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古色古香-都江堰清真寺

都江堰南街有一座清真古寺, 又名“灌縣清真寺”、“南街清真寺”。 明代末年由大批穆斯林集資修建。

清代、中華民國初期增修。 1934年在教長馬堯衢及董事會的宣導下,

又捐資修建高兩層的望月樓, 雄偉壯觀, 享譽西川。 現寺占地3.5畝, 建築面積1840平方米, 大殿建築面積350平方米。 為中國宮殿式建築風格, 三進庭院, 漸進漸寬。 由大門、二門、大殿、邦克樓(望月樓)、沐浴室、廂房、殯禮室、辦公室、客房、花園、服務部等不同建築組成。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損嚴重, 現已修復一新。 寺內珍藏《古蘭經》30本。

進入大門, 穿過兩道掛著‘’清真古寺”和“無為而治”牌匾的門廊。

“無為而成”匾額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四川提督馬維騏手書。

主要建築禮拜大殿建在約1.5米高的台基上, 門窗精雕細刻, 殿內正中有阿文金字大匾一道, 為清光緒年間著名阿旬魏正芳書寫, 意為“最好你拜主, 如未見真主, 真主也會見到你。 ”兩側抱柱有阿文楹聯, 也為魏正芳阿訇書寫。 牆壁懸掛有清咸豐七年(1857年)四川安阜營把總陳天柱題寫“原有獨尊”。

邦克樓建在大殿之後, 為高21米的三層塔式六角形建築。 上蓋琉璃瓦, 油漆 彩繪, 雕花窗榻, 樓頂置銀白色新月 標誌。

清朝雍正年間果親王允禮手書“世守良規”。

果親王允禮 清代康熙皇帝的十七子,著名書法家,成都杜甫草堂後門“草堂”和草堂內石碑“少陵草堂”書跡即其題寫。

地址:四川省都江堰市南街49號

果親王允禮 清代康熙皇帝的十七子,著名書法家,成都杜甫草堂後門“草堂”和草堂內石碑“少陵草堂”書跡即其題寫。

地址:四川省都江堰市南街49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