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你知道嗎?中國第一所西式學校在澳門大三巴

來澳門短短的幾天時間裡, 在澳門老師的帶領下, 走訪瞭解了許多澳門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澳門不大的陸地上, 竟然隱藏著好多中國第一:聖保祿書院是中國第一個西式學院,

仁慈堂是中國的第一所西式醫院;港頂劇院是中國第一個西式劇院, 蝴蝶夫人的首場演出就在這裡盛大開幕。 還有中國第一個印刷廠, 第一個燈塔等等, 在它繁華的背後深藏著這麼多的中國第一, 讓人震驚不已。

大三巴牌坊, 一般稱為大三巴(而聖若瑟修院一區被稱為小三巴)。 大三巴牌坊已成為澳門的象徵, 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相信來過澳門的或沒有來過的一定都知道澳門的大三巴牌坊, 他那精美絕倫的藝術雕刻, 將大三巴牌坊裝飾得古樸典雅。 大三巴牌坊, 也是遊客澳門之行的必到之地, 當地流行著一句話“不去大三巴, 就不算到過澳門”。 哈哈 可見他的名氣之大。

其實, 大三巴原是“聖保羅神學院”, 是中國最早的一所西式大學, 在實施西方教育的同時, 對進入東方的傳教士進行東方文化的培訓。 我想這個一般人就不知道啦吧, 我也是這次剛剛知道的呢, 不敢私藏, 趕快與各位分享。

澳門回歸後, 巍峨挺拔的大三巴牌坊的廣場上,

每天都有許多澳門各界人士在這裡集會、高歌, 慶祝。 歷經四百多年滄桑的大三巴, 迎來了她輝煌的新生, 他見證了澳門曲曲折折的回歸歷史。 大三巴景點已於2005年7月列入世界遺產, 成為中國第卅一處世界遺產。

該教堂始建於1637年,

先後經歷3次大火, 屢焚屢建, 直至1835年10月26日, 最後一場大火將其燒得只剩下教堂正門大牆, 此牆因類似中國傳統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 牌坊壁上雕塑精美, 其中的中國石獅頭, 是西方宗教藝術與中國傳統石雕藝術相結合的精品。

大三巴牌坊前有68級石階, 牌坊與門前延伸而下的石階構成了聞名澳門的名勝古跡。 大三巴牌坊共分5層, 從上到下都雕刻著形態迥異的基督教色彩濃厚的藝術群像。 遊覽大三巴牌坊, 除欣賞巍峨壯觀的前壁之外, 還要細心流覽壁上精緻的浮雕。

澳門的宗教包容性很大, 在大三巴這個充滿西方歷史文化特色的景點後面, 有一座中國歷史人物的哪吒廟, 中西兩地文化相映成趣。

據知建於1888年,當時聖保祿山一帶遭遇瘟疫,居民相繼染上而死亡。於是在大三巴後面,請來哪吒神建廟祀奉,已驅逐瘟疫鎮災辟邪。

沿大三巴牌坊右邊走下去,有一條小橫巷,這個恐怕到過大三巴的人也很少有人知道,哈 我就是其中一份子。它有一個溫馨浪漫的名字──戀愛巷,電影《伊莎貝拉》,《游龍戲鳳》就是在這條戀愛巷取景拍攝。

戀愛巷全長50米,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經過美化工程,戀愛巷更具特色。而後來的建築風格竟在無意間與這名字的意思暗合浪漫動人。戀愛巷兩旁的建築物充滿了歐陸風情,走在巷裡,仿佛置身歐洲石春小路中。

澳門民間傳說,但凡走過戀愛巷,不久就會遇上戀愛。單身的男女朋友們,來此不要錯過哦!

大三巴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交通指南:乘10、10A、11、21A、2、3、3A、4、5、6、7、8A、26A、33路于新馬路下車,沿議事亭前地及步行徑前往可到。17、18、8A、26於白鴿巢總站下車沿石仔路前往。可搭乘至水坑尾/公共行政大樓下車前往白馬行步行前往

仁慈堂是中國的第一所西式醫院。2005年納入澳門歷史城區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仁慈堂於1569年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路創立,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故名“仁慈堂”。成立之後,仁慈堂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並設育嬰堂、麻瘋院、老人院、孤兒院等機構。

仁慈堂為一兩層高的歐陸式的傳統建築,上有三角楣, 整體建築除花崗石柱基外,均是亮麗醒目的白色,立面裝飾線豐富,給人一種安靜高雅的感覺。地面層建有拱廊,上層走廊外建拱窗,有窗臺狀的鏤石欄杆,後於1905年以新古典主義的表現方式加建拱廊部分,修成具有古典文化特色的建築模樣。

這些葡式建築給人賞心悅目的美感。仁慈堂右巷,已成為不少遊客拍照留念的地方,尤其到了晚上,巷子裡的燈飾非常漂亮,吸引遊客注目。

玫瑰堂正名為玫瑰聖母堂及聖多明我教堂,位於澳門的市中心,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1587年由西班牙聖多明我會所建,奉祀玫瑰聖母(Our Lady of theRosary),次年由該會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

由於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華人稱為「板樟堂」,直至17世紀方改為磚石的結構。1874年曾因火災而焚毀,當年重建後則成現在的規模。整座教堂建築富麗堂皇,其巴羅克建築風格的祭壇更是典雅精緻。

大三巴、仁慈堂、玫瑰堂與民政總署離的都很近,就在市中心。要想流覽這些經典最好是自由行,慢慢的欣賞,才能瞭解她的歷史。

這些鮮為人知的中國第一改變了我對澳門的認識。原來澳門有這麼深厚的文化底蘊,清晰的歷史古老的建築都保留的很好,澳門被列為第32處世界遺產,這讓我重新認識了澳門。

關於作者:空谷幽蘭jj

據知建於1888年,當時聖保祿山一帶遭遇瘟疫,居民相繼染上而死亡。於是在大三巴後面,請來哪吒神建廟祀奉,已驅逐瘟疫鎮災辟邪。

沿大三巴牌坊右邊走下去,有一條小橫巷,這個恐怕到過大三巴的人也很少有人知道,哈 我就是其中一份子。它有一個溫馨浪漫的名字──戀愛巷,電影《伊莎貝拉》,《游龍戲鳳》就是在這條戀愛巷取景拍攝。

戀愛巷全長50米,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經過美化工程,戀愛巷更具特色。而後來的建築風格竟在無意間與這名字的意思暗合浪漫動人。戀愛巷兩旁的建築物充滿了歐陸風情,走在巷裡,仿佛置身歐洲石春小路中。

澳門民間傳說,但凡走過戀愛巷,不久就會遇上戀愛。單身的男女朋友們,來此不要錯過哦!

大三巴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交通指南:乘10、10A、11、21A、2、3、3A、4、5、6、7、8A、26A、33路于新馬路下車,沿議事亭前地及步行徑前往可到。17、18、8A、26於白鴿巢總站下車沿石仔路前往。可搭乘至水坑尾/公共行政大樓下車前往白馬行步行前往

仁慈堂是中國的第一所西式醫院。2005年納入澳門歷史城區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仁慈堂於1569年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路創立,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故名“仁慈堂”。成立之後,仁慈堂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並設育嬰堂、麻瘋院、老人院、孤兒院等機構。

仁慈堂為一兩層高的歐陸式的傳統建築,上有三角楣, 整體建築除花崗石柱基外,均是亮麗醒目的白色,立面裝飾線豐富,給人一種安靜高雅的感覺。地面層建有拱廊,上層走廊外建拱窗,有窗臺狀的鏤石欄杆,後於1905年以新古典主義的表現方式加建拱廊部分,修成具有古典文化特色的建築模樣。

這些葡式建築給人賞心悅目的美感。仁慈堂右巷,已成為不少遊客拍照留念的地方,尤其到了晚上,巷子裡的燈飾非常漂亮,吸引遊客注目。

玫瑰堂正名為玫瑰聖母堂及聖多明我教堂,位於澳門的市中心,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1587年由西班牙聖多明我會所建,奉祀玫瑰聖母(Our Lady of theRosary),次年由該會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

由於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華人稱為「板樟堂」,直至17世紀方改為磚石的結構。1874年曾因火災而焚毀,當年重建後則成現在的規模。整座教堂建築富麗堂皇,其巴羅克建築風格的祭壇更是典雅精緻。

大三巴、仁慈堂、玫瑰堂與民政總署離的都很近,就在市中心。要想流覽這些經典最好是自由行,慢慢的欣賞,才能瞭解她的歷史。

這些鮮為人知的中國第一改變了我對澳門的認識。原來澳門有這麼深厚的文化底蘊,清晰的歷史古老的建築都保留的很好,澳門被列為第32處世界遺產,這讓我重新認識了澳門。

關於作者:空谷幽蘭jj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