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中營子村有“路”了

6月6日上午, 豐收後的豫東大地, 雨後初晴。

淮陽縣四通鎮中營子村, 村民趕會似地聚集在寬闊平坦的街道上。 他們議論眼前的好收成, 誇讚腳下的水泥路。 老人在路上畫出格子走五子棋, 小孩在路上瘋狂般地騎賽車。 村子裡難得這樣的好日子, 以前雨雪過後, 大街小巷泥濘不堪, 村民都貓在家裡不能出門。

村民張卓強更是高興。 他駕駛機動三輪車, 把兩籠肉鴿送到公路邊的大車上, 只用幾分鐘時間。 以往雨後外出送貨, 他只得找人幫忙抬著沉重的鴿籠, 在泥窩般的路上, 深一腳淺一腳地前行。 費時費力不說,

常常弄得滿身泥巴。

今年麥收前夕, 全村“三橫五縱”8條街道共5000多米, 全部鋪成標準的水泥路, 村民們喜上眉梢。

主持修路的村第一書記梁宗政絲毫不敢鬆勁。 他盤算著還要為中營子村鋪出更多的“路”:2000多人的大村, 至今還沒有用上自來水, 從去年開始, 他就跑專案, 要資金, 投資100多萬元的安全飲水工程麥收後就要動工。 66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專案, 經過半年多的運作, 動力線已經架好, 水泥路修到廠區門口, 馬上就能開建, 這個服裝加工項目, 能夠安排村裡40多名貧困人員就業。 另外, 投資120萬元的土地整理專案已經落地, 還要新打49眼機井、硬化田間道路、建起文化廣場、新建標準化醫療室……

張卓強搞養殖的路越走越順。 他曾是一個養雞專業戶,

一場禽流感讓他賠了30多萬元, 他又成了村裡的貧困戶。 2016年9月份, 梁宗政主動為他辦理營業執照, 幫助他利用自己掌握的養殖技術養鴿子。 僅4個多月時間, 張卓強養的鴿子從700對發展到了2000對。 他用養鴿子盈利的錢建豬棚, 又養了27頭豬, 成為村裡首批脫貧戶。 今年以來, 張卓強把鴿子糞加工後喂豬, 又新辟場地養雞養鵝。 一個種類齊全的養殖場漸成規模。

村民張建華這幾天忙得正很。 他把村民遺棄的秸稈拉回家, 門口堆得像小山。 他年初飼養了12頭肉牛, 目前長勢良好。 梁宗政經常過來叮囑要注意防疫。

位於村口的億鑫管業車間, 機器轟鳴。 已是中午, 工人們還忙個不停。 這個兩千多平方米的大車間, 生產當今市場熱銷的建築材料方管。

這家企業以前生產樓板, 市場萎縮。 梁宗政住村後, 與他們一起進行市場調研轉產, 並為企業代辦了系列生產手續。

能建廠能養殖的畢竟是少數, 如何幫助多數貧困村民共同脫貧致富, 這是梁宗政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2016年6月, 他帶領16戶村民到亳州學習先進經驗, 把中藥材種植模式引進中營子村。 梁宗政與村委一起制訂了《中營子行政村三年發展規劃》,説明村民張留宏建成家庭農場, 專門種植菊花、白芍等藥材和經濟作物。 今年該村種植夏枯球15畝、菊花70畝、油牡丹50畝。 村裡貧困戶通過採摘藥材, 人均每天可收入50元。 村民張懷朋說:“去年俺種植藥材純收入達6萬多元, 是種玉米、小麥收入的四五倍。

中午時分, 村子裡飄來飯香。 梁宗政從秸稈禁燒指揮部匆匆走回村委會辦公室。 兩年來, 他吃住就在那裡。 今天中午又要湊合了, 速食麵、餅乾、火腿腸, 常常就是他的午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