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槐花香,野果甜

上週末的傍晚, 閑來無事, 決定帶著兒子沿著家鄉的河邊散散步, 孩子在河堤旁的小路蹦蹦跳跳, 左看看又摸摸, 我在他身後不住地叮囑著小心, 別興奮地掉進了河裡……就這樣爺倆毫無目的地走著, 難得這麼清閒, 忽的聞到了迎面而來的風中夾雜著的槐花香, 是帶了淡淡甜味的香, 讓我直想摘下一把揉進嘴中, 這是小時候三五成群的我們經常這麼幹的。

時至今日, 我常常懷念兒時生活的地方, 那是一個質樸的小城鎮, 一群邋裡邋遢的孩子成群結隊的穿行於胡同和街道裡, 玩著藏貓貓、捏泥巴、跳房子、扔沙包等一些簡單卻很歡樂的遊戲。 時常家長找不到我們時, 也不著急, 隨便轉幾家, 總能找到線索。 在小村鎮裡, 街坊們簡單質樸的情感, 不會讓人與人相處時有那麼多的猜疑和顧慮, 是那麼簡單, 那麼純粹。

每當像現在一樣的夏日來臨之前,

家鄉那條薊運河畔的槐樹便會開花, 一串串潔白的槐花像風鈴一樣隨風飄動, 雖沒有風鈴那悅耳的聲音, 但隨風飄來的香甜味道卻更加讓人舒暢。 往往這時, 會有三五成群的孩子跑到薊運河岸, 踮著腳用大竹竿打槐樹上的槐花, 槐花呼啦啦掉落在土路上, 孩子們便一哄而上, 也不嫌髒, 抖落幾下浮土便揉進嘴中, 為的就是品嘗這第一口槐花帶來的香甜。

小城鎮孩子的樂趣在於, 他們能隨時隨地找到好玩的東西, 甚至於是好吃的東西。

在初春時, 我們也經常到田邊溝壑間去拔“毛毛人”來吃, 撥開外面的皮, 便露出了嫩嫩的白色毛毛, 放在嘴裡甜甜的, 一般都是嚼過便吐出來, 只嘗那股清甜的味道。 那時候只知道這東西又甜又好吃, 卻並不知道它其實就是蘆葦的嫩芽, 這是在長大之後才知道的, 但我還是更喜歡小時對它的稱呼。

除了槐花、“毛毛人”以外, 還有吃完後滿嘴黑色的小球狀的黑色野葡萄、一簇簇掛在樹上的榆錢、埋在泥裡白白的蘆葦根莖……, 這許多, 填滿了孩子們的嘴。

似乎能吃的東西還有很多, 但如今卻已經想不起來了。

兒時並不知道, 這些野果居然都有強身健體的功效, 有一些還可以入藥, 鄉野孩子們只是為了好玩, 便誤打誤撞地很早就體驗了如今電視中沒事就在播放的養生之道。 但在80年代,

這些東西和精米白麵相比是並不被人當真的, 一些喜好乾淨的家長也是不讓孩子去野地裡吃這些的。 母親曾說過, 她們小時候有段時間整天就是靠野果野菜、棒子麵高粱米充饑, 那時候看到這些就反胃, 恨不得一輩子不再吃這些東西。 但回到如今, 在人們生活漸漸富足的今天, 那些曲菜、麻菜、蒲公英、魚腥草什麼的卻又佔領了飯店的餐桌, 真是風水輪流轉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