。這次出來只帶了幾件襯衣,只好硬著頭皮把幾天來穿髒的衣服重新套上,裡三層外三層全是襯衣,條紋領的、白領的,藍領的全有,很是時尚。不多的遊人在車外興奮地跑著跳著,風吹卷著霧,遊人的跑動拖拽著霧,那霧便在山頂飛舞起來,象薄紗縹緲,似柳絮飛揚,一會兒又如巨浪翻滾,轉瞬便成幔帳飄逸,雖在人間,但仙境也不過如此罷了。眼前的一片霧海,讓我們站在神農頂一覽群山的豪氣蕩然無存,只有望霧海興歎了。從頂上進入原始森林裡,因為樹和山石的阻隔,感覺溫暖了許多,原始林裡也是大霧彌漫,霧氣在樹影和山石間遊動,參天巨樹和各種奇石在霧氣裡若隱若現,每邁一步,竟有微茫煙波隨你輕靈飄浮,真是如在畫中游了。大約一小時過後,來到有石林雲霧之稱的風景埡時,隱約看到一絲蛋白色的光亮,並漸漸明晰起來,剛才還是混沌一片,刹那間,只見一縷縷霧氣隨風捲動,在山嶺上激情地翻飛,如寂寞嫦娥廣袖狂舒,迅速升騰,又好象在山那邊有一個拉網的漁夫,將大塊大塊的霧氣奮力收拾。僅僅是高歌一曲的功夫,神農便展現了他恬靜,開闊,爽朗,明淨的仙貌。站在風景埡邊上,那拔雲散霧的狂風推著你東搖西擺,不拽住身邊的扶欄,總有一股隨時被吹進山谷的恐懼。這是怎樣的一個山谷:翠屏開張,石林叢生,晴雲飛絮,野花雜綴,江山窈窕,萬里虛空,光亮的綠色輕輕地鋪墊在濃墨重彩之上,一直向遠山延伸,在天盡頭,淡淡地隱了去,化入雲煙,似張大千的潑墨山水,又如藍色多瑙河一樣的寧靜悠閒,這神來之筆,讓整個神農頂光鮮豔麗了許多,真不愧為神農第一美景。

金猴嶺,顧名思義,是有金絲猴出沒的了,風景和畫廊穀很類似,一樣的密林,一樣的溪水,只不過比畫廊穀安靜了許多,水色清朗,綠苔茸茸,小道幽暗,竹影搖曳,若不是那少見的巨樹不時在提醒,我寧願相信這裡是一個江南秀山。深入這莽林中親自觸摸這一棵棵造型奇特的古樹,不想辨識它象老農、象仙道、象少女,似熊、似龍,似猿,只回想神農在這樹下或倚或臥,或采藥或漁獵,聽樹聲譁然,溪水潺潺,歸隱之心油然而生。到這裡最想見的當然是金絲猴了,不過要看到金絲猴就要登頂,說起來容易,可登頂的路呢,滿山的蔽日巨樹,離開遊人小道,踩在五彩繽紛的樹葉堆上就像是踩在了綿胎上,深一腳淺一腳,總有陷落的恐懼。老牧是極聰明的,他學著猴子歡樂地啼叫,想引一兩隻猴子下來,猴子沒見到,倒見了一大群飛奔而至的人。。。。

木魚鎮就在大神農頂的山腳下,是游神農的必經之地,木魚也不大,只有幾條街,但這裡的旅遊業,比之紅坪要繁榮了許多,已經經營得象一個旅遊渡假城市,吃住都不錯,還可以在網吧把幾天的照片整理一下。房價不高,二星級的標價三百六,要價一百八,可最後也就是一百元一間還含早,房間很乾淨,裝璜也新,感覺真是撿了個大便宜。木魚邊上不到兩公里的香溪源是很著名的了。日融融,草芊芊,可一踏進香溪源,就已經被清爽給包圍了。在畫廊谷,在金猴嶺都有很留戀的溪水,但香溪源的溪水是絕頂清灩的,難怪神農采藥之後,就會來此洗藥,“飄飄秀色奪仙春”的王昭君正是飲了香溪源的水才出落成沉魚落雁的大美女,也是在香溪源,發出《天問》的屈原濯纓濯足,這裡的溪水之靈秀可見一斑了,正是附會了這許多美麗的傳說,原始、樸實、野性、天然去雕飾的神農更多了一層優雅的人文氣息。 如果不是一塊巨石上的香溪源三字提醒我,我是不敢相信這面前的一泓池水就是著名的香溪源頭了,從山下上來那一路上的轟轟烈烈,在此竟嘎然而止,感覺是突然間暗淡了刀光劍影,一切變得風平浪靜,半畝方塘一鏡開了。三條很小的娃娃魚趴在池底的石頭上,陽光一縷縷地拂過它們幼小的身軀,任憑遊人的騷擾,他們一動不動地享受著原生地的陽光沙灘。

到神農架,不去野人府上拜訪一下是說不過去的,於是在返程途中,從後山上了野人洞,百轉千回之後,終於來到了據說曾發現野人的野人洞,野人洞不大,也就四五十來個平方,裡面光線很好,洞口視野開闊,風景獨到,“臥室”的上方兩個稍小一點的洞,被我們戲稱為衛生間和餐廳,選擇這裡生活的野人,最起碼也是個白領了。和野人洞在同一風景區的還有一個燕子洞,生活著數千隻金絲燕,但我們到時,裡面空空蕩蕩,黑窟窿咚,靜寂無聲,燕子呢,生活在江山美景之中的燕子,是不會呆在這無聊的洞裡等著我們去觀賞的,它們一定正在這畫山裡愉快地翱翔著吧。 帶著最後的一絲遺憾重回到車上時,車子啟動,便知道要離開這個曾經魂牽夢繞的地方了。神農的晴天、雨天、霧天儀態不同,各有千秋,有的人來了多次也只見了一種美麗,而我們卻在短短三天裡見識了如此的風雲變幻。有了一個安慰,留著看不到野人、金絲猴、金絲燕的一點點遺憾,這行程竟是如此美妙。

最後一日:古隆中

古隆中,在襄樊市西南幾公里處,就是諸葛亮臥龍崗了,千古名篇前後《出師表》、三顧茅廬的典故都出在這麼個不起眼的地方。羅貫中把個臥龍崗寫得雲裡霧裡,神氣活現,其實就是為了襯托孔明先生的一個大神奇和大智慧。慕名而至,才知道弄虛作假得很。看來祖國對古代文化的保護與開發終究離不開一間屋、一張床、兩幅對子掛中堂的窠臼。古隆中的山崗不高,林子倒是很茂密,正好于無人處,於無聲處象隱者一般靜靜地休憩,一邊回想著少年時的拙詩:“摘爾頂戴翎,飾我蓮社枕,相擁有白石,不看堂前人”,一邊等著暮色的到來。天一黑,火車一響,那歸鄉的路就又開始漫長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