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司法心理學研究開啟新征程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司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成立暨首屆學術會議在京成功召開

5月20日,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司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成立暨首屆學術會議在中國開放大學會議中心召開。 開幕式由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秘書長王芳主持。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導許燕, 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周勇出席會議並致辭。 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司法工作者、高校學生等百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許燕在致辭中代表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對司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

她指出,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是中國社會心理學工作者自願結成的非營利全國學術性組織, 其主要任務是推動社會心理學研究, 開展社會心理學諮詢和服務活動等, 目前學會下設十餘個專業委員會;司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的成立為中國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與實踐注入了新的血液, 必將為推動國家法制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導許燕

周勇在致辭中代表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對司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的成立表示衷心祝賀, 他指出, 司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充分體現了法學、社會學、心理學的深度融合。 司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在學術研究與司法工作實踐中將起到平臺搭建與溝通橋樑的重要作用,

希望司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能重視和加強研究成果的轉化和運用, 為推動中國司法事業的更好發展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周勇

對於司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的工作重點, 主任委員楊波提出了三個目標:一是整合各方資源, 吸納公檢法司系統的研究者與實踐者, 為我國司法心理學搭建學術平臺;二是開展高水準的學術研究及專業人才的培訓工作, 加強司法心理學研究的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 夯實研究的基礎並拓展研究的領域。 三是加強與政府部門的聯繫, 聚焦國家亟需解決的社會問題, 發揮智庫作用, 為司法改革和法制建設獻計獻策。

司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導楊波

許燕為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導楊波, 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博導李玫瑾, 副主任委員、杭州師範學院教授劉宣文頒發了證書.

(左起分別為:劉宣文、楊波、許燕、李玫瑾)

為期兩天的學術會議上, 特邀報告嘉賓們為參會代表帶來了十分精彩的學術報告。

國際風險評估與矯正研究專家Stephen Wong教授對其研製的暴力風險評估工具(violence risk scale, VRS)作了詳細報告;他還特別介紹了加拿大高、中、低三種安全級別監獄的概況, 這為我國不同戒備等級監獄建設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國際風險評估與矯正研究專家Stephen Wong教授

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學心理學系教授Kevin S. Douglas對第三代罪犯風險評估工具的應用範圍及測量方法做了簡介,

並詳細闡釋了由其編制的罪犯風險評估工具(即歷史、臨床、風險管理-20, HCR-20), 該量表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運用, 可以預見, HCR-20在中國監獄的罪犯評估與矯治實踐中也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學心理學系教授Kevin S. Douglas

李玫瑾做了“精神分析與犯罪心理”的報告, 以生動的案例為線索, 從精神分析的層面對犯罪行為做了深度解析。 她認為犯罪目標與人的心象有關, 犯罪行為與人的經歷有關, 犯罪人的風格與日常生活有關。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博導李玫瑾

周勇在 “罪犯內觀矯正:研究與展望”中指出, “矯正罪犯是天下第一難事”, 而內觀療法是觸動罪犯內心深處的新型教育改造方法,

全國6省市7所監獄上千名罪犯的實證研究已充分證明其改造效果良好。 報告還對內觀矯正在我國的罪犯改造領域的巨大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劉宣文做了“員警職業壓力與管理”的報告, 他指出長期的壓力會嚴重影響個體的身心健康, 而員警的工作壓力在眾多職業中是居高的, 關注員警心理健康, 怎樣幫助他們提高壓力管理的能力也是司法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杭州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劉宣文

原中國臺灣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林瑞欽做了題為“臺灣性罪犯強制治療之回顧與前瞻”的報告, 報告詳細介紹了中國臺灣性罪犯的風險評估與矯治實踐, 這些經驗對監獄其他類型罪犯的評估與矯正具有借鑒意義。

原中國臺灣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林瑞欽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院劉洪廣教授在 “認知腦電對言詞可信度的評估”中指出,在測謊技術的進程中,認知腦電是更為敏感和客觀的神經電生理指標,具有易採集、回應快、難偽裝、資料穩定等優勢。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院劉洪廣教授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資訊中心主任姜振宇博士在 “微反應在司法偵查中的應用”的報告中認為,在刑事司法過程中一旦掌握了微表情及談話方法,就可以在偵查工作中提高測謊、預審、走訪排查等工作的效率。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資訊中心主任姜振宇博士

楊波在“暴力犯罪的神經心理學證據“中展現了他所帶領的團隊在行為學、眼動、腦電、腦成像等層面對暴力犯罪的系列研究成果;其中,關於暴力犯情緒面孔加工的腦成像研究在我國具有開創性。

兩天的大會報告豐富多彩,微表情、測謊、犯罪心理分析、罪犯評估與矯正、員警心理健康等主題涵括了刑事司法過程中的幾個重要方面。面對如此豐盛的學術大餐,與會者們積極討論,交流互動非常熱烈。

在學術會議閉幕式上,楊波做了總結發言。他指出,司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近期的工作重點是制定專業委員會的規章制度,積極招募個人和團體會員,大力宣傳司法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在推進司法文明建設的進程中貢獻力量。

這些經驗對監獄其他類型罪犯的評估與矯正具有借鑒意義。

原中國臺灣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林瑞欽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院劉洪廣教授在 “認知腦電對言詞可信度的評估”中指出,在測謊技術的進程中,認知腦電是更為敏感和客觀的神經電生理指標,具有易採集、回應快、難偽裝、資料穩定等優勢。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院劉洪廣教授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資訊中心主任姜振宇博士在 “微反應在司法偵查中的應用”的報告中認為,在刑事司法過程中一旦掌握了微表情及談話方法,就可以在偵查工作中提高測謊、預審、走訪排查等工作的效率。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資訊中心主任姜振宇博士

楊波在“暴力犯罪的神經心理學證據“中展現了他所帶領的團隊在行為學、眼動、腦電、腦成像等層面對暴力犯罪的系列研究成果;其中,關於暴力犯情緒面孔加工的腦成像研究在我國具有開創性。

兩天的大會報告豐富多彩,微表情、測謊、犯罪心理分析、罪犯評估與矯正、員警心理健康等主題涵括了刑事司法過程中的幾個重要方面。面對如此豐盛的學術大餐,與會者們積極討論,交流互動非常熱烈。

在學術會議閉幕式上,楊波做了總結發言。他指出,司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近期的工作重點是制定專業委員會的規章制度,積極招募個人和團體會員,大力宣傳司法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在推進司法文明建設的進程中貢獻力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