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公婆和丈夫去世後 阜陽好嫂子仍悉心照顧智障小叔子

阜陽新聞網消息 16日下午, 阜城奎星社區舉辦了“身邊好人”評選及表彰大會, 現場選舉兩位居民為“社區身邊好人”, 並進行了現場表彰。

其中一位就是袁金俠。 在外, 她是大夥口中讚不絕口的“身邊好人”;在家, 她是多年來悉心照顧患病小叔子的好嫂子。 都說長嫂如母, 在公婆、丈夫相繼去世後, 她仍一肩扛起照顧小叔子的擔子。

公婆、丈夫去世後

她沒有放棄照顧小叔子

38年前, 袁金俠與丈夫結婚時, 就知道他有個智力障礙的弟弟——當時只有5歲的王思學。

因為身體殘疾, 王思學一直未婚。 “他可以行走, 但動作比較遲緩, 說話口齒不清, 但也能聽懂話。 ”袁金俠說, 早些年, 小叔子與公婆生活在一起, 後來一家人住到了同一屋簷下。

“住在一起不到一年, 公公就去世了。 ”袁金俠說, 婆婆在世時, 對小叔子照顧得很細緻, 很少讓她插手。 那時, 她平日裡幫忙洗洗衣服, 或是做些好吃的,

給婆婆與小叔子端去。

但是, 2008年婆婆去世, 從那時起, 照顧小叔子的重擔就落到了她的身上。

家裡有三個孩子, 丈夫忙於生計, 家中裡裡外外的活, 全靠袁金俠一人, 包括照顧王思學。 好在, 雖然有智力障礙, 但王思學有基本的自理能力, 能上衛生間, 可以獨自穿衣、洗澡。

“一日三餐, 我給他做好飯, 端到桌上。 平時, 幫他洗髒衣服等。 ”袁金俠說, 偶爾王思學心情煩悶發起脾氣, 她就趕緊躲開, “他有病, 不想跟他爭執, 等到他情緒穩定後再說話”。

而她真正讓街坊鄰里讚不絕口的, 是2011年丈夫突然去世後, 她不改初心, 沒想過把王思學往外推, 仍堅持悉心照顧他。

在一天, 就好好照顧他一天

昨日, 臨近中午, 潁州晚報記者來到袁金俠家。

她正在準備著全家人的午飯, 做著蛋炒飯。 在做飯前, 袁金俠還煎了一條魚, 加入豆腐後, 小火慢燉, 煮好魚湯, 盛在碗裡後, 端給了王思學。 原來, 這個嫂子在給小叔子“開小灶”。

王思學笑呵呵地來到桌前, 慢慢地拿起勺子開始喝魚湯。 “他牙口不好, 不喜歡吃硬飯, 就給他做些魚湯和饅頭。 ”袁金俠說, 雖然平時一家人吃啥他也跟著吃啥, 但家裡如果要吃水烙饃或者米飯等, 她都會記著單獨給王思學備些軟和的飯。

在袁金俠的影響下, 她的三個孩子對王思學也很親近。 “有時中午吃飯, 孩子下班晚, 他就先吃, 隨後就出門遛彎。 孩子回來吃飯, 沒見到小叔, 一定問我小叔吃飯嗎?”袁金俠說, 兒子、兒媳也從來沒有說過小叔的一句不是。

同樣, 王思學對袁金俠的照顧, 也有一顆感恩的心。 如若問他:“嫂子對你照顧得好不好?”王思學就會咧開嘴笑, 慢慢地回答:“好。 ”袁金俠的女兒說, 有時小叔出去遛彎, 還會買些排骨、雞鴨回家。

在公婆、丈夫相繼去世後, 袁金俠依然堅持照顧王思學。 她說自己從來沒想過要把他送走。 “我在一天, 就會好好照顧他一天。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