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畢業五年後,才懂得高考真正的意義

高考歸根結底拼得不是分數, 而是你選擇了什麼高度的平臺

01

高考過去好多年了, 還總會被做不出壓軸大題的噩夢嚇醒。

每次看到別人發類似的朋友圈,

都特別能夠感同身受。

高三那一年帶給我的, 除了三十斤肥肉, 還有無數細小卻深刻的回憶。

前幾年我妹高考, 她之前學習吊兒郎當, 高一高二都不怎麼用功。 高三那年, 不知怎麼突然開了竅, 每天學到後半夜兩三點, 成績也搭載了竄天猴一般, 直線飆升。

那段時間, 我總想給她講點過來人的經驗, 或者來點鼓勵。 但想了好久, 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那時我剛上大學, 覺得高考不過是一個節點, 考完萬歲。 十年寒窗苦讀, 每次考試成績都上綱上線的日子終於結束, 可以盡情暢快地打遊戲, 看綜藝, 再也不用蹲在爸媽的眼皮底下, 做事束手束腳了。

所以那時候, 我最想告訴她的是“自由”。

高考意味著從一個固定刻板的環境中,

掙脫出來, 上大學你就自由了, 無拘無束了。

可後來隨著我自己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 我發現高考後最寶貴的是自由, 最大的敵人同樣是自由, 就看你如何把握尺度。

02

有人說高考是你為數不多的, 不拼爹打翻身仗的機會。

我覺得這話說得太雞血了, 高考也是可以拼爹的。 我有個同學, 成績一直中等水準, 高考那年他爸給他搞了個國家二級運動員的證書, 直接加分進了某重本大學。

至於高考能不能打翻身仗, 其實也說不準, 高考就像是修行的老師傅, 帶你入門, 修行還得靠自己。

所以高考真正能提供的是什麼呢?

我覺得是:平臺。

不光是高考, 所有的努力也好, 打拼也好, 多讀書增長閱歷等等, 能夠帶給你與別人不一樣的, 就是平臺。

古人雲: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三六九等的學校, 就好比一棟高樓的底層、中層和高層。 清北大牌名校是這棟樓的頂層, 二本是樓的中層, 三本民辦大專等等就是這樓的底層。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你考上最好的大學,

自然能夠享受這所大學帶給你最好的平臺, 最先進的教學資源, 以及這個社會上最精英的人脈和交際圈子。 同時頂尖大學之間的學術交流, 更能給你打開更多機會的大門。

我有一姐姐在上海讀大學, 她說她們學校和上海其他幾所大學有一些課程可以互選, 也就是說你在A校讀書, 喜歡F校的某門課程, 可以選課的時候報名, 去F校上這門課程。 許多大學城的圖書館也是相互開放的, 如同歐盟成員理事國的居民, 可以無簽互通。

資源分享, 有利共贏。 平臺大了, 連找物件都擴大了選擇範圍。

此外有一年我去南京大學, 在校園裡閒逛的時候, 發現他們的公告欄上有非常多的名家講座。 都是上過央視節目的那種, 而且這種講座不是個例,

你看日期表的時候, 發現各種各樣的學術交流也好, 講座也好都非常多。

我那時才深刻意識到, 學校與學校之間真實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是理念、是資源、是平臺。

我上大學時, 學校幾乎沒什麼有用的講座。 最多的是考研講座, 其次就是校門口的婦產醫院, 給大家普及女性婦科知識, 目的還是讓大家去它那裡做無痛人流。 畢業前聽了個新媒體講座, 我當時自己踏了半腳在這個行業, 所以抱著挺大興趣去聽, 結果發現講課的人, 可能都不瞭解到底什麼算是新媒體, 索然無味。

前些日子聽朋友講他們學校保研的競爭特別激烈, 因為是名牌重點, 外面的人打破了腦袋往裡擠, 裡面的人更是不想出去。 再想想我校, 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大家考研都是拿本校墊底兒的,而且考上了都未必想上……(感覺被老師看到會封殺我)

03

大學四年的時間,幾乎奠基了一個人未來的人生走向。

有的人無所事事、碌碌無為地捱日子,每天追劇、睡覺、打遊戲,有的人學習、兼職、自主創業。前者自己不努力,你給他再好的環境都沒用,但後者他們想要努力,想要尋求一片更廣闊的天地,就需要有一架可以搭乘的雲梯。

平臺好的學生,便利的資源和人脈,能夠提供給他們所需要的一切。平臺不好的學生,連努力都比別人更艱難一些。

你努力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現客觀的瓶頸是真實存在的。

但也不能算是壞事兒。

我高一那年分班考試,考到年級前30,但運氣太差,說好了按成績分班,結果那年塞條走後門的人太多了,沒能進實驗班。

我當時的班主任看我喪得不行,和我說:“沒進實驗班也未必不是好事,你這成績無論放在哪裡,老師都不會忽略你。可實驗班都是好學生,你可能會泯若眾人。但在普通班,你就是鶴立雞群,老師會把最大的關注點放在你身上,全心全意的栽培你。”

後來發現的確是這麼回事兒,我高中成績不錯,老師對我又好,整體上過得相當順風順水。

大學也是,原先我們學校有一個特厲害的學長,大學自己開公司,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學長公司的經營業績,一大半都是學校這些領導給介紹的。

說到底,平臺很重要,但你不努力,平臺再好也是浪費。而你努力了,沒有平臺,你也能給自己打造出一片平臺來,不過是累一些而已,但你真努力到那個份上,全世界都會幫你。

所以每當有人問我什麼東西好不好,做起來有沒有用時,我都建議她自己體驗一把。

再光鮮亮麗的外表,也有陰影的一面。再腐朽不堪的地界,也時刻有新生萌動。只有親自體驗過,才有資格評定好不好。別人說的總是摻雜了太多主觀因素,自己感受到的才作數。

04

明白這些,依然會留下遺憾。

雖然高中已經很努力了,但如果能再重來一回,我還是想考所更好的學校,能往上讀就多讀點書。

但很多事,正經歷時只會覺得痛苦不堪,結束後也都沒辦法再重來。

雖然人生的路很漫長,可許多經歷只能是特定的時段,許多選擇也只是一個時點。

說到底,還是要珍惜當下。從此刻努力,也不算太晚。

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大家考研都是拿本校墊底兒的,而且考上了都未必想上……(感覺被老師看到會封殺我)

03

大學四年的時間,幾乎奠基了一個人未來的人生走向。

有的人無所事事、碌碌無為地捱日子,每天追劇、睡覺、打遊戲,有的人學習、兼職、自主創業。前者自己不努力,你給他再好的環境都沒用,但後者他們想要努力,想要尋求一片更廣闊的天地,就需要有一架可以搭乘的雲梯。

平臺好的學生,便利的資源和人脈,能夠提供給他們所需要的一切。平臺不好的學生,連努力都比別人更艱難一些。

你努力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現客觀的瓶頸是真實存在的。

但也不能算是壞事兒。

我高一那年分班考試,考到年級前30,但運氣太差,說好了按成績分班,結果那年塞條走後門的人太多了,沒能進實驗班。

我當時的班主任看我喪得不行,和我說:“沒進實驗班也未必不是好事,你這成績無論放在哪裡,老師都不會忽略你。可實驗班都是好學生,你可能會泯若眾人。但在普通班,你就是鶴立雞群,老師會把最大的關注點放在你身上,全心全意的栽培你。”

後來發現的確是這麼回事兒,我高中成績不錯,老師對我又好,整體上過得相當順風順水。

大學也是,原先我們學校有一個特厲害的學長,大學自己開公司,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學長公司的經營業績,一大半都是學校這些領導給介紹的。

說到底,平臺很重要,但你不努力,平臺再好也是浪費。而你努力了,沒有平臺,你也能給自己打造出一片平臺來,不過是累一些而已,但你真努力到那個份上,全世界都會幫你。

所以每當有人問我什麼東西好不好,做起來有沒有用時,我都建議她自己體驗一把。

再光鮮亮麗的外表,也有陰影的一面。再腐朽不堪的地界,也時刻有新生萌動。只有親自體驗過,才有資格評定好不好。別人說的總是摻雜了太多主觀因素,自己感受到的才作數。

04

明白這些,依然會留下遺憾。

雖然高中已經很努力了,但如果能再重來一回,我還是想考所更好的學校,能往上讀就多讀點書。

但很多事,正經歷時只會覺得痛苦不堪,結束後也都沒辦法再重來。

雖然人生的路很漫長,可許多經歷只能是特定的時段,許多選擇也只是一個時點。

說到底,還是要珍惜當下。從此刻努力,也不算太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