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旅居養老或成新經濟杠杆

本報記者 張孔娟 朱昭武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 截至2014年年底, 我國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為21242萬, 占總人口的15.5%, 65周歲及以上人口13755萬, 占總人口的10.1%。 專家預測, 我國從2020年起將會迎來“超老齡化”社會 (年齡超過65歲的人口比率超過總人口的7%就被稱為老齡化社會;比率超過總人口的14%被稱為老齡社會;比率超過總人口的21%被稱為超老齡化社會)。 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 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大, 需求也將層次多樣, 全社會“健康老齡化”產生的剛性需求亟待滿足。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 “堅持共用發展, 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

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增強發展動力, 增進人民團結, 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目前,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老年人口突破兩億。 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 應該立足于廣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 滿足更多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隨著目前越來越多傳統居家老年人對於養老觀念的轉變, 旅遊漸漸成為豐富“銀髮族”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關資料顯示, 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已突破2億, 占總人口的14.3%, 在老年人口中, 有相當比例的銀髮一族有較為充裕的積蓄和較強的購買消費能力, 渴望通過旅遊提升生活品質,

最主要表現在隨季節和氣候的變化, 老年人選擇環境更為適宜的地方度假。 除了傳統的跟團短期出遊, 目前國內有以下幾種旅居養老類型最具有代表性, 候鳥型、鄉村型、周遊型等。

而符合老年人生理特點的 “旅遊+養老”, 就是現在的旅居養老, 被看成是旅遊市場中最具潛力的增長點之一。 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 若要能夠融合度假、休閒、養生、觀光等旅遊形式於一體, 讓體驗產品的老年人達成身體與精神的雙重養護, 自然要先讀懂究竟何為旅居養老。

日前, 國家旅遊局發佈了《2016中國旅遊投資報告》。 去年全國旅遊業實際完成投資12997億元, 同比增長29%, 比第三產業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高18個百分點和21個百分點, 較房地產投資增速高22個百分點。

旅遊直接投資和帶動投資對財政綜合貢獻率超過11%。 預計今年旅遊直接投資將超過1.5萬億元, 同比增長20%以上。

此外, 旅遊產業投資基金快速增長。 截至去年底, 全國有126只旅遊產業投資基金, 基金規模超過6000億元。 文化旅遊、生態旅遊、休閒度假、養老旅遊及旅遊小鎮等是旅遊產業基金投資重點。

2013年9月6日,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出臺, 提出了統籌規劃發展城市養老服務設施, 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網路, 大力加強養老機構建設, 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的優惠扶持政策。 國家現行支持養老服務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包括對養老機構提供的養護服務免征營業稅, 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自用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對符合條件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按規定免征企業所得稅等。

2016年11月28日,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 《關於進一步擴大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 該意見提到, 2016年年底前再新增100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降低養老服務機構准入門檻、支援整合改造閒置社會資源發展養老服務機構;清理取消申辦養老服務機構不合理前置審批;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等。 意見還提到, 為推進幸福產業服務消費提質擴容, 圍繞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重點領域, 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力度, 通過提升服務品質、增加服務供給, 不斷釋放潛在消費需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 深圳梅沙街道辦党工委書記吳坤生說:“我們今年四月成立的梅沙旅遊企業聯盟, 就已把老齡旅遊作為梅沙旅遊業發展的重點考慮。 我們將以傳承孝道, 讓老人健康、安全旅遊養為己任, 在旅遊業界率先宣導‘旅遊改變養老生活方式’‘關愛老人’等創新養老理念, 積極探索適合國情的養老模式, 迎合了我國旅遊與養老發展趨勢, 傾力打造‘旅遊反哺養老’樣板。 ”

“養遊結合”, 簡單地說, 就是將養老機構與接待自助遊散客實現對接, 將養老機構中的閒置床位與候鳥型養遊結合起來, 以實現自由行愛好者在自助旅遊中“住養老機構、吃地方風味、按自選景點、享慢遊休閒”的願望, 同時達到養老機構增收、老年遊客節支的雙贏目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