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鄭州:擔當試點示範建設中國製造強市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智慧終端機(手機)產業園。 本報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陳輝

鄭州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城市,製造業是鄭州經濟的主體,是實現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主戰場。 近年來,一系列國家戰略在鄭州形成了政策疊加優勢,為創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打下了良好的戰略基礎。

《鄭州市創建“中國製造2025”城市試點示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以建設中國製造強市為目標,圍繞“1+3”示範定位(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新型製造業強市,打造成傳統資源性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中西部地區製造業創新發展引領區、內陸城市開放型製造先行區),大力實施“鄭州製造18665”發展戰略,即:建設一個新型製造業體系、主攻八大方向、實施六大重點工程、推進六大專項行動、創新五項政策舉措,努力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

鄭州市創建試點示範城市目標

——規模總量。 到2019年,鄭州市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8%左右,規模總量保持中西部領先水準,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

——轉型升級。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不斷提升,綠色製造技術在重點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4%以上,主要工業品質量標準達到國內先進水準,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取得明顯進展,全市兩化融合水準達到全國一流。

——創新能力。 製造業重點領域創新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或先進水準,規模以上製造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比重穩步提高,規模以上製造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90%以上,成為全球製造業創新網路重要節點和全國重要的製造業創新中心。

——開放合作。 加快建設一批開放合作載體平臺,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輻射力、國內外資源整合力的戰略性項目,培育一批製造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企業典型,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製造業對外開放新高地。

建設“3333”新型製造業體系

做大做強三大戰略性產業。 電子資訊產業重點發展智慧終端機、資訊安全、應用電子、物聯網、大資料和雲計算等領域,深化與中國電子資訊研究院、工信部電子五所等的合作,加快華為、新華三、豬八戒網、浪潮大型雲計算中心等項目的落地和實施,努力打造全國領先的電子資訊產業基地,到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4000億元。

汽車產業重點發展客車、乘用車、專用車、新能源汽車、汽車零部件、汽車服務、智慧網聯汽車等領域,著力建設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到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1500億元。 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超硬材料、新型耐材、非晶產業等領域,打造全國重要的超硬材料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到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2500億元。

改造提升三大傳統優勢產業。 現代食品製造業鞏固冷鏈食品、糧油加工等產業優勢,加快發展低溫肉製品、功能休閒食品等新興行業,努力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食品製造基地、世界級冷鏈食品生產製造名城,到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1300億元。

品牌服裝和現代家居產業大力培育知名品牌,加快發展智慧家電、智慧家櫥等領域,著力建設全國重要的品牌服裝製造基地和千億級綜合性現代家居產業集群。 到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320億元。 鋁及鋁精深加工業重點發展交通用鋁材、節能環保建築用鋁材和電力電子、食品藥品包裝用鋁材等,努力打造全國重要的鋁精深加工產業基地,到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1200億元。

培育發展三大新興產業。 生物及醫藥產業重點發展生物製藥、化學創新藥及新型製劑、現代中藥和先進醫療器械等領域,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生物及醫藥產業基地,到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250億元。

高端裝備製造業重點發展智慧製造裝備、通用航空裝備、地下空間開發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高端裝備產業基地,到2019年全市裝備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2100億元,其中高端裝備製造達到800億元。 節能環保產業重點發展半導體照明、節能電器、新型節能建材等節能產品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裝備、環保材料製劑、環保監測儀器裝備等,著力形成全國重要的節能環保產業集群。

加快發展三大生產性服務業。 電子商務重點打造一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完善電子商務配套服務體系,實現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 現代物流著力推動物流業與製造業聯動發展,積極發展國際物流、區域分撥和城市配送等物流業態。軟體與資訊服務繼續保持軌道交通、醫療衛生、教育、電力資訊等行業的領先地位,加快提升工業控制軟體、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物流管理等領域市場份額,建設一批資訊服務運營平臺,增強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支撐力,著力建設中國軟體名城。

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

●開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行動,建成中原經濟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標杆。●開展“十百千萬”科技型企業培育行動,壯大科技型骨幹企業群體。

●開展高水準創新創業載體建設行動,加快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探索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多種形式協同創新模式。

●開展國家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行動,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技術服務機構。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開放型製造業區域協同創新體系。

構建人才培養體系

●開展智匯鄭州1125聚才行動,力爭到2019年,引進800名左右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高層次創新創業緊缺人才,80個領軍型科技創新創業團隊,培育160名左右科技型創業企業家。

●開展全民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力爭到2019年,組建2至3個特色職業教育集團,建立15至20個行業指導委員會,造就一批技術精湛的技能人才隊伍,打造中原經濟區人才集聚高地。

構建政策保障體系

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加大製造業政策扶持力度,落實鄭州市財政支持穩調促增意見,統籌安排82億元資金,重點支援產業集聚區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發展、工業和資訊化建設等。落實鄭州市建設中國製造強市若干政策,設立中國製造強市專項獎補資金,圍繞製造業創新發展、開拓市場、品牌建設等給予資金支持。進一步研究制定加大對試點示範城市創建的支持政策。完善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加強中小微企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

改進金融服務模式。發揮中原股權交易中心作用,加快培育和推薦製造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支援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通過資本市場並購重組、再融資等形式整合行業優勢資源。建立政府與金融機構溝通協調機制,搭建銀企對接合作平臺,建設過橋資金池,實施企業融資“共保體”模式。加快金融服務創新,強化股權質押、智慧財產權質押、供應鏈融資等多元化融資服務。

改變財稅政策方式。設立100億元的鄭州市製造強市發展基金作為母基金,參股設立鄭州市智慧製造、產業並購、工業強基等15個子基金,鼓勵發展先進製造模式。創新財政扶持方式,從點對點的直接補貼向引導性支持轉變。全面落實“營改增”政策,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進口設備減免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提高政府服務水準。加快行政審批改革,推行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市場准入制度改革,落實“五單一網”制度,建立健全企業信用制度。

創新要素保障方式。保障土地有效供給,每年新增工業用地增速不低於全市新增城市建設用地增速。制定鄭州市新產業發展目錄,優先保障符合目錄導向的專案用地需求。積極探索“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多種供地方式。實施差別化要素價格政策,降低企業成本,努力營造有利於去產能的政策環境。

現代物流著力推動物流業與製造業聯動發展,積極發展國際物流、區域分撥和城市配送等物流業態。軟體與資訊服務繼續保持軌道交通、醫療衛生、教育、電力資訊等行業的領先地位,加快提升工業控制軟體、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物流管理等領域市場份額,建設一批資訊服務運營平臺,增強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支撐力,著力建設中國軟體名城。

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

●開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行動,建成中原經濟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標杆。●開展“十百千萬”科技型企業培育行動,壯大科技型骨幹企業群體。

●開展高水準創新創業載體建設行動,加快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探索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多種形式協同創新模式。

●開展國家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行動,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技術服務機構。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開放型製造業區域協同創新體系。

構建人才培養體系

●開展智匯鄭州1125聚才行動,力爭到2019年,引進800名左右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高層次創新創業緊缺人才,80個領軍型科技創新創業團隊,培育160名左右科技型創業企業家。

●開展全民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力爭到2019年,組建2至3個特色職業教育集團,建立15至20個行業指導委員會,造就一批技術精湛的技能人才隊伍,打造中原經濟區人才集聚高地。

構建政策保障體系

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加大製造業政策扶持力度,落實鄭州市財政支持穩調促增意見,統籌安排82億元資金,重點支援產業集聚區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發展、工業和資訊化建設等。落實鄭州市建設中國製造強市若干政策,設立中國製造強市專項獎補資金,圍繞製造業創新發展、開拓市場、品牌建設等給予資金支持。進一步研究制定加大對試點示範城市創建的支持政策。完善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加強中小微企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

改進金融服務模式。發揮中原股權交易中心作用,加快培育和推薦製造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支援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通過資本市場並購重組、再融資等形式整合行業優勢資源。建立政府與金融機構溝通協調機制,搭建銀企對接合作平臺,建設過橋資金池,實施企業融資“共保體”模式。加快金融服務創新,強化股權質押、智慧財產權質押、供應鏈融資等多元化融資服務。

改變財稅政策方式。設立100億元的鄭州市製造強市發展基金作為母基金,參股設立鄭州市智慧製造、產業並購、工業強基等15個子基金,鼓勵發展先進製造模式。創新財政扶持方式,從點對點的直接補貼向引導性支持轉變。全面落實“營改增”政策,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進口設備減免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提高政府服務水準。加快行政審批改革,推行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市場准入制度改革,落實“五單一網”制度,建立健全企業信用制度。

創新要素保障方式。保障土地有效供給,每年新增工業用地增速不低於全市新增城市建設用地增速。制定鄭州市新產業發展目錄,優先保障符合目錄導向的專案用地需求。積極探索“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多種供地方式。實施差別化要素價格政策,降低企業成本,努力營造有利於去產能的政策環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