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構建新型全球化格局已成當務之急

“推進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單元現場。 本報記者 張玉雷 攝

本報記者 張娜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年會3月19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

當天下午, 第五單元的討論主題是“推進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 本單元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主持。 與會嘉賓分別為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長期以來, 經濟全球化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非常重要的動力, 當前卻出現了一些波折, 特別是貿易保護主義思潮的來襲, 讓人們不禁擔心當今世界是不是進入了“去全球化”的週期, 全球化還能不能繼續發展下去?

隆國強在開場白中首先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走到十字路口的經濟全球化, 未來的方向在哪裡?中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在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變化的新形勢下,

中國該怎樣推進新一輪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

當今世界亟須構建新型全球化

在錢克明看來, 全球化所帶來的一些問題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的不平衡:國家間發展的不平衡;行業間發展的不平衡;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環境保護和發展的不平衡。

錢克明在發言中表示, 當前全球化面臨的問題都是前進中的問題, 我們不能把髒水和孩子一起倒掉, 而是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繼承過去全球化當中的合理成分, 如市場化的取向, 自由貿易的原則, 基於比較優勢的國際分工, 還有基於多邊主義的國際貿易體系等, 當然也要正視過去全球化帶來的問題。

“現在要做的, 不是另起爐灶, 不是一成不變, 更不是互相指責、互相打貿易戰, 而是要改革和創新, 共同引領、適應和構建一個新型的全球化。 ”錢克明認為, 各個利益悠關方須秉持開放發展的理念, 正視過去30多年來全球化所積累的矛盾和不平衡, 主動適應新一輪技術革命對傳統行業帶來的重大衝擊, 主動引領新型全球化的發展。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發言時表示, 當前, 全球化正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關口, 地緣經濟、地緣政治已與二戰後創立的秩序大不相同,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一些做法加快了這種改變, 也增加了對這種改變的緊迫感。 新的秩序必須是一個擁護多極世界, 必須更好地管理, 實現更可持續、更平衡的發展。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發言時說, 新的貿易保護主義不可能奏效, 因為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的世界, 全球的製造業就業正在減少, 新興市場佔據更大的就業比例, 保護主義也不會帶來美國貿易赤字的降低。

在他看來, 美國需要用社會保障去解決不平等的問題, 中國應重申自己對外開放的堅定態度, 借此機會推進自己的開放議程。

事實上, 中國一直在堅定不移地推進對外開放。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12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 要毫不動搖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 按照內外資一視同仁的原則, 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推動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 實現互利共贏。 將採取的眾多推進舉措中,

除了進一步擴大開放、提高便利度等措施之外, 還包括梯度轉移、創新鼓勵、產業支持等引導性措施。 可以預見, 未來外資政策的方向將進一步邁向有方向、有重點、有效率的全面開放和品質提升。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 李克強總理又向世界釋放著中國繼續推進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 著力實現合作共贏的信號。

“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 必將繼續成為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目的地。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積極主動擴大對外開放。 面對國際環境新變化和國內發展新要求, 要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戰略佈局, 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推動更深層次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

中國在“一帶一路”可發揮重要作用

毋庸置疑,中國既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全球化的支持者、推動者。

錢克明表示,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用,這也是貢獻了中國的智慧和中國的方案,來促進各國共同發展,改善全球治理,探索全球化的新途徑。

錢克明進一步指出,新型的全球化與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是水火不相容的,必須保持開放的理念。

他表示,當前全球化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是包容性不足,解決這些問題要從實現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出發,構建新型的全球化。因此,新型全球化要加強包容性。與此同時還要解決共用、創新和綠色三大問題。比如,構建新型全球化還要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通過各國技術和能力的突破積極推動環境保護。

至於如何推進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錢克明認為至少在六個方面努力,一是擴大開放領域,二是增強開放的活力,三是提高對外開放品質,四是優化開放佈局,協同推進東中西對外開放,五是完善開放體制,六是推動共同開放。

在提問環節,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闡述了對於“一帶一路”的看法,他說,中國提出的 “一帶一路”倡議是對全球化重要的貢獻。特別是有很多窮國被吸引到這個專案裡面,這些都是過去被忽視的一些國家,把他們納入進來,跟世界經濟聯通,這就是一個推進全球化的很好的方式。

他同時認為,雖然“一帶一路”會給這些國家帶來好處,但是好處能不能在這些國家的內部公平地分配值得關注。比如,有的人可能拿到的就是很小的一塊蛋糕,不但沒有享受到全球化帶來的好處,反而實際上生活過得更差了。因此,在國家層面上設計一套體系和政策,確保有一些社會保障的網路來更好地為那些弱勢群體托底很有必要。

“中國在這塊可以扮演很重要的作用,在‘一帶一路’的發展過程中出臺這樣一些社會保障的措施。”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說。

毋庸置疑,中國既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全球化的支持者、推動者。

錢克明表示,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用,這也是貢獻了中國的智慧和中國的方案,來促進各國共同發展,改善全球治理,探索全球化的新途徑。

錢克明進一步指出,新型的全球化與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是水火不相容的,必須保持開放的理念。

他表示,當前全球化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是包容性不足,解決這些問題要從實現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出發,構建新型的全球化。因此,新型全球化要加強包容性。與此同時還要解決共用、創新和綠色三大問題。比如,構建新型全球化還要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通過各國技術和能力的突破積極推動環境保護。

至於如何推進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錢克明認為至少在六個方面努力,一是擴大開放領域,二是增強開放的活力,三是提高對外開放品質,四是優化開放佈局,協同推進東中西對外開放,五是完善開放體制,六是推動共同開放。

在提問環節,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闡述了對於“一帶一路”的看法,他說,中國提出的 “一帶一路”倡議是對全球化重要的貢獻。特別是有很多窮國被吸引到這個專案裡面,這些都是過去被忽視的一些國家,把他們納入進來,跟世界經濟聯通,這就是一個推進全球化的很好的方式。

他同時認為,雖然“一帶一路”會給這些國家帶來好處,但是好處能不能在這些國家的內部公平地分配值得關注。比如,有的人可能拿到的就是很小的一塊蛋糕,不但沒有享受到全球化帶來的好處,反而實際上生活過得更差了。因此,在國家層面上設計一套體系和政策,確保有一些社會保障的網路來更好地為那些弱勢群體托底很有必要。

“中國在這塊可以扮演很重要的作用,在‘一帶一路’的發展過程中出臺這樣一些社會保障的措施。”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