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直擊高考|聽聽一線教師怎樣分析今年高考作文?

針對今年語文高考作文的特點, 寶雞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楊鳳鳴認為, 2017年高考全國二卷作文沒有延續2015、2016兩年的“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模式, 而是回歸到新材料作文的形式。 要求根據古代詩文名句或現代名人名言寫作:六個句子選兩個或者三個, 自行立意, 確定文體, 自擬題目。

他表示, 題目的設計, 繼承了近年來高考作文題立意角度多元、自主空間大等特點, 而又在避免套作、宿構方面作了新的嘗試和探索。 思想內容方面突出了教育部提出的高考要體現“一點四面”的基本原則。 “立德樹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等方面都有明確的體現,

“創新意識”則隱含其中。 從學生寫作的角度看, 選擇餘地比較大, 不同特點、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文化積澱、語文素養、寫作特長選擇相對合理的角度。

材料所給六個句子中第一、二、五、六句學生比較熟悉, 三四句相對較生疏。 第三句“何須淺碧深紅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出自李清照的詞《鷓鴣天·桂花》, 作者托物言志表達了對桂花的由衷讚美。 桂花貌不出眾, 色不誘人, 但卻“暗淡輕黃”、“情疏跡遠”而又馥香自芳, 獨樹一幟, 堪稱花中“第一流”。 第4句“受光於庭戶見一堂,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出自清代政治家、文學家魏源《默觚·治篇十二》。 句意為:所受愈小則所照愈狹, 所受彌曠則所照彌廣,

作者以此為喻, 意在提倡人們虛懷若谷, 善納雅言。 這兩句相對而言思考強度較大。 要求考生能夠調動課內外積累的背景知識, 才有可能使寫作出有個性、有深度的好文。 ”另外, 要求“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 並合理引用”, 既是自由, 又是限制, 是考驗, 如何選擇、組合, 進而恰當立意, 需要考生的智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