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抗日愛國名將蔡廷鍇故里:青山似羅帳 綠水如明鏡

在羅定市南部有一座千年古鎮, 這裡“青山似羅帳, 綠水如明鏡”, 秀美的山水滋養了勤勞勇敢的人民, 也孕育了厚重的文化, 著名抗日愛國將領蔡廷鍇將軍就是從這裡走上軍旅生涯。

本期雲浮(鎮)街亮點行, 我們來到廣東省歷史文化名鎮——羅鏡鎮。

羅鏡鎮自晉末(約400年)建鎮, 距今已有1600多年, 是南江文化的發源地。 悠久的建鎮歷史, 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大批的文化遺存。 羅鏡地處鏡船盆地南緣, 周圍崇山環抱, 重巒疊嶂, 形如羅帳, 城鎮碧水環繞, 水波如鏡, 因而得鎮名——羅鏡。 在羅鏡鎮南面的雲開大山山脈, 千山競秀, 林木蔥蔥, 風景如畫。 鎮內河渠縱橫, 碧水環繞, 水波如鏡, 一片山水田園風光。 許多文人墨客讚美羅鏡是“人傑地靈、鐘靈毓秀、山雄水秀、兵家勝地、四星拱照”的好地方。

蔡廷鍇故居

記者走進羅鏡鎮龍岩村著名抗日愛國將領、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故居,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蔡廷鍇身跨戰馬, 策馬行進的塑像, 只見塑像威風凜凜, 戰馬揚鬃奮蹄, 將軍一身戎裝, 再現出蔡廷鍇將軍指揮“一·二八”淞滬抗戰的雄姿。 駐立在大門口, 只見上方掛著“蔡廷鍇故居”的朱紅色匾額格外引人注目, 這是廣東省委原書記吳南生為蔡廷鍇故居題寫的匾額。

進入屋內, 是一座院落式佈局、磚木結構的粵西典型農家大屋, 主屋兩側有閣樓, 內置暗廊貫通全屋。 兩側設附屋, 有豬舍、牛欄、舂米房等, 後兩座兩角置炮樓。 屋前為地坪、池塘, 屋後有菜園、果園、石砌圍牆。 推開大門, 蔡廷鍇將軍威武軒昂的畫像居於客廳中央, 畫框兩邊對聯“瑞降龍岩出虎將, 威加淞滬鑄英名”, 生動形象描繪出蔡廷鍇戎馬一生的事蹟。 故居內佈置有蔡廷鍇將軍生平事蹟介紹, “一·二八”淞滬抗戰的重要史料圖片、抗戰時的照片、實物等, 通過史料圖片和革命實物, 生動述說了蔡廷鍇抗日救國、不屈不撓反抗侵略的英雄事蹟, 通過這些宣傳圖片和文字, 重現了那一幕幕浴血奮戰的歷史畫卷。
目前, 該故居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瞭解, 近100年來, 羅鏡鎮湧現出包括蔡廷鍇、張啟榮、葉少泉、區壽年、吳紹麟、葉常春、潘慶和張漢平8位將軍, 是名副其實的將軍雄才之地, 素有“嶺南將軍鎮”“名將故里”之美譽。

東山祖廟

悠久的建鎮歷史, 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大批的文化遺存, 使羅鏡成為羅定市乃至廣東省文化遺存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位於鎮區東面的東山公園, 是集名勝古跡、文化藝術、革命歷史於一體的多功能旅遊景區。 公園內有廣東四大名廟之一的東山祖廟、抗日民族英雄蔡廷鍇父母陵園、十九路軍紀念碑、太平天國起義軍將領淩十八抗清大本營等, 這些景點成為瀧洲古鎮文化的重要標誌。

羅鏡鎮黨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 該鎮致力把東山公園建成市民休閒娛樂和運動健身的“後花園”, 新建環山道路、林間小道, 種有櫻花、銀杏、紫荊、紅花風鈴、鳳凰木等開花喬木與灌木, 全面提升城鎮形象和群眾的人居幸福指數。

張瑞公書院

羅鏡鎮擁有深厚的廟堂歷史文化,將軍廟、羅鏡靈山寺、駙台雙陽駙馬廟、椽安張氏公祠、鏡坡蔣屋祠堂、雲沙戴氏祠堂、李氏祠堂、大平崗畢花莊、居委區氏祠堂、葉氏祠堂等做工精緻的傳統歷史建築遍佈全鎮,這些廟堂不僅是宗族聯繫的紐帶,也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思想文化的陣地。興建於明末,位於椽安村的張瑞公書院,美輪美奐,宏偉堂皇。金黃色的外牆和簷瓦,門前威武的石獅,襯托字體蒼勁有力的對聯,一派莊嚴肅穆。陽臺和鋁窗頗具時代感。內院有假山、翠柏和各種盆景,十分幽雅、和諧。該鎮文化站站長陳佐威介紹,近年來,政府通過正確引導,利用祠堂設立村級文化室,巧妙地把先進文化滲透到傳統文化中。現在古老的祠堂裡,群眾不僅在此休閒,還可以接受到先進文化。

張瑞公書院

羅鏡鎮擁有深厚的廟堂歷史文化,將軍廟、羅鏡靈山寺、駙台雙陽駙馬廟、椽安張氏公祠、鏡坡蔣屋祠堂、雲沙戴氏祠堂、李氏祠堂、大平崗畢花莊、居委區氏祠堂、葉氏祠堂等做工精緻的傳統歷史建築遍佈全鎮,這些廟堂不僅是宗族聯繫的紐帶,也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思想文化的陣地。興建於明末,位於椽安村的張瑞公書院,美輪美奐,宏偉堂皇。金黃色的外牆和簷瓦,門前威武的石獅,襯托字體蒼勁有力的對聯,一派莊嚴肅穆。陽臺和鋁窗頗具時代感。內院有假山、翠柏和各種盆景,十分幽雅、和諧。該鎮文化站站長陳佐威介紹,近年來,政府通過正確引導,利用祠堂設立村級文化室,巧妙地把先進文化滲透到傳統文化中。現在古老的祠堂裡,群眾不僅在此休閒,還可以接受到先進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