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丁文江與武定的故事

丁文江與武定(一)——《環州的羅婺》

摘錄于《丁文江自述》作者:丁文江 摘錄:商宇宏

我於民國三年五月十二日從阿灑拉到了環州。 這是土舍李自孔的所在地, 是武定所屬的三土舍之一。 其餘兩個是慕連和勒品。 土舍是土官裡面最低的一級。 土官原有土知府、知州、土司、土舍等階級, 武定原是明朝的土知府。 自前清雍正改土歸流以後, 這一方的土官, 都已取消, 只留下這三個土舍。 土舍的官雖小, 但是他是一個土皇帝, 凡有他所屬的土人都直接接受他的節制。 他就是非法殺人, 漢官都不過問。

武定府環州李氏土司衙署佈局原圖

作者:王維(原環州文化站長)

環州是萬山中的一個村落, 一共不到一百戶人家。 東南離武定縣城五十二公里, 北距金沙江七公里, 西距元謀縣二十九公里, 高出海面約二千公尺。 交通極不方便。 做土舍的是羅婺族的人。 羅婺二字與玀猓音很相近, 或者就是蠻書所謂盧鹿。 環州的居民都是羅婺族, 這是黑夷, 是貴族, 此外他們的奴僕都是白夷――據傈僳人告訴我, 他們也是白夷。

我一到環州, 就有一位五十多歲的婦人, 帶個五六個差役來見, 說是李土舍的母親自老太太(自氏是黑夷的大姓)。 一坐下來, 她的跟人就送上一瓶燒酒來, 說是土舍衙門送的土儀。 這位自老太太穿的是尋常的漢裝, 但是用黑布裹著頭, 說的很好的漢話。

她說照前清的規矩漢官來到, 土舍應該出村子跪下迎接。 因為她得信太遲, 兒子年輕好玩出門去了, 找他不著, 所以失禮。 她自己親來賠罪。 我問她的家世, 她都說不上來。 做了幾分鐘, 就起身走了。

不久有人拿著一張洋式的名片來, 上面寫的是李玉蘭, 字佩秋, 武定。 說是土舍的太太, 本來要求拜見, 因為生病不能出門, 問我能不能過去談談。 我正要看看土舍家裡的情形, 就立刻同人來走去。 土舍的家原來是個衙門, 有大堂、二堂。 堂上放著有公案、朱筆、籤筒。 兩邊還有刑具。 領路的人一直把我帶到上房的西廂。 一進去方知道是土舍太太的臥室。 這位土舍太太才不過二十歲左右, 一臉的病容。 上下都是省城的時裝, 腳不過五寸,

大概是纏過的, 頭髮結著一條大辮子, 拖在背後。 桌子上有玻璃鏡子、雪花膏、刀牌的紙煙和《三國演義》。 牆上掛著許多照片。 床上的綢帳子、繡花枕頭, 同時拿一張名片請見她的婆婆。 她先謝謝我親來見她, 說是很不適應的。 不過因為生病不能出門, 而且有話告訴我, 所以才派人去驚動。 正說著的時候自氏老太太來了, 她就不開口了。 自老太太比早上更客氣, 一定要坐在門檻上。

我先問她傈僳到武定告狀的事。 自氏歎口氣說道:"這些人原是我們羅婺的奴才, 相傳十四代, 從來沒有反抗。 自從郭王兩位牧師來了, 他們紛紛地入教, 就漸漸地不容易管束了。 幾個月以前有從省城退伍的兵回到這裡來, 他們就叫大家抗租。 他們說在兵營裡面,

傈僳和大家一樣:不但夷家不敢欺負他們, 連漢家對他們都很客氣。 為什麼再當土舍的奴才。 近來竟敢到縣裡告我們了!委員, 請你寫封信給張大老爺, 把他們打幾十板子就沒有事了!"

我再問她土舍家裡有沒有家譜, 有什麼古代的傳說。 自氏都說沒有。 她的媳婦插口道:"委員, 你以為我們也是夷家嗎?(玀猓對漢人自稱為夷家)那你就弄錯了。 我婆家姓李, 這本是漢姓。 我是慕連土舍的女兒, 娘家姓糯, 但是原來姓鳳。 鳳也是漢姓。 我的娘也是漢人。 我父親是很念過書的。 我常常聽他說凡有土舍, 祖上都是漢人, 都是江南人, 和委員是同鄉。 明朝時候跟著沐英征雲南, 才封在武定做土官的。 "

我知道以上的話完全是不確實的。

據《武定州志》, 環州李土舍原姓安, 是四川建昌(寧遠)人。 始祖名安納。 于明萬曆四十八年奉四川建昌道宣慰司安世爵調到雲南, 征伐武定的土官鳳朝文, 有功授職做環州甸的土巡檢。 他的後人有做過元謀土知縣的, 有加同知銜的。 前清雍正時, 李素衡奉調攻東川昭通, 運糧失事, 才降職為土舍。 慕連土舍本姓鳳是不錯的。 但是鳳氏是玀猓的大族。 原是安氏的分支。 安氏是四川、雲南、貴州三省玀猓的豪族。 世守定大, 就是所謂水西安氏。 足見得土舍的祖宗是我的同鄉話是靠不住的。 但是這種傳說在漢化較深的土人中間流傳很廣。 在雲南、貴州都說是跟沭英的江南人。 在廣西都說是跟狄青的山東人。

我問她們的風俗服裝。 糯氏太太告訴我,他們羅婺婦人與眾不同:穿棉布的多,穿麻布的少;穿雙管褲子的多,穿裙子的少;穿圓領有紐扣的長衫,不露前胸。但是無論已嫁未嫁,沒有生子的都著尾巴帽:樣子像唱戲小生所帶的頭巾。兩頭是尖的,背後有兩根帶子。有錢的人用銀豆子鑲邊,上面用五彩絨線繡花。等到生了兒子就用青布或是黑布盤成一個上大下小的纏頭。這叫作羅鍋帽。

女子有十二歲即出嫁的。男家請客慶賀。慶賀完結,女子又回到母家,等到長大了,才到男家。有時同丈夫在母家同居,等生了兒子,才離母家。結婚用媒人,但是單是代表男家,女家照例不能遣媒求婚。

最重要的神叫作土主。我從富民到武定的路上已經看見過。廟在大路邊上,與漢人的土地廟差不多,但是只有男神。神是泥塑的,有六隻手,神座前面滿地的雞血跡。神身上滿貼得是雞毛。這是敬神的時候重要的禮節。

羅婺的語言是雲南貴州通行的玀猓語,是所謂藏緬語屬的一種。自稱為Neisupo,稱漢人為Sapo,稱??為Lisupo。Po是"教"的意思,大概就是漢語的"部"字,因為《後漢書·白狼歌》裡已經用它譯漢文的"部"字。古代的部落區別,多少含有宗教性的。所以他們至今翻譯部為教是很有意義的。

羅婺也有巫師叫作比冒(畢摩),專管念爨文的經咒。糯氏太太叫人取了一冊來送給我。書是用草紙抄的,一共十三頁。原是朱筆,而朱上又蓋了黑墨。文自左向右,每五個字一句,加有朱圈。我請這位巫師來講給我聽書裡面的意義。他說他只會念,不會講。我問他是否知道這文字的來歷。他毫不遲疑地說道:"是孔夫子造的。孔夫子兩隻手都會寫字:右手造了漢字,所以漢文從右向左;左手造了夷字,所以夷字從左向右!"民國十八年我在貴州大定,遇見一位積學的白夷。講到這問題,他對我講同樣的話。足見得這已經是很久遠、很普遍的傳說。

我要求自老太太叫幾個羅婺來測驗身體。她叫了十個人來,平均的結果如下:

身高 162.60公分

頭長 18.88公分

頭寬 13.82公分

頭周 57.20公分

胸周 82.20公分

足長 23.80公分

手長 17.60公分

頭部指數 73.00

所量的這十個人都自稱是黑夷,但是他們的身高和頭指數——兩個最重要的點——都與眾相近,而與真正的大涼山的黑夷不同。我疑惑他們或者是白夷冒充黑夷,或者是黑夷和白夷的混合種族。因為這兩種人表面上雖是不通婚姻的,而白夷是奴才,生的女兒黑夷可以隨便拿來使用。有時還搶掠漢族或其他的民族的女子來做婢妾。種族的純粹當然是不能保存的。大涼山黑夷的身高是很足以引起人注意的,因為他們的平均數在一百七十公分以上,是東亞第一個高身的民族。不但男的如此,女的也是如此。這位自老太太身高就在一百六十五公分以上。

我量完了十位羅婺,要求給兩位太太照相。自老太太似乎不很願意。糯氏太太卻很高興,但是說請"委員明天再來,因為今天沒有裝束"。

第二天早上,這位李土舍親自來見。他才二十七歲。穿一身青布的短褂褲,褲管極大。光著頭,赤著腳,一副黑臉,滿臉的橫肉。我問他話他一句不答。他帶來的差役說:"土舍年紀輕,不懂事,漢話也不大懂得,請委員原諒。"我給他照了一個相。他紅著臉坐在凳上,一言不發,卻又不走。直等到我對他的跟人下逐客令,他才跼跼躅躅地走了出去。

下午,糯氏差人來請我去照相。我到了那裡,她已經著了盛裝:頭髮盤起,用黑湖縐纏頭,上大下小,頂大如盤。身上穿一件藍色綢衫,兩袖露出紅色的緊身。下邊是百褶裙子,真可算夷漢合璧的裝束。此處還有兩個年輕的僕婦。頭上戴的"尾巴帽",上身著的鑲邊大袖圓領的長衫,下邊踏著花鞋,一個穿了裙子,一個隻著雙管鑲邊褲子,兩個腰間都束著很寬的帶子,陪著主人一同照相。

照相完了,糯氏請我房裡坐。並介紹我一位中年的小腳婦人,說是她的母親,從慕連來看她女兒的。糯氏對我說道,昨天有許多話要向委員說的,因為我婆婆來了,不大方便,所以沒有開口。今天沒有外人,我要把我的苦處告訴委員,出一出氣。我是慕連土舍的女兒。我母親是漢家。我六歲的時候就許配于李自孔。我父親很開通的而且很愛我。從小就把我送在昆明女學堂裡念書。我十二歲的時候李家就要求結婚。我父親說我年紀太小,不肯聽他。不幸我十五歲的時候父親忽然死了,我從昆明奔喪回到慕連。忽然一晚上來了幾十個人,明火執仗,把我從父親棺材旁邊拖了出來,抱上馬就跑。我起初以為是土匪。以後才知道是李家派的人來搶親。我自己想我是土舍的女兒,又受過點教育。被人強搶,豈不可恥?當時就想自殺。繼而一想,李自孔是我父親給我定的未婚夫,遲早總是要嫁給他的,也就罷了。哪知道丈夫異常的兇暴,我雖然百般的承順,總不能得他的歡心。結婚不到五個月,他就在外邊強佔人家一個有夫的民婦。我十五歲搶來,今年二十一歲。這六年中,完全守寡。幸虧我婆婆很慈善,我倒也相安,但是我陪嫁的婢僕,多不堪我丈夫的毒打,逃回慕連去了。如今只剩下剛才陪我照相的兩個丫頭。一個多月以前,我出門回來,叫人煮了雞子酸菜吃晚飯。哪曉得我丈夫所占的民婦的一個女僕在旁邊偷偷地下了毒藥。我吃了兩口,覺得口味不對,就賞給兩個丫頭吃了。當夜我們三個人都中了毒,腹痛了一夜,幾乎死去。幸虧是三個人分吃的,毒不很重,歇了幾天才慢慢地好了。我想我丈夫如此的狠毒,我萬萬不能再住在他家,一個人私自逃回慕連。到了東坡,遇見我的哥哥,他力勸我回來,說:"你中毒你丈夫是否知道,還不能證明。既然嫁了他家,不可輕易離開。"派了十二個人送我回來。我到環州村口,我的丈夫已經聚了一百多人,拿了刀槍,要殺到慕連去。他看見了我,如瘋子一般,上前要打我。幸虧我帶了人,他不敢下手。只把他自家裡的人,一個個打一頓,對我示威。我母親聽見,親自跑來看我。他初起吩咐門上,不准我母親與我見面。歇了兩天,我母親住在村裡不去,我婆婆才把她接到家裡來。他還天天吵鬧,要趕她回慕連去!

糯太太一面說,一面哭著。我於是才瞭解房中陳列品的由來。但是我是外客,無從安慰她。正在很窘迫的時候,自老太太派人來請我去照相。我乘機起身告辭。她又說道:"委員是外人,我本不應該把家事煩你。但是一來說說出出氣,二來我哥哥要到武定縣去告我丈夫。我希望委員瞭解這事體的真相,主張公道。"她又拿了她丫頭的一個尾巴帽送給我,說做我研究的材料。

六個月以後我從人迤東回到昆明,遇見前署武定縣的張縣長。他告訴我李土舍被??告發的案子已經了結了。因為他的太太人很明白,??都很愛戴她。正打著官司的時候,土舍太太出來調解,居然發生了效力。我方才知道昆明念過書的女子,究竟不同。這是後話。

自老太太也是盛裝:也是黑羅鍋帽,圓領大袖的長衫,下麵束著百褶裙子。她似乎猜到媳婦在我面前說了他兒子的壞話。照相一完,她就對我說道:"我的兒子太不知事了。媳婦並沒有錯處。他偏與她不和。不過委員,你要曉得,我守了二十六年的寡,只有這一個兒子。凡事只好請大家看我老面上,不要十分與他為難!"

我在環州住了兩天,於五月十五日起身向元謀。因為聽見說苴寧的東面雞冠山發見了銅礦,就決定先到雞冠山看看。從環州到雞冠山路不過十三公里,但是全是山路,牲口不能通行。幸虧土舍衙門的人給我雇了十五個夫子背行李,才能出發。這些夫子不用說都是玀猓。

漢人對於玀猓有許多成見。第一是說他們如何野蠻。第二說他們"登山如履平地"。從武定送我到環州的差役,尤其說得神奇。他說玀猓走山路如飛,因為他們是"鐵腳板"。從小的時候就光著腳在鐵釘上走,所以腳板極厚,哪知道從環州雇的許多玀猓走山路還不如漢人。將到雞冠山的時候,要下一個洋鐵坡,有的地方路極其窄狹。有一個十七八歲之玀猓,背著東西,竟走不下去。等到人家把東西替他背過去,他空著身子還極其害怕。我在他後面,只看見他的腿發抖,最後竟要人扶他。可見得玀猓的"上山如飛"、"鐵腳板"都是神話!

(有刪節)

作者簡介:

丁文江(1887年4月13日—1936年1月5日),字在君,江蘇泰興人,地質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地質機構——中國地質調查所。《獨立評論》的創辦人之一,其於民國三年到武定進行民俗、體質、地質考察。

1887年,丁文江出生於江蘇泰興一個書香世家。

1902年秋,東渡日本,不過未進正式學校,與反清的留學生多有接觸,過著“談革命,寫文章”的生活。

1904年夏,受吳稚暉影響,由日本遠渡重洋前往英國。

1906年秋,在劍橋大學學習。

1907-1911年,在格拉斯哥大學攻讀動物學及地質學,獲雙學士。

1911年5月,離英回國,回國後在滇、黔等省調查地質礦產。

丁文江的身上,恰到好處的集合了專門科學家、科學事業的組織者和科學思想的傳播者等多重角色。丁文江之精於科學、長於辦事,不僅表現在他在我國早年科學事業的組織、管理方面;還表現在他後來的多姿多彩的傳奇經歷中:他做過北票煤礦公司的總經理約5年、孫傳芳治下淞滬商埠督辦公署總辦約8個月、中央研究院的總幹事,在以上經歷中丁文江都做出過影響深遠。

糯氏太太告訴我,他們羅婺婦人與眾不同:穿棉布的多,穿麻布的少;穿雙管褲子的多,穿裙子的少;穿圓領有紐扣的長衫,不露前胸。但是無論已嫁未嫁,沒有生子的都著尾巴帽:樣子像唱戲小生所帶的頭巾。兩頭是尖的,背後有兩根帶子。有錢的人用銀豆子鑲邊,上面用五彩絨線繡花。等到生了兒子就用青布或是黑布盤成一個上大下小的纏頭。這叫作羅鍋帽。

女子有十二歲即出嫁的。男家請客慶賀。慶賀完結,女子又回到母家,等到長大了,才到男家。有時同丈夫在母家同居,等生了兒子,才離母家。結婚用媒人,但是單是代表男家,女家照例不能遣媒求婚。

最重要的神叫作土主。我從富民到武定的路上已經看見過。廟在大路邊上,與漢人的土地廟差不多,但是只有男神。神是泥塑的,有六隻手,神座前面滿地的雞血跡。神身上滿貼得是雞毛。這是敬神的時候重要的禮節。

羅婺的語言是雲南貴州通行的玀猓語,是所謂藏緬語屬的一種。自稱為Neisupo,稱漢人為Sapo,稱??為Lisupo。Po是"教"的意思,大概就是漢語的"部"字,因為《後漢書·白狼歌》裡已經用它譯漢文的"部"字。古代的部落區別,多少含有宗教性的。所以他們至今翻譯部為教是很有意義的。

羅婺也有巫師叫作比冒(畢摩),專管念爨文的經咒。糯氏太太叫人取了一冊來送給我。書是用草紙抄的,一共十三頁。原是朱筆,而朱上又蓋了黑墨。文自左向右,每五個字一句,加有朱圈。我請這位巫師來講給我聽書裡面的意義。他說他只會念,不會講。我問他是否知道這文字的來歷。他毫不遲疑地說道:"是孔夫子造的。孔夫子兩隻手都會寫字:右手造了漢字,所以漢文從右向左;左手造了夷字,所以夷字從左向右!"民國十八年我在貴州大定,遇見一位積學的白夷。講到這問題,他對我講同樣的話。足見得這已經是很久遠、很普遍的傳說。

我要求自老太太叫幾個羅婺來測驗身體。她叫了十個人來,平均的結果如下:

身高 162.60公分

頭長 18.88公分

頭寬 13.82公分

頭周 57.20公分

胸周 82.20公分

足長 23.80公分

手長 17.60公分

頭部指數 73.00

所量的這十個人都自稱是黑夷,但是他們的身高和頭指數——兩個最重要的點——都與眾相近,而與真正的大涼山的黑夷不同。我疑惑他們或者是白夷冒充黑夷,或者是黑夷和白夷的混合種族。因為這兩種人表面上雖是不通婚姻的,而白夷是奴才,生的女兒黑夷可以隨便拿來使用。有時還搶掠漢族或其他的民族的女子來做婢妾。種族的純粹當然是不能保存的。大涼山黑夷的身高是很足以引起人注意的,因為他們的平均數在一百七十公分以上,是東亞第一個高身的民族。不但男的如此,女的也是如此。這位自老太太身高就在一百六十五公分以上。

我量完了十位羅婺,要求給兩位太太照相。自老太太似乎不很願意。糯氏太太卻很高興,但是說請"委員明天再來,因為今天沒有裝束"。

第二天早上,這位李土舍親自來見。他才二十七歲。穿一身青布的短褂褲,褲管極大。光著頭,赤著腳,一副黑臉,滿臉的橫肉。我問他話他一句不答。他帶來的差役說:"土舍年紀輕,不懂事,漢話也不大懂得,請委員原諒。"我給他照了一個相。他紅著臉坐在凳上,一言不發,卻又不走。直等到我對他的跟人下逐客令,他才跼跼躅躅地走了出去。

下午,糯氏差人來請我去照相。我到了那裡,她已經著了盛裝:頭髮盤起,用黑湖縐纏頭,上大下小,頂大如盤。身上穿一件藍色綢衫,兩袖露出紅色的緊身。下邊是百褶裙子,真可算夷漢合璧的裝束。此處還有兩個年輕的僕婦。頭上戴的"尾巴帽",上身著的鑲邊大袖圓領的長衫,下邊踏著花鞋,一個穿了裙子,一個隻著雙管鑲邊褲子,兩個腰間都束著很寬的帶子,陪著主人一同照相。

照相完了,糯氏請我房裡坐。並介紹我一位中年的小腳婦人,說是她的母親,從慕連來看她女兒的。糯氏對我說道,昨天有許多話要向委員說的,因為我婆婆來了,不大方便,所以沒有開口。今天沒有外人,我要把我的苦處告訴委員,出一出氣。我是慕連土舍的女兒。我母親是漢家。我六歲的時候就許配于李自孔。我父親很開通的而且很愛我。從小就把我送在昆明女學堂裡念書。我十二歲的時候李家就要求結婚。我父親說我年紀太小,不肯聽他。不幸我十五歲的時候父親忽然死了,我從昆明奔喪回到慕連。忽然一晚上來了幾十個人,明火執仗,把我從父親棺材旁邊拖了出來,抱上馬就跑。我起初以為是土匪。以後才知道是李家派的人來搶親。我自己想我是土舍的女兒,又受過點教育。被人強搶,豈不可恥?當時就想自殺。繼而一想,李自孔是我父親給我定的未婚夫,遲早總是要嫁給他的,也就罷了。哪知道丈夫異常的兇暴,我雖然百般的承順,總不能得他的歡心。結婚不到五個月,他就在外邊強佔人家一個有夫的民婦。我十五歲搶來,今年二十一歲。這六年中,完全守寡。幸虧我婆婆很慈善,我倒也相安,但是我陪嫁的婢僕,多不堪我丈夫的毒打,逃回慕連去了。如今只剩下剛才陪我照相的兩個丫頭。一個多月以前,我出門回來,叫人煮了雞子酸菜吃晚飯。哪曉得我丈夫所占的民婦的一個女僕在旁邊偷偷地下了毒藥。我吃了兩口,覺得口味不對,就賞給兩個丫頭吃了。當夜我們三個人都中了毒,腹痛了一夜,幾乎死去。幸虧是三個人分吃的,毒不很重,歇了幾天才慢慢地好了。我想我丈夫如此的狠毒,我萬萬不能再住在他家,一個人私自逃回慕連。到了東坡,遇見我的哥哥,他力勸我回來,說:"你中毒你丈夫是否知道,還不能證明。既然嫁了他家,不可輕易離開。"派了十二個人送我回來。我到環州村口,我的丈夫已經聚了一百多人,拿了刀槍,要殺到慕連去。他看見了我,如瘋子一般,上前要打我。幸虧我帶了人,他不敢下手。只把他自家裡的人,一個個打一頓,對我示威。我母親聽見,親自跑來看我。他初起吩咐門上,不准我母親與我見面。歇了兩天,我母親住在村裡不去,我婆婆才把她接到家裡來。他還天天吵鬧,要趕她回慕連去!

糯太太一面說,一面哭著。我於是才瞭解房中陳列品的由來。但是我是外客,無從安慰她。正在很窘迫的時候,自老太太派人來請我去照相。我乘機起身告辭。她又說道:"委員是外人,我本不應該把家事煩你。但是一來說說出出氣,二來我哥哥要到武定縣去告我丈夫。我希望委員瞭解這事體的真相,主張公道。"她又拿了她丫頭的一個尾巴帽送給我,說做我研究的材料。

六個月以後我從人迤東回到昆明,遇見前署武定縣的張縣長。他告訴我李土舍被??告發的案子已經了結了。因為他的太太人很明白,??都很愛戴她。正打著官司的時候,土舍太太出來調解,居然發生了效力。我方才知道昆明念過書的女子,究竟不同。這是後話。

自老太太也是盛裝:也是黑羅鍋帽,圓領大袖的長衫,下麵束著百褶裙子。她似乎猜到媳婦在我面前說了他兒子的壞話。照相一完,她就對我說道:"我的兒子太不知事了。媳婦並沒有錯處。他偏與她不和。不過委員,你要曉得,我守了二十六年的寡,只有這一個兒子。凡事只好請大家看我老面上,不要十分與他為難!"

我在環州住了兩天,於五月十五日起身向元謀。因為聽見說苴寧的東面雞冠山發見了銅礦,就決定先到雞冠山看看。從環州到雞冠山路不過十三公里,但是全是山路,牲口不能通行。幸虧土舍衙門的人給我雇了十五個夫子背行李,才能出發。這些夫子不用說都是玀猓。

漢人對於玀猓有許多成見。第一是說他們如何野蠻。第二說他們"登山如履平地"。從武定送我到環州的差役,尤其說得神奇。他說玀猓走山路如飛,因為他們是"鐵腳板"。從小的時候就光著腳在鐵釘上走,所以腳板極厚,哪知道從環州雇的許多玀猓走山路還不如漢人。將到雞冠山的時候,要下一個洋鐵坡,有的地方路極其窄狹。有一個十七八歲之玀猓,背著東西,竟走不下去。等到人家把東西替他背過去,他空著身子還極其害怕。我在他後面,只看見他的腿發抖,最後竟要人扶他。可見得玀猓的"上山如飛"、"鐵腳板"都是神話!

(有刪節)

作者簡介:

丁文江(1887年4月13日—1936年1月5日),字在君,江蘇泰興人,地質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地質機構——中國地質調查所。《獨立評論》的創辦人之一,其於民國三年到武定進行民俗、體質、地質考察。

1887年,丁文江出生於江蘇泰興一個書香世家。

1902年秋,東渡日本,不過未進正式學校,與反清的留學生多有接觸,過著“談革命,寫文章”的生活。

1904年夏,受吳稚暉影響,由日本遠渡重洋前往英國。

1906年秋,在劍橋大學學習。

1907-1911年,在格拉斯哥大學攻讀動物學及地質學,獲雙學士。

1911年5月,離英回國,回國後在滇、黔等省調查地質礦產。

丁文江的身上,恰到好處的集合了專門科學家、科學事業的組織者和科學思想的傳播者等多重角色。丁文江之精於科學、長於辦事,不僅表現在他在我國早年科學事業的組織、管理方面;還表現在他後來的多姿多彩的傳奇經歷中:他做過北票煤礦公司的總經理約5年、孫傳芳治下淞滬商埠督辦公署總辦約8個月、中央研究院的總幹事,在以上經歷中丁文江都做出過影響深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