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生態綠色:打造特色小鎮的“必選項”

必須積極探索小城鎮發展的路徑, 將生態綠色作為特色小鎮的必選項。

發展特色小鎮要樹立生態綠色理念, 完善綠色政策頂層設計,

建設運營全過程要強化生態綠色思維, 產業選擇須兼顧“特色”與“綠色”。

發展特色小鎮要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

特色小鎮所要求的生態, 是紅線、底線, 也是優勢所在。 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特色小鎮建設的全過程和各領域, 走出一條綠色、集約、智慧、低碳的特色小鎮建設之路。

創新發展綠色經濟, 努力實現百姓富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真正實現低碳生活、和諧生產、宜居生態。

做大做強生態優勢產業, 有效增加生態產品服務供給, 使生態優勢和產業優勢逐漸形成渾然一體、和諧統一的關係, 為綠色發展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特色小鎮是集產業發展、文化、健康養老、旅遊休閒、體育運動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空間區域。

小鎮的開發建設要集約節約利用土地, 空間佈局與周邊自然環境相協調, 建設高度和密度相適宜, 做到鎮區環境優美、乾淨整潔, 公園綠地貼近生活、貼近工作。

設計、建設、運營特色小鎮要強化生態綠色思維。

特色小鎮強調的不是規模競爭, 而是層次競爭, 其目的是要形成在特定領域的持續影響力。

要避免“立竿見影”的慣性思維, 不要把小鎮做成“攤大餅”、搞成新一輪的無序競爭。

防止房地產開發和商業綜合體在特色小鎮總投資中占比過高、以特色小鎮之名行房地產化之實, 防止追求短期政績和“面子工程”的現象。

特色小鎮的發展, 不在於磅礴浩大的體量建設, 而在於小巧精緻、舒適宜人的空間環境。

在空間環境的塑造過程中要更加注重人的感受與體驗。

小鎮的開發應當實施低衝擊式的開發建設模式, 在建設標準和功能定位上, 著重突出生態、綠色、節能主題, 用新材料、新技術打造低碳、舒適、宜居的環境;

集約節約使用建設用地, 推動規劃區範圍內的建設土地混合功能利用;

宣導綠色交通模式, 提高綠色出行比例;

更加有效地節約使用水資源, 宣導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水再生利用工程與水生態修復技術;

以非工程措施應對雨洪威脅, 保證小鎮發展建設安全;

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資源化利用技術, 減少噪音、污水、空氣等污染。

特色小鎮產業選擇須兼顧“特色”與“綠色”。

特色小鎮須結合自身本底條件,

審時度勢, 認真謀劃產業選擇。 “特色”產業是特色小鎮持續發展的“輸血站”。

特色產業, 最關鍵的是產業業態的創新。

要注重傳統優勢產業業態的提升和完善:製造業需要在“產品換代”“機器換人”“製造換法”“商務換型”“管理換腦”等“五換”業態上下功夫, 積極探索業態創新的具體路徑和方法。

要把綠色產業作為提升特色小鎮競爭力的基本出發點。

選擇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經典文化傳承和獨特地形地貌的小鎮, 結合市場需求, 發展文化旅遊、健康養老、休閒度假、智慧製造、互聯網+、體育運動等業態。

深度挖掘歷史傳統、民俗文化, 彰顯鄉愁特色, 結合現代生活方式, 運用創意手段, 融入生態綠色的元素, 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並抓。

發展生態迴圈農業, 開發特色食品、健康食品, 結合生態觀光、農事體驗、食品加工體驗、餐飲製作體驗等活動, 推動體驗式休閒度假。

抓住承接產業梯次轉移、疏解大城市功能的機遇, 承接特定城市功能或特定產業。 結合精准扶貧要求, 統籌使用扶貧資金, 實現貧困村產業創新與特色小鎮建設的融合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