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七八十年代,童年最美好的回憶,莫過於看那一場場露頭電影

作者:魏益君

說起童年, 人們都有太多記憶中難忘的東西, 我的童年記憶, 最美好的莫過於看露天電影了。

那時, 農村的文化生活極其貧乏, 盼一場電影, 就像盼一次過年那樣強烈。

看電影占場是我們小孩子們嗜此不疲的功課, 下午放學, 就一溜小跑去往放映場, 用木棍, 用石塊, 圈出一個足以夠我們全家人坐下的地方。

去的早了, 可以占到居中間的好位置, 晚了, 就只能在靠前或左右兩邊占場。 我每次占的位置都是最好的, 就在放映機前面幾米處。

可是, 這樣的位置也有不便, 晚上放映了, 黑壓壓的人群, 你想出去解個手, 就得費九牛二虎之力。

好在我每次都有防備, 就在占場裡用鐵鏟挖出一個地洞, 晚上小便憋不住了, 趁著天黑, 退下褲子就能完事。

太陽還沒有落山, 我就抱著幾個凳子來到放映場, 生怕我的占場被別人侵佔了。

夜幕降臨了, 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多,

有本村的, 也有鄰村的, 男女老少, 人頭攢動, 把整個放映場擠了個水泄不透。

放映前, 放映員都要預告一下電影片名, 那幾句預告詞我至今都記憶猶新:“觀眾同志們, 今晚給大家放兩部影片, 一個是, 一個是, 看電影前要把家庭安排好, 防火防盜,

嚴防階級敵人破壞活動。 ”這幾句話聽慣了, 感覺是那麼親切和動聽。

放映機終於吱吱作響轉起來了, 那縷強烈變幻的光束, 照射在像風帆一樣鼓脹的雪白銀幕上。

於是“工農賓”的片頭, “八一”軍徽的片頭, 一下子把我們帶入到電影故事的渴望裡。

那時的電影多半是戰爭片, 像《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 《上甘嶺》、《白毛女》、《閃閃的紅星》。

後來就有了許多生活片, 如《廬山戀》、《甜蜜的事業》、《徐茂和他的女兒們》。 還有老年人愛看的戲劇《天仙配》、《女駙馬》、《朝陽溝》等。

我不愛看唱戲的, 喜歡看戰鬥故事片, 那電影裡的英雄人物, 總讓我崇拜得不行。

看完電影的第二天, 我們一定會沉浸在影片的劇情裡, 模仿著電影裡鏡頭, 表演一番那些經典的臺詞:“老子在城裡下館子什麼時候付過錢, 吃你幾個爛西瓜還付錢”、“別看你今天鬧得歡, 小心將來拉清單”、“我胡漢三又回來了”等, 成了我們小孩子爭相模仿的口頭禪。 有時候想誇獎誰, 就挑起大拇指說:“高, 實在是高”, 說得小夥伴們哈哈大笑。

我記得有一次看完《閃閃地紅星》, 我用木頭做了兩把盒子槍, 拉著一幫小夥伴演抓“胡漢三”, 把小胖子的頭打破了。

小胖子拉著他娘找到我們家, 爹對我好一頓數落。

末了要賠人家雞蛋, 給人養傷。 小胖子說什麼也不要, 非要我手裡的木頭手槍。

我說:“紅軍戰士決不能繳槍!”

父親生氣,把我拉過去照著屁股上就是幾巴掌,並強行奪過一把手槍交到小胖子手裡。看小胖子拿著手槍樂顛顛跑遠的身影,我就發誓,再抓到你“胡漢三”,我一定狠狠批鬥你。

那時放映隊挨著村子放映,我也就攆著逐村看,場場必到,有時候跟出去七八裡地去。

其實各村放映的電影也就那麼幾部,幾乎看了多遍,但卻是百看不厭。到外村看電影就沒有在本村的優勢了,趕到時,放映場裡已是黑壓壓一片。

我個子小,站到哪前面都有個子高的人擋住我,沒辦法,我只能看反面。

反面的畫面很有意思,人物的動作都是左撇子。

但是畫面感一點不比正面差。電影散場後,披著星月走在回家的路上,熱烈低議論著、談笑著、回味著,一種滿足之後的激情澎湃心中。

看露天電影的那種感覺,真的美妙而美好。

電影讓我有了夢,有了理想,看完《南征北戰》,我想長大了當一名軍人,扛槍打敵人:看完《秘密圖紙》,我又想當一名公安戰士,破案抓特務:看完《紅雨》,我還想當一名醫生,背著藥箱行醫看病:最後我就想當一名電影演員了,也去拍很多的電影……可是,長大後那些理想我都沒有實現,看電影讓我發奮讀書,走出農村,做了一名報社的編輯,成為讚美這些行業的記者。

現在,電視、互聯網充盈充實著孩子們的童年生活,讓他們在智慧和愛好中成長。

而我的電影童年,雖不能相比於當下,但卻是愉快而美好的,叫人無限懷想,又讓人無比眷戀……

致讀者:如果您比較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轉發、點贊、收藏……點關注,更豐富,您的支援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電影放映研究 ¥36.5 購買

父親生氣,把我拉過去照著屁股上就是幾巴掌,並強行奪過一把手槍交到小胖子手裡。看小胖子拿著手槍樂顛顛跑遠的身影,我就發誓,再抓到你“胡漢三”,我一定狠狠批鬥你。

那時放映隊挨著村子放映,我也就攆著逐村看,場場必到,有時候跟出去七八裡地去。

其實各村放映的電影也就那麼幾部,幾乎看了多遍,但卻是百看不厭。到外村看電影就沒有在本村的優勢了,趕到時,放映場裡已是黑壓壓一片。

我個子小,站到哪前面都有個子高的人擋住我,沒辦法,我只能看反面。

反面的畫面很有意思,人物的動作都是左撇子。

但是畫面感一點不比正面差。電影散場後,披著星月走在回家的路上,熱烈低議論著、談笑著、回味著,一種滿足之後的激情澎湃心中。

看露天電影的那種感覺,真的美妙而美好。

電影讓我有了夢,有了理想,看完《南征北戰》,我想長大了當一名軍人,扛槍打敵人:看完《秘密圖紙》,我又想當一名公安戰士,破案抓特務:看完《紅雨》,我還想當一名醫生,背著藥箱行醫看病:最後我就想當一名電影演員了,也去拍很多的電影……可是,長大後那些理想我都沒有實現,看電影讓我發奮讀書,走出農村,做了一名報社的編輯,成為讚美這些行業的記者。

現在,電視、互聯網充盈充實著孩子們的童年生活,讓他們在智慧和愛好中成長。

而我的電影童年,雖不能相比於當下,但卻是愉快而美好的,叫人無限懷想,又讓人無比眷戀……

致讀者:如果您比較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轉發、點贊、收藏……點關注,更豐富,您的支援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電影放映研究 ¥36.5 購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