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回望」高考40年,那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痕跡

高考!高考!

這是1978年春, 北京大學迎來恢復高考後錄取的第一批新生》中期評估報告, 截至2014年底, 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7.5%, 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3559萬人, 居世界第一。

到2020年,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50%。

6月5日, 大楊樹鎮即將參加高考的部分學生手拿印有“金榜題名”的書簽準備登車。

當日, 載著600余名考生的K5161次“高考專列”從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大楊樹鎮駛出, 趕往130多公里以外的鄂倫春自治旗阿裡河鎮, 參加2017年全國高考。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回想40年前, 我國還在強調‘兩基攻堅’, 即基本普及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那時, 高等教育尚處在精英教育階段。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說, “現在, 高等教育正向大眾化、普及化的階段邁進。 ”

高考制度的改革, 印證著時代的進步;而高考內容的變化, 折射出中國社會改革發展的腳步。

1978年夏天, 已是大一新生的甘福保去高招辦買了一份當年的試卷。 從那以後, 他就像上癮一般, 每年都收藏一份。 如今, 他已經連續收藏了39份高考試卷。

上圖:甘福保在展示他1977年參加高考時的准考證;下圖:甘福保在整理他收藏的歷年高考卷抬著水走在崎嶇的山路上;下圖:即將參加高考的王瓊放學後在學校開水房打開水。 2009年, 新華社記者在甘肅省會寧縣採訪調研時, 王瓊只是個10歲的小學生。

8年過去了, 王瓊憑著自己的努力, 如今已是甘肅省級示範性高中——會寧一中的一名高三學生, 即將參加高考。 不少貧困地區的孩子, 就是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新華社發

這是6月4日航拍的安徽六安市毛坦廠鎮為歡送即將前往六安參加高考的學生燃放的煙花。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

這是6月4日航拍的安徽六安市毛坦廠鎮為歡送即將前往六安參加高考的學生燃放的煙花。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