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增長下滑9.9%,唯品會未來可能達不到市場預期

5月15日, 唯品會發佈了本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 財報顯示, 公司淨營收同比增長31.1%, 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32%, 遠遜於去年的41%和55%。 無論"營收規模"還是"活躍使用者數"兩項核心指標的增速均出現下滑。

唯品會股價應聲下跌, 從5月15日財報發佈到5月24日收盤時的8個交易日, 股價從最高15.49美元跌到最低12.88美元, 下跌16.8%。 截至5月24日, 公司市值76億美元, 僅為2015年4月歷史最高市值178.79億美元的約四成。

遙想沈公當年 雄姿英發 唯品會上市了

兩個溫州人沈亞和洪曉波, 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 跑到中國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廣州, 做起服裝生意。 他們不做批發, 做零售;不做實體店, 開網店;不賣正價, 搞限時特賣。 4年後, 他們的公司在美國上市。 隨後3年時間, 這家公司的股價從6美元飛漲到180美元。 這家公司就是唯品會("唯美、品質、時尚匯"), 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

唯品會是中國第三大電商和世界最大的特賣電商。 唯品會專注做閃購細分市場, 幫助國內國際品牌迅速清理庫存, 賣點是"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障"。 每天早10點和晚8點(移動端)上新品牌, 限時特賣(一般3~5天, 1~7折),涵蓋時裝、配飾、鞋、美容化妝品、箱包、家紡、皮具、香水、3C、母嬰等。

唯品會擁有自己的庫存管理和配送隊伍(品駿快遞擁有2.5萬快遞員)。 不同于其他競爭對手, 唯品會保留將未售出的商品退還合作品牌夥伴的權利。 只有一些特定的商品不能退還, 例如化妝品和運動商品, 它們占低於20%的銷售額。

截至2016年底, 唯品會已擁有5,200萬活躍用戶, 與超過20,000家國際國內品牌合作,

其中2,282個獨家合作品牌, 年訂單數2.698億單。 2017年第1季度, 唯品會淨營收達159.5億元人民幣, 連續18個季度實現盈利, 成為全球最大的特賣電商。 唯品會緊隨天貓和京東, 是中國交易額第三大電商。

唯品會的傳奇是如何開始的?

據黃蜂證券(2016)《中概股第一"妖股":唯品會傳奇正盛》一文披露, 唯品會的主要創始人沈亞是在國內做電池代理起家, 另一位元創始人洪曉波8歲移民法國, 父母在法國做餐飲和房地產生意, 希望他能接班。 洪曉波卻從父親那借錢創業, 經營手機藍牙設備等無線產品。

1998年, 兩人相識, 開始合夥做手機配件生意。 沈亞負責在國內進貨, 洪曉波負責在歐洲賣貨。 當時國內一個5元的手機配件, 在歐洲可以賣到5美元。

這是他倆賺到的第一桶金。

2007年的一天, 洪曉波發現自己的妻子經常大清早起來, 登錄法國名品折扣網站VP, 去搶購名牌折扣包。 同年, 美國網站Gilt對法國VP的商業模式進行了改造, 專門做奢侈品打折銷售。 洪曉波找到沈亞, 提出可以在中國複製一個。

當時兩人都在長江商學院讀書, 於是從同學中找到另外兩個做服裝生意的溫州老鄉——法派集團老闆彭星和國內女裝品牌歐時力老闆徐宇, 還有一個來自杭州的同學。 五人湊了3000萬元, 共同發起成立了唯品會。 中國好同學, 力量大啊!

創業初期, 由於定位較高, 沈亞和他的夥伴洪曉波曾被視為"掃貨團", 到巴黎一擲千金購買各式奢侈品, 回國來賣。 剛開始時, 生意火了一陣子, 廣州的土豪太太們一出手就過萬。可這群體的規模畢竟有限,而且即便是她們,也不可能隔三差五地買奢侈品。所以漸漸地奢侈品積壓在庫存。此時,沈亞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愛迪達、耐克、卡西歐等中國消費者更熟悉的二、三線名牌,開始了唯品會的重大轉型。

在2009年轉型時尚品之後,唯品會開始引入二三線的國際和國內品牌,以極低的折扣吸引消費者。這之後的唯品會一路狂奔,交易額不斷翻番,團隊也從最早的25人增加至目前的3,000多人,倉庫也由當時的80平方米擴張至2013年底的40多萬平方米。

2012年公司醞釀上市,但此前在香港路演並不順利。據唯品會首席財務官楊東浩回憶,上市的那個週四下午,"我和沈亞以及兩家VC的代表坐在紐約四季酒店大堂,心情忐忑,等待‘判決',此前我已有兩個晚上沒合眼。四點,負責承銷的高盛的人跑來,說有戲了,6.5美元做不做?"這比預想中的價格要低了很多。

四個人經過一番討論,5分鐘之後有了一致意見,決定上市。這個決定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被描述為"流血上市"。為何會作出這個決定?故事有兩個版本。不那麼嚴肅的場合,楊東浩會說:"當時,我們高管、高管的親戚,親戚的朋友都到了紐約,都等著晚上慶功,慶功會的飯店都定了,訂金都交了,如果不做,怎麼跟人家解釋?反正只要上市了,別人也搞不清楚6塊5和8塊5有什麼區別。"

另一個版本,其實他們真實的考慮是,需要借此擁有戰略優勢。當時行業的競爭對手太多,每個競爭對手的背後都有強大的VC/PE支撐,彼此之間的差距很小,比的就是誰能堅持久一點。"雖然只拿到7,000多萬美元,現在這可能不算一個大數字,但在當時只要你比別人多活一個月,也許就是生與死的區別。"公司首席財務官楊東浩這樣說。

沈亞之後就進入了瘋狂工作模式。每天晚上8點下班,吃晚飯,和家人聊聊天,從晚上10點開始到淩晨1點之間,基本是坐在電腦前面的。唯品會在上市的第二年實現淨利潤5,230萬美元,成功扭轉之前虧損的950萬美元。多年的搭檔洪曉波評價沈亞,"他更願意做,而不願意多說"。少說多做,可能是絕大多數成功者都擁有的品質。

2014年在中國購物網站的交易規模上,唯品會成為中國電商三極之一。通過持續打造買手團隊,以及積累起來的合作夥伴和複購活躍用戶資源,唯品會逐漸構建起一條深深的"護城河"。

然而,也是在同一年,京東和阿裡兩大電商巨頭也先後上市。唯品會作為先發者的優勢漸漸失去,修築的護城河也在兩大巨頭以及其他垂直電商的擠壓下日漸變窄變淺。

羽扇綸巾 談笑間 風乍起 水難收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物盛則衰,天之常數也。2015年4月唯品會的股價達到了歷史的頂點,隨後開始走下坡路。2年內跌去一半還多,股價從最高30.59美元跌到現在的13.38美元,下跌了56.3%。

唯品會目前的股票交易價格為2018年預期每股收益EPS的13倍。華爾街分析師對唯品會的一致估值顯示平均目標價在16.75美元,比當前價格有21%升水。共識是看好其用戶快速增長,品類擴展到其他高平均售價商品以及通過自建倉儲物流帶來的利潤擴張。

不過,我認為唯品會的成長潛力被高估了。我判斷唯品會未來12個月的目標價應該在10美元左右,回落到今年1月的底部。10美元的股價相當於2018年筆者預期每股收益EPS 0.83美元的12倍。我的預期與華爾街的一致估值的不同之處在於更為保守的營收增長和利潤率縮水。

唯品會的估值很大程度上依賴它的成長性。公司上市之初也確實有一段快速發展期,增速連續兩年超過100%,但是到2017年1季度同比增速已經如下臺階般降至31%。

唯品會的增長是否可持續?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市場競爭情況。根據易觀國際的行業分析報告,在整個B2C網上零售市場,天貓佔有55.9%的份額排名第一,京東以26.6%的份額列第二位,唯品會排在第三位佔有3.5%的份額,網上零售市場的競爭格局基本保持穩定。如果我們僅考慮服飾類,唯品會依然排名第三,但市場份額(8%)與京東(10%)相當接近。網上服裝零售市場的增速也很驚人,過去三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60%以上。

雖然上述市場分析結果看起來很積極,但我想指出市場對唯品會的一個誤解。唯品會被視為與其他競爭對手非常不同的擁有獨特商業模式的線上零售商,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和很低的滲透率(目前5,500萬唯品會活躍用戶與全球46億網購用戶和中國4.6億網購用戶)。

根據唯品會公司報告,中國沒有大型折扣零售商。奧特萊斯(outlet stores)也不發達,比美國少很多,只有個位數。美國前20%左右的零售商佔有了24%的市場份額,與美國市場比較集中不同,中國零售市場更加分散,傳統零售商都被迫轉向電子商務。然而,我想說雖然唯品會強調自己是一家專做線上折扣的電商,但是它的競爭對手們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實際上無法與競爭對手真正區分開來。

天貓和京東已經成為傳統品牌零售商清理庫存的地方。唯品會最重量級的競爭對手天貓和京東都已經入場。2016年4月天貓宣佈正式上線"魅力惠"奢侈品閃購頻道,阿瑪尼、迪奧、紀梵希等3,000多國際奢侈品牌將在天貓實現一站式購買。值得一提的是,魅力惠的時尚買手團隊都源於各大奢侈品集團。天貓也首次將奢侈品界線下時裝秀場同步到線上,開創邊看秀邊購買的消費體驗。

以自營起家的京東為閃購在首頁單開了一個頻道,而且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宣傳,"京東閃購,不一樣的特賣"品牌折扣頻道已經上線。此外,京東還有"超值購頻道"和"奪寶島"頻道(退貨、返修商品拍賣銷售)。天貓和京東線上上特賣領域的發力,無疑會給唯品會未來的增長帶來更大壓力。

另一方面,我想對唯品會本身進行更深入的分析。以下是投資者期望推動唯品會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讓我們來一項一項仔細審視。

消費者對名品折扣購物的需求缺乏。首先,我想指出的是,唯品會主要聚焦於二三線品牌和二三四線城市的客戶,這也是唯品會的優勢主場。但我認為在這一細分市場的增長受限於消費者的購買力,自身的消費結構和品牌認知等諸多因素。

品類向高值商品擴展受阻。唯品會目前正從服飾和化妝品的閃購主管道向更廣泛的市場擴張。根據唯品會的公司報告,"我們增加了更多的子品類到我們目前的商品組合中,與去年同期相比,日均線上SKUs數量增加161%到170萬個"。公司期待引入高值商品推動業績增長。

然而,我們不能過分樂觀估計只有3.5%市場份額,排在第三位的市場跟隨者,在中國高度競爭的電商市場尤其是高端(奢侈品)市場能分到多少羹。通過比較唯品會和天貓及京東上的同款可比商品,唯品會並沒有表現出顯著價格優勢。舉個例子,唯品會在2016年引入了奢侈品品牌Tory Burch和Michael Kors(上圖中天貓魅力惠首頁也有售),然而唯品會相對天貓和京東的優勢在哪裡?一線品牌相對於二三四線品牌面對的庫存壓力也要明顯小於後者。

主消費群千禧一代客戶粘性不高。根據唯品會公司報告,得益於"首席驚喜官"周傑倫的明星影響力,大量90後客戶(占總客戶數的超過50%)成為唯品會消費主力,超過80後和70後客戶數。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出90後無論購買商品價值和頻率都低於80後和70後。公司管理層曾期望未來兩三年這些年輕的一代成為主力推動公司業績成長。但是我不禁想,當90後的收入變得越來越高,他們應該會更傾向於去追求更高端的品牌吧?

獨家排他性合作夥伴難簽。唯品會創立之初就是因為與一些品牌建立了獨家排他性合作的閃購(銷)模式。然而,隨著介入閃購領域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簽獨家越來越困難。目前與唯品會簽署獨家合同的品牌只占總合作夥伴的11%。隨著大的自營和平臺電商(如天貓、淘寶、京東、當當、亞馬遜等),也包括其他一些同類閃購網站(如俏物悄語、上品折扣等)和垂直電商(如聚美優品),以及一些海外購電商(洋碼頭、小紅書等),甚至包括奧特萊斯(Outlets)實體店和品牌專賣店及其線上頻道加入閃購大戰,我認為唯品會想要和一線品牌進行獨家合作應該越來越困難。

全能電商(full-suite of e-commerce)效用受限,互聯網金融和開放物流不是適合每一個人。在這一季的業績說明會上,很多東西聽起來都很熟悉。舉例來說,唯品會宣佈將拆分互聯網金融引入外部投資者。唯品會已經自建了倉儲和物流系統,並且計畫開放快遞服務。唯品會將推出超級VIP付費會員計畫。這一切聽起來,唯品會很像另一個京東,雖然規模不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到2017年3月底,唯品花(唯品金融的個人消費信貸產品,你購物,我分期,類似"京東白條"或"螞蟻花唄")餘額25.9億人民幣,供應鏈金融7.46億人民幣。唯品會的互聯網金融還只是一個小嬰兒。京東金融的分拆不僅美化了京東的財報,而且可以方便京東金融申請更多牌照。相對而言,唯品會的互聯網金融拆分的效用就受限很多。

重要投資者離場。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沒有比自己人更瞭解唯品會的競爭環境、公司戰略和未來價值了。如果你看一下唯品會的主要股東變化情況,就會發現老虎基金(Tiger Equities),戴盛資本(DCM),普信資本(T.Rowe Price)和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在2015和2016年相繼從公司主要股東列表中消失了。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定量分析機構投資者的減持和退出情況。從下表我們可以看出,機構投資者在過去一個季度合計減持和賣出了7500萬股(74,822,682)唯品會的股票,占5.85億普通股總股本的12.8%。

如果沒有資本方的支持,京東不可能投資重資產很多年。失去了資本方的臍帶輸血,唯品會能成長為一個全能電商,互聯網金融公司和自有物流集團嗎?

綜上所述,我認為唯品會未來的增長可能不如市場預期那麼令人興奮。為了實現它的野心,唯品會需要在天貓和京東主導的中國電商市場,直面一眾競爭對手的殘酷競爭。互聯網不同於實體經濟,是贏者通吃,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當你的能力撐不起野心時,所有的路都是彎的。

以上文字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金評媒立場

作者簡介

張文閣,財經專欄作家,工商管理碩士,持有證券發行與承銷、基金與並購交易、國際註冊會計師、企業法律顧問、董事會秘書等執照。

廣州的土豪太太們一出手就過萬。可這群體的規模畢竟有限,而且即便是她們,也不可能隔三差五地買奢侈品。所以漸漸地奢侈品積壓在庫存。此時,沈亞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愛迪達、耐克、卡西歐等中國消費者更熟悉的二、三線名牌,開始了唯品會的重大轉型。

在2009年轉型時尚品之後,唯品會開始引入二三線的國際和國內品牌,以極低的折扣吸引消費者。這之後的唯品會一路狂奔,交易額不斷翻番,團隊也從最早的25人增加至目前的3,000多人,倉庫也由當時的80平方米擴張至2013年底的40多萬平方米。

2012年公司醞釀上市,但此前在香港路演並不順利。據唯品會首席財務官楊東浩回憶,上市的那個週四下午,"我和沈亞以及兩家VC的代表坐在紐約四季酒店大堂,心情忐忑,等待‘判決',此前我已有兩個晚上沒合眼。四點,負責承銷的高盛的人跑來,說有戲了,6.5美元做不做?"這比預想中的價格要低了很多。

四個人經過一番討論,5分鐘之後有了一致意見,決定上市。這個決定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被描述為"流血上市"。為何會作出這個決定?故事有兩個版本。不那麼嚴肅的場合,楊東浩會說:"當時,我們高管、高管的親戚,親戚的朋友都到了紐約,都等著晚上慶功,慶功會的飯店都定了,訂金都交了,如果不做,怎麼跟人家解釋?反正只要上市了,別人也搞不清楚6塊5和8塊5有什麼區別。"

另一個版本,其實他們真實的考慮是,需要借此擁有戰略優勢。當時行業的競爭對手太多,每個競爭對手的背後都有強大的VC/PE支撐,彼此之間的差距很小,比的就是誰能堅持久一點。"雖然只拿到7,000多萬美元,現在這可能不算一個大數字,但在當時只要你比別人多活一個月,也許就是生與死的區別。"公司首席財務官楊東浩這樣說。

沈亞之後就進入了瘋狂工作模式。每天晚上8點下班,吃晚飯,和家人聊聊天,從晚上10點開始到淩晨1點之間,基本是坐在電腦前面的。唯品會在上市的第二年實現淨利潤5,230萬美元,成功扭轉之前虧損的950萬美元。多年的搭檔洪曉波評價沈亞,"他更願意做,而不願意多說"。少說多做,可能是絕大多數成功者都擁有的品質。

2014年在中國購物網站的交易規模上,唯品會成為中國電商三極之一。通過持續打造買手團隊,以及積累起來的合作夥伴和複購活躍用戶資源,唯品會逐漸構建起一條深深的"護城河"。

然而,也是在同一年,京東和阿裡兩大電商巨頭也先後上市。唯品會作為先發者的優勢漸漸失去,修築的護城河也在兩大巨頭以及其他垂直電商的擠壓下日漸變窄變淺。

羽扇綸巾 談笑間 風乍起 水難收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物盛則衰,天之常數也。2015年4月唯品會的股價達到了歷史的頂點,隨後開始走下坡路。2年內跌去一半還多,股價從最高30.59美元跌到現在的13.38美元,下跌了56.3%。

唯品會目前的股票交易價格為2018年預期每股收益EPS的13倍。華爾街分析師對唯品會的一致估值顯示平均目標價在16.75美元,比當前價格有21%升水。共識是看好其用戶快速增長,品類擴展到其他高平均售價商品以及通過自建倉儲物流帶來的利潤擴張。

不過,我認為唯品會的成長潛力被高估了。我判斷唯品會未來12個月的目標價應該在10美元左右,回落到今年1月的底部。10美元的股價相當於2018年筆者預期每股收益EPS 0.83美元的12倍。我的預期與華爾街的一致估值的不同之處在於更為保守的營收增長和利潤率縮水。

唯品會的估值很大程度上依賴它的成長性。公司上市之初也確實有一段快速發展期,增速連續兩年超過100%,但是到2017年1季度同比增速已經如下臺階般降至31%。

唯品會的增長是否可持續?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市場競爭情況。根據易觀國際的行業分析報告,在整個B2C網上零售市場,天貓佔有55.9%的份額排名第一,京東以26.6%的份額列第二位,唯品會排在第三位佔有3.5%的份額,網上零售市場的競爭格局基本保持穩定。如果我們僅考慮服飾類,唯品會依然排名第三,但市場份額(8%)與京東(10%)相當接近。網上服裝零售市場的增速也很驚人,過去三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60%以上。

雖然上述市場分析結果看起來很積極,但我想指出市場對唯品會的一個誤解。唯品會被視為與其他競爭對手非常不同的擁有獨特商業模式的線上零售商,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和很低的滲透率(目前5,500萬唯品會活躍用戶與全球46億網購用戶和中國4.6億網購用戶)。

根據唯品會公司報告,中國沒有大型折扣零售商。奧特萊斯(outlet stores)也不發達,比美國少很多,只有個位數。美國前20%左右的零售商佔有了24%的市場份額,與美國市場比較集中不同,中國零售市場更加分散,傳統零售商都被迫轉向電子商務。然而,我想說雖然唯品會強調自己是一家專做線上折扣的電商,但是它的競爭對手們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實際上無法與競爭對手真正區分開來。

天貓和京東已經成為傳統品牌零售商清理庫存的地方。唯品會最重量級的競爭對手天貓和京東都已經入場。2016年4月天貓宣佈正式上線"魅力惠"奢侈品閃購頻道,阿瑪尼、迪奧、紀梵希等3,000多國際奢侈品牌將在天貓實現一站式購買。值得一提的是,魅力惠的時尚買手團隊都源於各大奢侈品集團。天貓也首次將奢侈品界線下時裝秀場同步到線上,開創邊看秀邊購買的消費體驗。

以自營起家的京東為閃購在首頁單開了一個頻道,而且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宣傳,"京東閃購,不一樣的特賣"品牌折扣頻道已經上線。此外,京東還有"超值購頻道"和"奪寶島"頻道(退貨、返修商品拍賣銷售)。天貓和京東線上上特賣領域的發力,無疑會給唯品會未來的增長帶來更大壓力。

另一方面,我想對唯品會本身進行更深入的分析。以下是投資者期望推動唯品會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讓我們來一項一項仔細審視。

消費者對名品折扣購物的需求缺乏。首先,我想指出的是,唯品會主要聚焦於二三線品牌和二三四線城市的客戶,這也是唯品會的優勢主場。但我認為在這一細分市場的增長受限於消費者的購買力,自身的消費結構和品牌認知等諸多因素。

品類向高值商品擴展受阻。唯品會目前正從服飾和化妝品的閃購主管道向更廣泛的市場擴張。根據唯品會的公司報告,"我們增加了更多的子品類到我們目前的商品組合中,與去年同期相比,日均線上SKUs數量增加161%到170萬個"。公司期待引入高值商品推動業績增長。

然而,我們不能過分樂觀估計只有3.5%市場份額,排在第三位的市場跟隨者,在中國高度競爭的電商市場尤其是高端(奢侈品)市場能分到多少羹。通過比較唯品會和天貓及京東上的同款可比商品,唯品會並沒有表現出顯著價格優勢。舉個例子,唯品會在2016年引入了奢侈品品牌Tory Burch和Michael Kors(上圖中天貓魅力惠首頁也有售),然而唯品會相對天貓和京東的優勢在哪裡?一線品牌相對於二三四線品牌面對的庫存壓力也要明顯小於後者。

主消費群千禧一代客戶粘性不高。根據唯品會公司報告,得益於"首席驚喜官"周傑倫的明星影響力,大量90後客戶(占總客戶數的超過50%)成為唯品會消費主力,超過80後和70後客戶數。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出90後無論購買商品價值和頻率都低於80後和70後。公司管理層曾期望未來兩三年這些年輕的一代成為主力推動公司業績成長。但是我不禁想,當90後的收入變得越來越高,他們應該會更傾向於去追求更高端的品牌吧?

獨家排他性合作夥伴難簽。唯品會創立之初就是因為與一些品牌建立了獨家排他性合作的閃購(銷)模式。然而,隨著介入閃購領域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簽獨家越來越困難。目前與唯品會簽署獨家合同的品牌只占總合作夥伴的11%。隨著大的自營和平臺電商(如天貓、淘寶、京東、當當、亞馬遜等),也包括其他一些同類閃購網站(如俏物悄語、上品折扣等)和垂直電商(如聚美優品),以及一些海外購電商(洋碼頭、小紅書等),甚至包括奧特萊斯(Outlets)實體店和品牌專賣店及其線上頻道加入閃購大戰,我認為唯品會想要和一線品牌進行獨家合作應該越來越困難。

全能電商(full-suite of e-commerce)效用受限,互聯網金融和開放物流不是適合每一個人。在這一季的業績說明會上,很多東西聽起來都很熟悉。舉例來說,唯品會宣佈將拆分互聯網金融引入外部投資者。唯品會已經自建了倉儲和物流系統,並且計畫開放快遞服務。唯品會將推出超級VIP付費會員計畫。這一切聽起來,唯品會很像另一個京東,雖然規模不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到2017年3月底,唯品花(唯品金融的個人消費信貸產品,你購物,我分期,類似"京東白條"或"螞蟻花唄")餘額25.9億人民幣,供應鏈金融7.46億人民幣。唯品會的互聯網金融還只是一個小嬰兒。京東金融的分拆不僅美化了京東的財報,而且可以方便京東金融申請更多牌照。相對而言,唯品會的互聯網金融拆分的效用就受限很多。

重要投資者離場。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沒有比自己人更瞭解唯品會的競爭環境、公司戰略和未來價值了。如果你看一下唯品會的主要股東變化情況,就會發現老虎基金(Tiger Equities),戴盛資本(DCM),普信資本(T.Rowe Price)和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在2015和2016年相繼從公司主要股東列表中消失了。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定量分析機構投資者的減持和退出情況。從下表我們可以看出,機構投資者在過去一個季度合計減持和賣出了7500萬股(74,822,682)唯品會的股票,占5.85億普通股總股本的12.8%。

如果沒有資本方的支持,京東不可能投資重資產很多年。失去了資本方的臍帶輸血,唯品會能成長為一個全能電商,互聯網金融公司和自有物流集團嗎?

綜上所述,我認為唯品會未來的增長可能不如市場預期那麼令人興奮。為了實現它的野心,唯品會需要在天貓和京東主導的中國電商市場,直面一眾競爭對手的殘酷競爭。互聯網不同於實體經濟,是贏者通吃,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當你的能力撐不起野心時,所有的路都是彎的。

以上文字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金評媒立場

作者簡介

張文閣,財經專欄作家,工商管理碩士,持有證券發行與承銷、基金與並購交易、國際註冊會計師、企業法律顧問、董事會秘書等執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