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淺談整本書閱讀在小學教育中的必要性

胡宗英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 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 注重情感體驗, 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誌, 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 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

這樣的閱讀能力單靠課堂上幾篇課文的學習與訓練是遠遠不夠的。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不僅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對其它學科的學習, 而且會進一步影響到他們對於資訊的理解與處理能力。

我認為要在根本上實現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將學習的知識有機、綜合地運用起來, 這就需要良好的閱讀能力。 而這樣閱讀能力訓練的最好方式就是整本書閱讀。

第一, 整本書閱讀, 應該強調兒童性和文學性的融合。 在閱讀教學中, 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 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但是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 而不是我們教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有了閱讀的興趣, 學生才能變被動為主動, 自覺地投入到書的海洋中去遨遊。 但興趣的培養非一日之功, 需要教師耐心地加以引導和培養。 只有順應學生特點, 學生才愛看, 閱讀也才有作用。 小學生的閱讀材料故事性強、人物情感飽滿,

很容易為學生們創造一個色彩鮮明、主題明確的學習情境, 起到幫助學生們深入理解閱讀材料中所想要表達的情感的作用,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有著積極作用。 所以在跟孩子們確定共讀書目的時候從孩子的興趣和喜好出發。 本學期我們讀了《柳林風聲》《時代廣場的蟋蟀》《夏洛的網》等經典童話和《一百條裙子》《小大人丁文濤》等優秀兒童文學。 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和感受,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 閱讀後應該要討論、筆述, 還應該進行訪談、交流。 如果不對閱讀進行回顧和交流, 學生的閱讀就會過於單調, 讀整本書可以擴大閱讀空間, 應用閱讀方法, 養成閱讀習慣。 要想改變傳統教學活動中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的現狀,

進一步確定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核心地位, 加強對學生自主閱讀學習能力的培養。 2001年7月出版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教學建議”部分, 這樣表述:“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 擴大閱讀面, 增加閱讀量, 提倡少做題, 多讀書, 好讀書, 讀好書, 讀整本的書。 ”讀整本書的思想已經被重視。

整本書閱讀進入語文課程, 能夠豐富語文課程的資源, 擴展語文課程內容, 開拓閱讀教學組織方式。 我們經常要求學生閱讀, 但是學生的閱讀基本處於自發狀態, 時間和效果難以得到保證。 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決定閱讀的不同、方向的不同, 閱讀積累不平衡。 一般來說, 閱讀游離於課本又貼近課本, 關鍵在於教師引導。

在本班的整本書閱讀活動中, 我採用是集體閱讀和班級讀書會的形式。 我帶的班級在學期初就制定好學期閱讀計畫, 確定好本學期的閱讀書目,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選擇和熟悉讀本, 孩子會自覺地在課前和課間進行集體閱讀, 效果很明顯, 學生在理解課文水準也有了很大提高。 在閱讀《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時, 我提前和孩子們一起瞭解了奇幻文學, 著重引導孩子們感受文章起伏的情節和幻想的詭異。 孩子們在集體閱讀之後, 自創的一篇篇童話故事都充滿了豐富的想像。

第三, 在一節導讀課後, 閱讀主要是在課後完成, 或閱讀小組共讀, 或回家自讀, 同時還要準備相關話題的書面交流材料。 這樣, 課堂與課外在整本書的閱讀中連接成了一個整體,

閱讀就會變成一個流暢的習慣。 我們還就共讀書目組織了班級讀書會, 學生在上個學期的集體閱讀的基礎上很順利地進入了新的形式。 學生雖然理解不深, 但從他們不停變換的表情和不斷的笑聲中, 我發現學生們更愛閱讀了。 同時, 我鼓勵學生將書推薦給爸爸媽媽看, 從學生回饋的資訊中, 我發現我班的家長們也在悄悄變化, 他們也愛看書了, 這對孩子的影響是好的。

第四, 重視朗讀, 讀出“其義”。 朗讀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語文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 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時注意力穩定性大多較差, 而大聲朗讀能使他們保持注意力的穩定, 有利於對課文內容的思維、理解和記憶。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即此道理。此外,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無論哪種表達,都要求做到用詞準確、生動,語句通順、連貫,句式靈活、多樣,內容具體、清楚等。另外,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們會定期舉行班級讀書會,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出當時的情境和人物的心情,在朗讀中體會文本情感。

第五,讀寫結合,培養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能力。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彙、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品質。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寫隨筆,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提高小學生的思維和豐富學生視野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像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

(作者單位:日照市新營小學)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即此道理。此外,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無論哪種表達,都要求做到用詞準確、生動,語句通順、連貫,句式靈活、多樣,內容具體、清楚等。另外,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們會定期舉行班級讀書會,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出當時的情境和人物的心情,在朗讀中體會文本情感。

第五,讀寫結合,培養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能力。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彙、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品質。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寫隨筆,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提高小學生的思維和豐富學生視野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像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

(作者單位:日照市新營小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