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張錫純用三棱、莪術經驗(一):十全育真湯、金鈴瀉肝湯、健運湯

專業醫學團隊, 只為優質內容, 請點右上角關注!

李知行

近代名醫張錫純, 治學嚴謹, 注重實踐, 畢其一生臨床心得, 著有《醫學衷中參西錄》。

張錫純創制的方藥療效顯著, 方中重視藥對配伍, 使藥物的功效相須為用。 而其有關三棱、莪術藥對的使用, 亦很有特色。

張錫純曰:“三棱氣味俱淡, 微有辛意;莪術味微苦, 氣微香, 亦微有辛意, 性皆微溫, 為化瘀血之要藥”。

在治療過程中, 張錫純圍繞“化瘀血”這一宗旨, 屢組驗方, 屢獲奇效。 茲將張錫純應用三棱、莪術的經驗論述如下。

1、治虛勞, 行補藥之滯

三棱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首先提出虛勞的病名。 張錫純認為:“人身之經絡, 皆有血融貫其間, 內通臟腑, 外溉周身, 血一停滯, 氣化即不能健運, 勞瘵恒因之而成”, 他辯證地看待王清任以“瘀血”立論所著的《醫林改錯》, 結合臨床, 得出引起虛勞的病機是“血瘀經絡阻塞其氣化”的結論。

遂總結出“治虛勞必先治血痹, 治血痹亦即所以治虛勞”。

張錫純自擬【十全育真湯】, 於大劑參芪補藥中佐入三棱、莪術各4.5g, 以其既善破血, 又善調氣, 補中有通, 攻補兼施, 有瘀者瘀可徐消, 無瘀者亦可借其流通之力, 以行補藥之滯。

張錫純還發現三棱、莪術與人參、白術、黃芪並用, 大能開胃進食。 脾胃為後天之本, 脾胃健運, 則氣血津液化生有源, 臟腑經絡得以滋養, 正氣已複, 則虛勞自去。

2、治脅下焮疼, 行氣止痛

莪術

氣血鬱滯致肝絡失和, 肝氣膽火相助橫恣, 欲上升而不能透膈, 郁於脅下, 不通則痛。

治療重在行氣活血, 張錫純認為三棱、莪術“其行氣之力, 又能治心腹疼、脅下疼痛, 一切血凝氣滯之證”, 且“化血之力三棱優於莪術, 理氣之力莪術優於三棱”。 兩者各取所需, 相得益彰。

張錫純組方【金鈴瀉肝湯】, 以金鈴子散為基礎, 去延胡索而加入三棱、莪術各9g, 誠因“玄胡索性過猛烈, 且其開破之力多趨下焦, 不如三棱、莪術性較和平, 且善於理肝”;且三棱、莪術能開氣火之凝結, 用以條達肝木,

調暢氣機, 以散鬱火, 疏泄有度, 則血脈周流通暢, 通則不痛, 脅痛自愈。

至於氣虛血瘀致腿疼、臂疼、腰疼者, 張錫純一改前人之謬, 提出自己的觀點“從來治腿疼、臂疼者, 多責之於風寒濕痹, 或血瘀、氣滯、痰涎凝滯。 不知人身之氣化壯旺流行, 而周身痹者, 瘀者, 滯者, 不治自愈;即偶有不愈, 治之亦易為功也”。

此明確指出氣化決定疼痛與否。

《諸病源候論》曰:“由體虛受風邪, 風邪隨氣而行, 氣虛之時, 邪氣則勝, 與正氣交爭相擊, 痛隨虛而生。 ”氣虛不能行血, 筋骨不健, 病延日久, 虛怯的氣血又在局部呆滯而有瘀積, 疼痛故而發生。

因此, 張錫純組方【健運湯】, 以大劑參芪佐以三棱、莪術各3g, 補其元氣, 而使氣分壯旺, 加上三棱、莪術行氣以達四肢, 運化藥力, 健行氣活血止痛之功。

下期:張錫純用三棱、莪術經驗(二):破氣散結治癥瘕, 疏肝利膽治瘰鬁

關注本號, 不要錯過。

專業醫學團隊, 只為優質內容。

請點關注, 獲得更多專業中醫健康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