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養老,到底靠誰?看看這些專家意見如何!

按照我國目前實行的社會保險制度, 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是有所不同的, 無論是繳費檔次和退休後能領取到的金額都有著天壤之別。

城鎮職工退休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按照級別的不同, 可以領取數錢元不等的養老金作為養老的保障, 然而許許多多的農村人卻只能拿著為數不多的幾十或者幾百元養老金。

差別在哪兒?新政出臺!

歸根結底, 這是累積繳費金額的不同所造成的, 城鎮職工因為累積繳納的錢多, 因此退休之後也領的多, 但是許多農村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 許多人許多連15年的基礎繳費年限都未達到, 因此60歲後每個月只能領到基礎養老金。

隨著現在農民生活日益改善, 農民朋友想一次性將原來沒有繳納的養老金一次性補繳到位, 可以嗎?

答案是可以的, 現在很多地區已經出臺了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的細則,

只要是年滿60周歲的都可以一次性補繳15年。

按照山東省為例, 一次性補繳15年累計在9萬元左右, 算下來, 以後每個月可以領到1200元左右的養老金。

農村養老, 到底靠誰?

養老金只是一種福利補貼, 但要徹底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到底靠誰呢?

說到底, 還要靠產業。

首先, 把農村產業發展起來。

許多年輕人離開家鄉去打工, 因為農村產業不賺錢, 只能靠外出打工來掙錢養家。 而現代農業就是要大力發展產業, 提高產業和規模和收益, 吸納越來越多的農民就業。

比如, 現在國家大力鼓勵大學生等返鄉創業, 提供了許多優惠的政策, 就是促進知識下鄉、推動農村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

第二, 提高農業及農民的收入。

傳統農業效益低。 原因在哪裡?還是整體農業產業的生產鏈效益及價值低。 舉個例子, 傳統農業從生產到銷售往往增值不高, 現代農業搞規模經營, 生產效率就上去了;然後發展加工業和品牌, 提高產品附加值。 再比如, 現在大力發展三產融合, 就是將一產的農業,

與二產、三產聯合發展, 比如休閒農業, 其產生的價值就遠比傳統的農業生產高太多了。

再說農民收入。 農民增收問題其實國家年年都在提, 也年年都在增漲, 但增漲空間還有很大。 農民收入怎麼增?

一是還得靠產業, 農業產業發展起來了, 自然收入也會提高,

所以現在國家在大力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合作社、家庭農場、農企等)時, 把“帶動農民增收”這項作為重點考核標準;

二是靠補貼扶持, 當前農業產業還沒有發展強大, 很多產業都需要資金扶持, 所以國家的惠農補貼一年比一年多, 比如2014年是1.4萬億, 2015年是1.6萬億, 2016年則是1.8萬億, 而2017年將會是多少呢?農合論壇預測, 只增不減。 (這裡可能有些朋友又會說補貼再多架不住貪官多, 國家現在的“打虎拍蠅”動作很大, 這裡咱們就不多說了。 )

三是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 比如現在政策實施的“兩權”抵押貸款, 以及農地入市等就是增加財產收入的重要措施。

第三, 就是農村各項配套制度的發展。

例如,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 是國家為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廣大農村老人,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主管道。但“新農保”仍存在項目少、覆蓋面窄、保障水準低等不完善之處。對於新型經營主體來說:重點是要發展產業,發揮帶動性。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公司有不同的作用,既可以單獨發展,也可以融合發展。比如家庭農場更適宜從事規模生產,而合作社可以提供全產業鏈服務,而公司則更適宜從事一些三產融合等綜合項目。

對於農民來說:未來不是守著一畝三分地不變,而是要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成為“職業農民”。很多人認為土地流轉出去了,自己收入來源就斷了,其實流轉土地後不僅可以獲得地租,還可以加入到合作社中共同發展,分享合作社的收益。

點擊更多瞭解農業資訊、技術、政策專家即時解答!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主管道。但“新農保”仍存在項目少、覆蓋面窄、保障水準低等不完善之處。對於新型經營主體來說:重點是要發展產業,發揮帶動性。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公司有不同的作用,既可以單獨發展,也可以融合發展。比如家庭農場更適宜從事規模生產,而合作社可以提供全產業鏈服務,而公司則更適宜從事一些三產融合等綜合項目。

對於農民來說:未來不是守著一畝三分地不變,而是要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成為“職業農民”。很多人認為土地流轉出去了,自己收入來源就斷了,其實流轉土地後不僅可以獲得地租,還可以加入到合作社中共同發展,分享合作社的收益。

點擊更多瞭解農業資訊、技術、政策專家即時解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