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點評高考作文題 人生“三本大書”如何寫出精彩

“作文題審題沒問題, 寫好不容易……”昨天上午11點半, 2017年高考首場考試結束, 作為全社會關注和評論的焦點——高考作文題也隨之揭開了神秘面紗。 今年, 浙江的高考作文題引用傷痕文學代表作家盧新華的話, 要求考生評說:“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 作文題目一公佈, 馬上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

浙江省特級教師鄭可菜第一時間在朋友圈發帖號召鄭可菜浙江省網路名師工作室的小夥伴們在浙江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展開“2017浙江省高考作文”線上討論。 省內20多名語文老師在網上進行了熱烈討論。

鄭可菜認為, “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三個層次不是並列關係:有字之書, 是書籍。 無字之書, 是社會人事。 心靈之書, 應該是對前兩者的內化, 如何將知識內化為智慧、力量、良知、精神、操守等。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教師俞磊認為, 今年作文題的點非常大, 涉及認識自我, 認識社會等內容。 點大優點是有材料寫, 缺點是很難找到切入點。 那麼這樣的題目怎麼寫呢?他認為, 第一層次有字之書要一筆帶過, 不提也不行。 第二層次, 社會之書, 要從讀生活讀人情讀社會的角度切入, 人情練達即文章。 但是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是不夠也不行的。 第三層次讀心靈讀自我讀信仰, 這是文章需要重點著墨的地方。 要重點寫對自我的認知,

追問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需要什麼等。 這個題目的困難是學生該如何對三個層次進行佈局, 心靈之書如何重點展開論述。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溫州市文聯秘書長曹淩雲則將自己幻化為考生, 他說:“如果我現在是考生, 我會先從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入手, 是關於87歲高齡的溫籍書法家蕭耘春先生在做事說話上都要給別人留足情面的故事。 當時聽著他的親口講述, 我像讀到了一本精美的‘心靈之書’。 ”接著他將分別闡述讀好“有字之書”和“無字之書”的重要性, 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順便帶出有字之書需苦讀、無字之書需苦悟的觀點。 當然最重要的是落到讀第三本書——“心靈之書”上。 讀“心靈之書”, 重在格局、智慧、“三觀”等方面上的提升,

讓自己做一個有高尚健康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和審美世界的人。

作為高三一線語文老師——溫州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長蔡煥傑則從“學生都有話說但難出彩”的角度進行瞭解讀, 他認為今年的高考作文屬於關聯式作文。 浙江高考作文常常在“貼近生活”與“高蹈文化”兩者之間交替。 去年的“虛擬與現實”更貼近生活, 今年的“人與書”則“高蹈文化”。 前者表現為“任務驅動型”作文, 今年則表現為“關聯式”議論文。 同時蔡老師認為, 今年的作文命題穩健而宏大。 命題不在審題上製造障礙。 話題不趨時, 不偏不怪, 不嘩眾取寵, 學生都有話可說。 另一方面, 書、字、心靈等泛化概念讓學生的思考囿於定勢, 難以產生富於衝擊力的佳作。

從今年的作文命題來看, 在思辨力度相對難以體現的情況下, 文學素養高的學生可能以出眾的文采贏得青睞。 而批判性思維、邏輯能力超群的學生多少有點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無奈。

排版:豆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