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莎莎國際(0178.HK)看香港零售業的未來

根據香港統計處6月1日發佈的資料, 4月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錄得0.1%的增長至352港元, 雖然相比於3月份公佈的資料同比上漲3%來說有所放緩, 但這是香港零售業過去兩年多的首次連續增長, 也顯示著香港零售市場已經觸底反彈。

另一方面, 遊客比較愛購買的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品的銷貨價值上升0.5%, 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上升3%, 服裝銷貨價值上升2.1%, 其中藥物及化妝品的銷貨價值上升是最高的, 達4.8%。

三四月份, “薩德事件”還在升溫, 去韓國旅遊的人仍在減少, 但是對於天性愛美的女人來說, 飯可以不吃,

妝不能不擼, 化妝品是必不可少的, 不能去韓國買, 那怎麼辦?咱們去香港啊~

所以, 這次我們拎出來溜圈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莎莎國際, 香港最大的化妝品零售公司, 就是那個滿大街都是的“Sasa”。 一、莎莎國際的歷史

1978年是sasa的發跡之年, 當時郭少明還是香港運輸處的一名收銀員, 他的夫人羅桂珍是一名專業美容顧問。 碰巧當時他們所住的銅鑼灣總統商場有一家小型的化妝品店要轉讓, 羅桂珍就頂了下來幹。

郭少明夫婦沒想到自己會把sasa做得這麼大, 這麼國際化, sasa這名字還是前店主留下的, 當時他們想改名字, 但是需要支付1千港元, 因為兩人囊中羞澀, 連頂這個店的錢都是借來的, 所以只好一直沿用這個名字。 後來夫妻倆也漸漸覺得這個sasa這個名字好,

因為無論什麼國家的語言都能夠輕易念出它們的名字, 一般發音上都不會出錯, 非常方便向親朋好友“安利”sasa這間店鋪。

上世紀70年代末, 香港銷售化妝品的地方, 只有百貨公司的美容專櫃和藥店, 一般為一櫃一品。 當時的人們瞭解東西的管道不比現在, 一般專櫃的挑選, 有時會讓人覺得量太少了, 我沒做好功課, 我不知道選那個, 還要每家專櫃都看一下, 試一下, 這樣其實很費精力跟時間。 再說, 當時的經濟來講, 能逛百貨商場專櫃的都是經濟能力稍好的, 普通老伯姓只能望而卻步吧。

因為這樣, 郭少明採取了“超市模式”來販賣護膚品, 在香港第一個擺出化妝品的開放式貨架, 把各種品牌的化妝品混搭放在一個架子上,

並且給顧客折扣, 這種行銷方式吸引了大量的顧客並且一直沿用到現在。

我們現在去一下香港的Sasa店, 也是各種品牌的護膚品密密麻麻地擺在架子上, 生意好的時候, 連樓梯都堆滿了一盒盒的面膜。

1997年, 正直香港回歸, 莎莎在港交所上市, 其股份認購高達500多股, 市值近40億港幣。 現在的莎莎國際是一個市值110億港元的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

二、莎莎國際的股價走勢

今年的4月25日, 莎莎國際發出一則“盈利警告”。

但是這個盈利警告並沒有給股價帶來負面消息, 反而從4月27號開始, 莎莎國際的股價就開始往上漲。

我們再來看一下莎莎國際近十年來的股價走勢, 莎莎國際從08年12月開始往上漲, 2010年-2012年底,

來了一個波動的小牛皮, 然後繼續往上沖, 一直沖到2014年才開始下跌。

從2008年到2014年, 這六年時間, 莎莎國際股價漲了近19倍。 15年因為占中以及一系列政治問題, 加上港幣開始走弱, 香港銷售業迎來寒冬。 一直到2016年中, 才有個轉折趨勢。

莎莎國際的股價從2014年開始下跌, 但是莎莎的業績一直以來表現都不錯, 2016年3月31日止的業績是近10年來第一次同比為負增長的營收。

另一方面, 莎莎國際的淨利潤從2015年開始下滑, 2016年淨利潤還不及15年的一半。

三、莎莎國際走弱原因

相對來說, 莎莎國際的股價走勢與來港旅客的人數波動有著密切的關係。 2009年, 深圳戶籍居民開始一年多次往返香港的簽證, 這個政策帶動了很多“水客”的產生, 到了2015年4月13日改為“一周一行”。

2014年底開始, 香港“占中”事件, 導致很多內地旅客都拒絕訪港。 當時的港獨分子倡狂, 逮到一個內地遊客就指著別人大罵“蝗蟲”, 尤其是對那些拉著行李箱的遊客。

我還記得當時看新聞, 有件事現在現在想起還印象深刻, 有位先生趁著假期帶著他的女兒去香港玩, 結果在準備乘坐粵港巴士返回內地的時候, 沖出一些港獨分子, 把他的行李箱都踢飛了, 嚇壞了在旁的女兒。 當時採訪那位先生, 他說:“本來開開心心來玩, 我又不是水客, 東西弄壞了可以再買, 這樣被指著罵太傷自尊了, 以後都不會再來。 ”“以後都不會再來”, 這是當時很多被占中事件嚇壞的遊客發出的心聲, 不只是這位先生。

隨著這件事的平息, 訪港的遊客開始慢慢上升, 但是這個速度並不快,香港也不像前幾年,無論是否黃金周,哪哪都是人山人海,現在的香港,想人稍微多點,還需等到旅遊旺季。

1)租金成本增加

跟國外不同,對於中國來講,無論是內地還是香港,佔據零售業成本大頭的是租金,這主要是由於那畸形的房價所導致。 莎莎國際從08年金融危機之後開始一路大漲,主要是金融危機之後,香港整個經濟都不景氣,整個零售業的租金開始下降,零售業的租鋪成本也相對減少。

一直到2014年,租金走到近20多年來的最高點,2015年開始有拐點下滑。

(香港樓宇租金指數走勢)

2)日韓旅遊競爭

伴隨著一股韓流、日系進入中國,大家對日本、韓國這兩個國家更嚮往,更想去這兩個地方旅遊,女生去韓國看她們的“歐巴”,男生去日本看他們的“日系美眉”。現在韓國、日本的護膚品是國內廣大女性同胞的大熱,有什麼地方能便宜得過原產地?

根據中國市場調查網研究機構2016年上半年赴日旅遊增長率達78%,而且偏向以年輕人為主。2015年全年中國人赴日旅遊次數達500萬次,比2014年增長107%,據統計,每四位赴日外國遊客中就有一位是中國人。

去年中國遊客平均在日消費2260美元(約合人民幣14866元),其中消費占57%。日本觀光廳給出的資料現實,2015年訪日遊客在日消費額首次破3萬億日元(約合1677億人民幣),比2014年增長70%。

隨著出境簽證政策不斷放寬,現在大陸居民去日本、韓國旅遊變得非常方便。2015年,中國人赴韓旅遊次數約為611萬人次,根據韓國免稅店整體銷售額81.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40億元),其中52%是由中國人貢獻的,金額達到44.7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1億元)。

一直以來,對香港零售業貢獻最大的內地遊客要數廣東人。就算不看上面這個地圖,我們都知道離香港最近的省份是廣東。那麼從下圖我們還可以看出,相比於廣東人來說,北方人,比如北京、哈爾濱、山東、河北那一片的人,他們去韓國、日本購物要比來香港方便得多。

首先去哪都要簽證,去香港簽證的唯一好處就是無需資產證明,但是現在去日本、韓國的資產證明也減少,只需要五萬就可以了。如果說去韓國、日本會有語言不通,根據筆者的北方朋友反應,粵語他們聽起來更辛苦,完全不懂。再者,就是地理位置上,飛行去日本、韓國等地,距離要比香港近多了。

3)匯率優勢的消失

香港的零售行業也與人民幣兌港幣的匯率走勢密切相關。從2014年2月開始,人民幣兌港幣匯率不斷上漲,回顧上圖,我們也可以看出,訪港人數也是2014年之後開始下跌。

2017年初開始,匯率開始下跌,截至2017年3月的零售業總銷售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57億港幣,同比上升3.1%,結束連續兩年下滑勢頭。

在香港銷售業萎靡的時候,發言人都說,經濟原因導致。其實,從上面的資料來看,無論經濟怎樣,土豪永遠都不會被消滅,有人虧錢了,那必然是有人賺錢了。

香港的零售業走入萎靡,除了導火線的政治因素,另一方面,以前香港和內地,同一樣產品,標價幾乎是一致的,比如一件tee,港幣標價400,人民幣標價也是400,如果你去香港購買,這中間就有一個匯率差了,你相當於8折買了一件tee。現在,這種一致的標價幾乎不存在了,而且人民幣開始貶值,港幣走強,從前穩定好幾年的“八折”、現在都變成“九折”了,或者根本沒折。

4)海淘的衝擊

另一方面還有海淘。 返利網今年2月13日公佈的年度業務資料顯示,受益于國內海淘產業的快速增長,其海淘業務2016年交易額同比上升439%。 隨著消費升級和海淘電商平臺的普及,2016年中國海淘產業增速迅猛。

協力廠商機構iiMedia 發佈的《2016-2017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6.3萬億元,是2013年時的2倍多,海淘使用者規模達到4100萬人次。iiMedia預計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預計將達到8.8萬億,海淘使用者規模達到7400萬人次。

四、香港零售業的未來

說到這裡,我們開始會在心中反問,香港的零售業還有春天嗎?莎莎的股價還會漲回去嗎?重點在於訪港旅客的人數能不能漲回去。

自2011年以來,遊客對香港零售業的收入貢獻占比長期穩定在33%-42%,本地人口銷售占比仍然佔據60%以上,但考慮到過去十年,香港人口增長停滯,增長率徘徊在1%以內,人口結構嚴重,如果光指望本土消費,零售業增長前景堪憂。所以,香港零售業是否能夠再次迎來春天,還是要看內地遊客是否“卑面”。

首先從訪港旅客的資料來看,2017年的訪港人數已經開始回升,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最近公佈的資料顯示,3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反彈至357億港元,同比上升3.1%,結束了長達24個月以來的跌勢,而最新公佈的4月份資料,也上升了0.1%,雖然相比於3月份來說有所放緩,但是也是近兩年多,香港零售業首次連續增長。

另一方面,人民幣兌港幣間的匯率開始下降。不過這一次,推動著香港零售業復蘇,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韓國的“薩德”事件,薩德事件之後,到韓國旅遊的人次大幅度減少,旅遊資訊公司Forward Keys指出,預估今年第二季預訂前往韓國停留四至八夜的大陸遊客人數將年減28%。

韓國樂天集團免稅店業績嚴重下滑,該集團發言人表示,3月中旬至4月中旬,大陸遊客在該集團免稅店的銷售額較前一年大減四成,以往大陸遊客占其總銷售額高達八成。

這些突發的政治因素,有時候會成為遊客們選擇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另一方面,內地遊客選擇境外購買的東西大部分是護膚品與奢侈品,這兩個也是貢獻給香港、日本、韓國以及歐洲等地的消費大頭。

根據財富品質研究院的資料現實,中國人買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而僅有1/4消費在本土。這麼一來,就等於,我國的奢侈品消費全部來源於境外消費和代購海淘等。因為有這個價差和匯率差在這,長期以來對於每一個奢侈品牌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它們自然會尋求解決的辦法。奢侈品的價格慢慢會趨向於全球統一價格,除了中間可能會有小小的匯率差。

朋友圈加了歐洲代購的朋友最近應該不難發現,他們都不怎麼發香奈兒的包包了吧,主要原因是因為,香奈兒從2015年開始,就慢慢實行統一全球價格,把歐洲的價格調高,中國的價格調低,意思是,無論你在歐洲還是中國,你買到的包包價格都是一樣的。而在以前,你在歐洲買一個香奈兒的包會比你在中國買要便宜將近7千多到8千。

在國外來說,零售行業的成本中,佔據較大的是人工費用,大家不難發現,國外的手工製品一般都價格不菲。

中國,包括內地和香港,成本的大頭是租金,這歸根於國內那畸形的房價。

在英國、法國等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網購是圖便利,並不像國內那樣圖便宜。除非網站有特殊打折活動比如summer sale之類的,才會有特別的折扣,不論你在實體店買,還是網購,價格都是一樣的。現在隨著大家的品牌意識的增強,人們在淘寶或者其他購物網站,都會選擇有品牌的東西來購買。

如果真如大家說的,線下零售幹不下去了,那馬雲爸爸為什麼要砸21.5億元進軍線下實體店?其實,未來線上線下結合的品牌銷售才是零售業發展的趨勢。

小結

莎莎國際的股價走勢與訪港旅客的人次密切相關。近年,由於政治、匯率以及日韓旅遊政策放寬等因素,香港零售業開始下滑。

今年有復蘇跡象,雖然還不明顯,但是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線上線下品牌價格的統一,以及全球奢侈品價格的統一,還有一些不確定的政治、政策因素等影響,香港的零售業再次放彩不是不可能的。

除了內地的遊客帶動香港零售業的復蘇之外,香港本土的經濟發展同時也拉動著香港零售業的增長。

【作者簡介】

禦水龍| 格隆匯·專欄作者投資界的老中醫,專為消費行業診脈

但是這個速度並不快,香港也不像前幾年,無論是否黃金周,哪哪都是人山人海,現在的香港,想人稍微多點,還需等到旅遊旺季。

1)租金成本增加

跟國外不同,對於中國來講,無論是內地還是香港,佔據零售業成本大頭的是租金,這主要是由於那畸形的房價所導致。 莎莎國際從08年金融危機之後開始一路大漲,主要是金融危機之後,香港整個經濟都不景氣,整個零售業的租金開始下降,零售業的租鋪成本也相對減少。

一直到2014年,租金走到近20多年來的最高點,2015年開始有拐點下滑。

(香港樓宇租金指數走勢)

2)日韓旅遊競爭

伴隨著一股韓流、日系進入中國,大家對日本、韓國這兩個國家更嚮往,更想去這兩個地方旅遊,女生去韓國看她們的“歐巴”,男生去日本看他們的“日系美眉”。現在韓國、日本的護膚品是國內廣大女性同胞的大熱,有什麼地方能便宜得過原產地?

根據中國市場調查網研究機構2016年上半年赴日旅遊增長率達78%,而且偏向以年輕人為主。2015年全年中國人赴日旅遊次數達500萬次,比2014年增長107%,據統計,每四位赴日外國遊客中就有一位是中國人。

去年中國遊客平均在日消費2260美元(約合人民幣14866元),其中消費占57%。日本觀光廳給出的資料現實,2015年訪日遊客在日消費額首次破3萬億日元(約合1677億人民幣),比2014年增長70%。

隨著出境簽證政策不斷放寬,現在大陸居民去日本、韓國旅遊變得非常方便。2015年,中國人赴韓旅遊次數約為611萬人次,根據韓國免稅店整體銷售額81.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40億元),其中52%是由中國人貢獻的,金額達到44.7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1億元)。

一直以來,對香港零售業貢獻最大的內地遊客要數廣東人。就算不看上面這個地圖,我們都知道離香港最近的省份是廣東。那麼從下圖我們還可以看出,相比於廣東人來說,北方人,比如北京、哈爾濱、山東、河北那一片的人,他們去韓國、日本購物要比來香港方便得多。

首先去哪都要簽證,去香港簽證的唯一好處就是無需資產證明,但是現在去日本、韓國的資產證明也減少,只需要五萬就可以了。如果說去韓國、日本會有語言不通,根據筆者的北方朋友反應,粵語他們聽起來更辛苦,完全不懂。再者,就是地理位置上,飛行去日本、韓國等地,距離要比香港近多了。

3)匯率優勢的消失

香港的零售行業也與人民幣兌港幣的匯率走勢密切相關。從2014年2月開始,人民幣兌港幣匯率不斷上漲,回顧上圖,我們也可以看出,訪港人數也是2014年之後開始下跌。

2017年初開始,匯率開始下跌,截至2017年3月的零售業總銷售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57億港幣,同比上升3.1%,結束連續兩年下滑勢頭。

在香港銷售業萎靡的時候,發言人都說,經濟原因導致。其實,從上面的資料來看,無論經濟怎樣,土豪永遠都不會被消滅,有人虧錢了,那必然是有人賺錢了。

香港的零售業走入萎靡,除了導火線的政治因素,另一方面,以前香港和內地,同一樣產品,標價幾乎是一致的,比如一件tee,港幣標價400,人民幣標價也是400,如果你去香港購買,這中間就有一個匯率差了,你相當於8折買了一件tee。現在,這種一致的標價幾乎不存在了,而且人民幣開始貶值,港幣走強,從前穩定好幾年的“八折”、現在都變成“九折”了,或者根本沒折。

4)海淘的衝擊

另一方面還有海淘。 返利網今年2月13日公佈的年度業務資料顯示,受益于國內海淘產業的快速增長,其海淘業務2016年交易額同比上升439%。 隨著消費升級和海淘電商平臺的普及,2016年中國海淘產業增速迅猛。

協力廠商機構iiMedia 發佈的《2016-2017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6.3萬億元,是2013年時的2倍多,海淘使用者規模達到4100萬人次。iiMedia預計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預計將達到8.8萬億,海淘使用者規模達到7400萬人次。

四、香港零售業的未來

說到這裡,我們開始會在心中反問,香港的零售業還有春天嗎?莎莎的股價還會漲回去嗎?重點在於訪港旅客的人數能不能漲回去。

自2011年以來,遊客對香港零售業的收入貢獻占比長期穩定在33%-42%,本地人口銷售占比仍然佔據60%以上,但考慮到過去十年,香港人口增長停滯,增長率徘徊在1%以內,人口結構嚴重,如果光指望本土消費,零售業增長前景堪憂。所以,香港零售業是否能夠再次迎來春天,還是要看內地遊客是否“卑面”。

首先從訪港旅客的資料來看,2017年的訪港人數已經開始回升,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最近公佈的資料顯示,3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反彈至357億港元,同比上升3.1%,結束了長達24個月以來的跌勢,而最新公佈的4月份資料,也上升了0.1%,雖然相比於3月份來說有所放緩,但是也是近兩年多,香港零售業首次連續增長。

另一方面,人民幣兌港幣間的匯率開始下降。不過這一次,推動著香港零售業復蘇,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韓國的“薩德”事件,薩德事件之後,到韓國旅遊的人次大幅度減少,旅遊資訊公司Forward Keys指出,預估今年第二季預訂前往韓國停留四至八夜的大陸遊客人數將年減28%。

韓國樂天集團免稅店業績嚴重下滑,該集團發言人表示,3月中旬至4月中旬,大陸遊客在該集團免稅店的銷售額較前一年大減四成,以往大陸遊客占其總銷售額高達八成。

這些突發的政治因素,有時候會成為遊客們選擇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另一方面,內地遊客選擇境外購買的東西大部分是護膚品與奢侈品,這兩個也是貢獻給香港、日本、韓國以及歐洲等地的消費大頭。

根據財富品質研究院的資料現實,中國人買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而僅有1/4消費在本土。這麼一來,就等於,我國的奢侈品消費全部來源於境外消費和代購海淘等。因為有這個價差和匯率差在這,長期以來對於每一個奢侈品牌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它們自然會尋求解決的辦法。奢侈品的價格慢慢會趨向於全球統一價格,除了中間可能會有小小的匯率差。

朋友圈加了歐洲代購的朋友最近應該不難發現,他們都不怎麼發香奈兒的包包了吧,主要原因是因為,香奈兒從2015年開始,就慢慢實行統一全球價格,把歐洲的價格調高,中國的價格調低,意思是,無論你在歐洲還是中國,你買到的包包價格都是一樣的。而在以前,你在歐洲買一個香奈兒的包會比你在中國買要便宜將近7千多到8千。

在國外來說,零售行業的成本中,佔據較大的是人工費用,大家不難發現,國外的手工製品一般都價格不菲。

中國,包括內地和香港,成本的大頭是租金,這歸根於國內那畸形的房價。

在英國、法國等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網購是圖便利,並不像國內那樣圖便宜。除非網站有特殊打折活動比如summer sale之類的,才會有特別的折扣,不論你在實體店買,還是網購,價格都是一樣的。現在隨著大家的品牌意識的增強,人們在淘寶或者其他購物網站,都會選擇有品牌的東西來購買。

如果真如大家說的,線下零售幹不下去了,那馬雲爸爸為什麼要砸21.5億元進軍線下實體店?其實,未來線上線下結合的品牌銷售才是零售業發展的趨勢。

小結

莎莎國際的股價走勢與訪港旅客的人次密切相關。近年,由於政治、匯率以及日韓旅遊政策放寬等因素,香港零售業開始下滑。

今年有復蘇跡象,雖然還不明顯,但是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線上線下品牌價格的統一,以及全球奢侈品價格的統一,還有一些不確定的政治、政策因素等影響,香港的零售業再次放彩不是不可能的。

除了內地的遊客帶動香港零售業的復蘇之外,香港本土的經濟發展同時也拉動著香港零售業的增長。

【作者簡介】

禦水龍| 格隆匯·專欄作者投資界的老中醫,專為消費行業診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