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二戰給日本最大的傷害不是原子彈,而是如今的“孤獨死”

據手機人民網報導:在老齡少子化、經濟衰退背景下, 日本正逐漸淪為“孤獨死大國”, 這已是日本社會潛在的巨大威脅。 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正面臨老無所依,

無人關懷默默死去的悲慘命運。 而根據據日本社會研究機構估算, 戰後日本第二次嬰兒潮中出生的人中, 有105萬人面臨“孤獨死”, 他們日益衰老, 逐漸被孤立, 得不到社會福利體制應有的支援和保護。

這可以說這是二戰留給日本的一個巨大禮物和傷痛, 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在世界各國戰死人數約在500萬人左右, 其中戰死310萬人, 包括本土外戰死的240萬人。 在中國大陸戰死465700人, 中國東北戰死245400人。 朝鮮半島戰死53500人。 臺灣、東南亞、南亞和太平洋及諸島上戰死1635400人。 而戰死的大多為日本的男性青壯年, 這使得當時總人口只有七千萬左右的日本勞動力大量不足, 生產和經濟一度陷入癱瘓和停滯狀態。

而戰後的重組重建使得日本出現了兩次大規模的嬰兒潮, 日本人口大幅增加, 但是戰爭和社會的影響並沒有在他們身上消除, 這個時期出生的日本人不遠結婚生子, 歷史問題持續到今天終於爆發了, 日本很多地方出現大量“孤獨死”現象。

據報導說,

日本人“孤獨死”案例已經不在少數:“一個人孤零零地死去, 在空蕩蕩的房間裡, 屍體被蛆蟲吞噬只剩毛髮……”日清基礎研究所調查顯示, 過去10年, “孤獨死”的日本人數增加了3倍, 現在每年約有3萬人“孤獨死”;而30年後, 日本每3個家庭中就有一個是“單身家庭”, “孤獨死”人數還將增多。 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中, 日本每年“孤獨死”的人數位居前列。 為“孤獨死”者料理後事, 包括打掃死者房間等服務也隨之興起。

日清基礎研究所的調查還指出, “團塊世代”(上世紀40年代末出生)的子女一代(上世紀70年代後出生)——戰後日本第二次嬰兒潮中出生的人現在已經四五十歲, 他們正面臨“孤獨死”威脅, 其中有105萬人已經成為“孤獨死預備軍”, 這個數字是他們父輩——“團塊世代”的3倍。

這一代人是日本老齡化時代到來後命運最悲慘的一代。

對於日本成為“孤獨死大國”的話題, 社會問題專家指出, 日本人“孤獨死”的原因具有社會共性, 四五十歲的日本人普遍家庭親情淡薄、未婚率上升、地域社會空洞化、就職不景氣無法取得終身雇用職位……這些經濟與社會因素決定他們無法擁有穩定的晚年生活。

《日本經濟新聞》說, 在養老問題上, 日本需要引進大量看護人員及設施, 盡可能覆蓋那些無人關注的“盲點”, 幫助老年獨居人口, 降低“孤獨死”人數。

所以, 二戰的美國原子彈雖然炸死了二十萬的日本人, 卻似乎沒有日本如今的“孤獨死”來的那麼殘酷。 前車之鑒, 值得當今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去關注, 值得世界各國去高度重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