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拖延症”患者就是懶?

故事:也許我們都有類似的經歷:明天就要考試了, 可是書還沒有背完;又或許是上學的時間馬上就要到了, 可是早餐還沒有吃……一天都是24小時,

但是為什麼有些人整日生活在“時間不夠用”的焦慮惶恐之中, 而有些人卻能遊刃有餘?

今天, 知心姐姐邀請到了武漢市二橋中學專職心理健康教師余軼來為大家解答關於“拖延症”的疑問。

重新認識“拖延症”

“拖延症”這個詞中雖然有一個“症”字, 但它並不是一種病, 嚴格來說, 拖延症甚至算不上一種“症”。 這是因為大部分拖延都沒嚴重到“病”的程度, 反映的可能是不同的心理問題。 因此將“拖延症”換成“拖延行為”似乎更為合理。

“拖延症”的深層原因

關於“為什麼拖延”這個問題, 很多人回答是“因為懶”。 但是即便情況最嚴重的拖延者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也是有動力的, 如打籃球、聽音樂、上網。 積極心理學家們並不認為懶惰、缺乏條理或其他什麼性格缺點是造成拖延的原因,

他們同樣不接受“人生來即懶惰, 需要有壓力去激勵他們”的觀點。

那麼, 拖延症的深層原因是什麼呢?害怕失敗、害怕有缺憾、害怕無法實現的預期。 隨著內心對失敗和缺憾的害怕與來自別人的外部要求之間衝突的加劇, 你就會通過拖延的辦法使之得到緩和, 而這可能會導致一種惡性循環:吹毛求疵的要求→對失敗的恐懼→拖延→自我批評→焦慮並抑鬱→失去信心→對失敗的更大恐懼→更加拖延。

三招治“拖延症”

這裡有三個小“妙招”, 給那些愛拖延的人們試一試。

妙招一:帕累托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對要做的事情分清輕重緩急排序。

妙招二:6點優點工作制, 把每天所要做的事情按重要性從“1”到“6”排序。

妙招三:番茄工作法, 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 將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 專心工作, 中途不允許做任何無關的事, 直到番茄時鐘響起, 在紙上畫一個“×”, 短暫休息一下, 每4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