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習近平抵達阿斯坦納 哈薩克民眾熱讀習主席文章

【環球時報駐哈薩克、巴基斯坦特派記者 周翰博 徐偉 任重 柳玉鵬】“哈薩克遼闊壯美的草原、蜿蜒奔騰的河流、日新月異的建設、熱情淳樸的人民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即將再次踏上這片美麗的熱土,我心中充滿期待。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專機抵達哈首都阿斯坦納之前,6月7日一早出版的《哈薩克真理報》就發表了他這篇題為“為中哈關係插上夢想的翅膀”的文章。 阿斯坦納是習主席“一帶一路”的首倡之地,時隔3年多,這個美麗的夢想真的已經插上翅膀,結出碩果,並成為30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親筆簽字的合作共識。

北京時間7日晚,習近平抵達阿斯坦納,開始對哈薩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七次會議和阿斯坦納專項世博會開幕式。

7日早上8時許,《環球時報》記者來到阿斯坦納市郵政局,只見當日的《哈薩克真理報》已經擺在最醒目位置。 一位60多歲的女士推門進來走到櫃檯前,她大略流覽了當天的書報,很快就決定購買《哈薩克真理報》,並坐在大廳的椅子上認真讀了起來。 “每天看報紙是老習慣了,習主席的這篇文章非常吸引人,感覺很親切”,這名叫古麗亞爾的老人對記者說,習主席文章中提到的《舌尖上的中國》《溫州一家人》等影視劇她都看過。 她知道這是習主席4年內第三次訪問哈薩克,“習主席早已成為納紮爾巴耶夫總統以及哈薩克人民的老朋友了”。

“從考場出來我第一時間找來報紙,仔細看了一遍習主席的文章”,哈薩克歐亞大學漢語教研室主任瑪斯木汗教授是著名漢學家,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前一天就聽說習主席要在《哈薩克真理報》上發表署名文章,可是因為早上要主持大四學生畢業考試,直到12點考試結束,才拿到報紙。 “一口氣讀了俄語和漢語兩個版本,實在太精彩了”。 在瑪斯木汗看來,文章關於中哈兩國關係的論述最為精彩。 他說,當哈薩克提出要進行文字改革時(用拉丁字母代替西瑞爾字母),部分西方媒體和政客借機鼓吹哈薩克要西化,中哈關係面臨考驗。 “然而習主席的文章稱中哈關係達到歷史最高水準,未來仍要更好推動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這與不久前納紮爾巴耶夫總統在北京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的發言相互呼應,完全推翻了部分西方國家的猜測和謠言。 ”

“中哈天然氣管道累計對華輸氣1830億立方米也有我的功勞”,看到習主席的文章提到了自己從事的工作,中哈天然氣管道AB線6號加氣站壓縮機站庫管員葉爾加利耶夫有些激動。 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正是因為兩國的密切合作,我才有機會到中亞天然氣管道中哈合資公司工作。 這份工作讓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並學到很多東西。 ”

“習近平訪哈是年度最重要國際事件”,哈薩克matritca網7日發文稱,習近平此訪具有歷史性意義。

這一訪問是在兩國建交25周年背景下進行的。 哈國對此訪十分重視,在訪問前夕發行了哈薩克文的習近平著作及中文版納紮爾巴耶夫的著作。 報導稱,中國的“一帶一路”將與哈國提出的“光明大道”計畫結合在一起,促進兩國共同發展。 哈國著名政治家薩特巴耶夫對哈國sputniknews網站說,在哈國無法獲得西方投資的背景下,中國的投資十分可貴,這些合作將促進中國與這一地區的關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