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傳說的八仙過海,原來是起源于八個犯人跳海鳧水逃命,是真的嗎?

八仙過海是一種流傳最廣的中國民間傳說。 後來, 人們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跡的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

有八位得道仙人:鐵拐李、漢鐘離、呂洞賓、曹國舅、張果老、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 人稱八仙。

一天, 八位仙人要到東海去游蓬萊島。 本來, 諸仙騰雲駕霧, 一眨眼就可到, 可是呂洞賓偏偏別出心裁, 提出要乘船過海, 觀賞海景。 大家一聽也覺得很有意思,

於是便答應了。

呂洞賓拿來鐵拐李的拐杖, 往海裡一扔, 說了一聲“變”, 頓時拐杖變成一艘寬敞漂亮的大船, 八位大仙坐船觀景, 喝酒唱歌, 熱鬧極了。

船在海上航行著, 幾位元大仙覺得速度太慢, 呂洞賓就說:“我們不如每人都拿出自己的寶物, 使船加快速度。 ”說完, 呂洞賓拔出寶劍, 扔進水中, 水中立刻翻起大浪, 推動船往前走。 船走出了幾裡後, 呂洞賓便收回寶劍。

鐵拐李見呂洞賓收回了寶劍, 馬上摘下自己的寶葫蘆, 對著船的後面, 只聽“砰砰”兩聲, 船又加快了速度。 漢鐘離也不甘示弱, 舉起大扇子, 扇了幾下。 船的速度又更快了。

藍采和一見也著了急, 拿起快板拋入水中。 可是過了一會船又慢了下來, 並沒有加快。 幾位大仙笑著說:“怎麼你的快板不靈了呢!”藍采和一看自己的寶物不見了,

就急急忙忙跳入水中去找, 結果一看是被龍王太子給偷了。 藍采和追了上去, 與龍王太子大戰起來。

其他七位大仙正談論著藍采和的仙術失靈。 突然, 平靜的海面掀起一個浪頭, 將大船打翻了。 張果老眼尖, 翻身爬上毛驢背;曹國舅腳踏巧板浪裡漂;韓湘子放下仙笛當坐騎;漢鐘離打開蒲扇墊腳底;鐵拐李失了拐杖, 幸虧抱著個葫蘆;呂洞賓踩著寶劍;何仙姑坐在蓮花上, 都沒有落水。

他們看藍采和與龍王太子打了起來, 便知道是龍王太子偷了快板。 龍王太子見八位仙人都在, 知道自己打不過他們, 便跳入水中逃跑了。

八位仙人本來想去遊玩, 偏偏遇上這事,

非常生氣, 便跳入水中直奔龍宮追去。

龍王太子知道八仙不會善罷甘休, 早在半路上就安排好。 他見大仙們來勢兇猛, 慌忙揮舞魚旗, 催動蝦兵蟹將, 掀起漫海大潮, 向八仙淹來。 漢鐘離挺著大肚子, 飄然降落潮頭, 輕輕扇動蒲扇。 只聽“呼呼”兩聲, 一陣狂風就把蝦兵和蟹將都扇到九霄雲外去了, 嚇得其他海怪連忙關了龍宮大門。 龍王太子見漢鐘離破了他的陣勢, 忙把臉一抹, 喝聲“變”。 海裡突然躥出一條大魚, 張開閘門似的大口來吞漢鐘離。

漢鐘離急忙扇動扇子, 不料那大魚毫無懼色, 嘴巴越張越大。 這下, 漢鐘離可慌了神了。 正在危急時, 忽然傳來韓湘子的仙笛聲。 那笛聲悠揚悅耳, 大魚聽了, 竟然鬥志全無, 朝韓湘子歌舞參拜起來,

漸漸渾身酥軟, 癱成一團。

呂洞賓揮劍來斬大魚, 誰知一劍劈下去火星四濺, 鋒利的寶劍斬出個缺口。

仔細一看, 眼前哪兒有什麼大魚, 分明是塊大礁石。 呂洞賓氣得火冒頭頂, 鐵拐李卻在一旁笑眯眯地說:“待我來收拾它!”

只見鐵拐李向海中一招手, 他的那根拐杖“刷”地飛了過來。 鐵拐李把拐杖拿在手中, 一杖打下去, 不料卻打在一堆軟肉裡。 原來, 海礁已變成一條大章魚, 拐杖被章魚的手腳纏住了。 要不是何仙姑的花籃罩下來, 鐵拐李早被章魚吸到肚皮裡去了。 原來那大礁和章魚都是龍王太子變的。 這時, 他見花籃當頭罩來, 慌忙化作一條海蛇, 向東逃竄。 張果老拍手叫驢, 連忙急追。 眼看就要追上, 不料毛驢被一隻蟹精咬住腳蹄, 一聲狂叫把張果老拋下驢背。幸虧曹國舅眼明手快,救起張果老,打死了蟹精。

龍王太子現出原形,閃耀著五顏六色的龍鱗,擺動著七枝八杈的龍角,張舞著尖利的龍爪,向大仙們猛撲過來。八位大仙各顯法寶,一齊圍攻龍王太子。

龍王太子鬥不過八仙,只得向龍王求救。龍王知道後,把龍王太子痛駡了一頓,連忙親自把快板還給了藍采和,一場風波總算平息了。

八仙經過一番大戰,各自的本領大增,又一同去游蓬萊島。

可是,八仙過海,還有一種說法:

北宋建隆年間,沙門島(今廟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從建隆三年開始,凡軍人犯了法,都發配沙門島。這樣年復一年,島上犯人越來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三百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不夠吃。後來,沙門島看守頭目李慶便想了個狠毒辦法:當犯人超過三百時,便將其中一些捆住手腳,扔進海裡淹死,使島上犯人總是保持在三百人內,如此被殺的,兩年內就達七百餘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常跳海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沒,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將被殺的消息,便趁著天晴月朗,避開看守,抱著葫蘆、木頭跳入海中,往蓬萊山方向遊去。從沙門島到蓬萊約三十裡之遙,途中多數犯人體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懷武功、體格健壯的善遊者,借著水流遊到了岸邊,在蓬萊城北丹崖山下的獅子洞內躲了起來。第二天,漁民發現了他們,當聞知八人從沙門島游水越海而來,無不驚奇萬分,把他們稱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間傳開了,並且越傳越神,他們被傳稱為“八仙”,演變成今天的“八仙過海”的故事。

以上兩個版本的“八仙過海”,都是民間傳說,屬於民俗文化的範疇。那麼,你更傾向哪一種呢?

一聲狂叫把張果老拋下驢背。幸虧曹國舅眼明手快,救起張果老,打死了蟹精。

龍王太子現出原形,閃耀著五顏六色的龍鱗,擺動著七枝八杈的龍角,張舞著尖利的龍爪,向大仙們猛撲過來。八位大仙各顯法寶,一齊圍攻龍王太子。

龍王太子鬥不過八仙,只得向龍王求救。龍王知道後,把龍王太子痛駡了一頓,連忙親自把快板還給了藍采和,一場風波總算平息了。

八仙經過一番大戰,各自的本領大增,又一同去游蓬萊島。

可是,八仙過海,還有一種說法:

北宋建隆年間,沙門島(今廟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從建隆三年開始,凡軍人犯了法,都發配沙門島。這樣年復一年,島上犯人越來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三百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不夠吃。後來,沙門島看守頭目李慶便想了個狠毒辦法:當犯人超過三百時,便將其中一些捆住手腳,扔進海裡淹死,使島上犯人總是保持在三百人內,如此被殺的,兩年內就達七百餘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常跳海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沒,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將被殺的消息,便趁著天晴月朗,避開看守,抱著葫蘆、木頭跳入海中,往蓬萊山方向遊去。從沙門島到蓬萊約三十裡之遙,途中多數犯人體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懷武功、體格健壯的善遊者,借著水流遊到了岸邊,在蓬萊城北丹崖山下的獅子洞內躲了起來。第二天,漁民發現了他們,當聞知八人從沙門島游水越海而來,無不驚奇萬分,把他們稱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間傳開了,並且越傳越神,他們被傳稱為“八仙”,演變成今天的“八仙過海”的故事。

以上兩個版本的“八仙過海”,都是民間傳說,屬於民俗文化的範疇。那麼,你更傾向哪一種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