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璀璨的城市之光源于每個社區溫暖的街燈——專訪香港灣仔區議會主席吳錦津

國際線上報導:高樓大廈林立、霓虹燈閃爍固然是構成大城市的要素, 但真正是否宜居, 還要看市民們每天進出生活的社區。 香港除了靚麗的維港燈光, 一個個社區溫暖的路燈更是維繫七百萬市民生活的紐帶。 香港這最貼近老百姓的社區建設, 有什麼可以供人借鑒之處?記者選取了一個社區, 專訪到紮根其中的區議員吳錦津先生, 為我們介紹香港的社區建設, 以及區議會這個諮詢機構在其中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如果仔細看香港的政治架構, 你會發現香港有個“立法會”還有個“區議會”。 立法會比較有名,

制定法律、預算撥款都要通過它, 權力相當的大。 但相對的, 選區也相當的大, 地區直選整個香港也才五個選區, 超級區議會更是面向全港選民, 訴求多元之下, 自然就不那麼貼地。 而區議會相比起來就更加貼近老百姓, 全港十八區就有十八個區議會, 459位區議員, 有的選區就小到一兩個社區。

現任灣仔區議會主席的吳錦津議員, 他的選區就是跑馬地這一片, 2016年選民登記總數也才五千多人。 但從1991年就進入區議會的吳錦津卻是真正的土生土長, 對社區那是十分貼近, “那個時候很多街坊都跟我說, 以前的區議員都不住在跑馬地, 都不是我們當區的人士、居民, 他們發覺, 在選舉期間, 他們就來拉票, 希望人家支持他;選好了以後當選之後,

他們就不知道怎麼聯繫他, 找他也很難找到。 我是在香港跑馬地這個地方出生、長大, 所以街訪對我很親切, 因為我們是草根階層上來的, 後來我在區內發展我的事業, 區內有什麼事情我都出錢出力。 他們就找我, 說為什麼我們不選一個自己當地的人、去搞好當地的服務呢?他們對我很信任, 就推我出來。 我是第一次出來參選, 我是全區、不僅跑馬地, 而是整個灣仔區最高票當選。 市民支持非常重要。 ”

按照香港的政制設計, 區議會非但沒有立法會那麼大的權力, 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權力”, 它只是一個諮詢架構, 一沒立法、二沒預算, 只可以給政府提意見。 但是, 區議員卻是香港最貼近老百姓的民意代表。

吳錦津來我們的採訪遲到了幾分鐘, 他解釋說是半路上被居民叫住, 跟他談區內的問題。 他的辦事處就開在街邊, 隨時開門就進, 經手的頭等大事也都是社區居民的切身之事, “我九一年進入灣仔區議會, 我發現一個事情很奇怪, 我發現區內人士要搞活動, 要麼就去東區、西灣河文藝中心, 要麼就去中環、上環文藝中心, 居民也要到那裡去參與。 我們灣仔區因為土地問題, 我們沒有一個社區會堂, 因為沒有地。 九七年回歸時候給了一個契機, 禮頓山以前是英軍軍營, 因為九七, 他們要把土地交給特區政府處理, 特區政府因為接受了我們區議會意見, 就在賣地條款裡面定明, 任何發展商投得這塊地, 就要蓋一個標準的社區會堂,
給灣仔區使用。 所以我們灣仔區有了第一個社區會堂。 這個證明我們社區需要的話, 通過區議員去反映給政府, 還是有點用的。 ”

政府管理事務, 部門繁多, 各司其職, 一般老百姓弄不清楚, 找區議員這個“一站式”的出口, 再由區議會協同政府部門, 使得下情上達更為通暢, 也使政府對於特定地區的發展可以更加切近當地居民的實際需求。 如此, 市民對社區的事務更多參與, “主人翁”意識更加增強, 在吳錦津的詞彙中, 就是“社區凝聚力”, “社區最重要是凝聚力。 街訪之間有什麼事情一定要肯對你講, 反映他們的要求。 你看我在街頭的banner, 就寫了三項。 第一個就是聆聽社區的需要, 第二就是關懷社區的發展, 這種發展是不是符合我們的需要呢?第三個就是服務我們社區的人群,

這三點就是作為我的座右銘。 這個社區有一個凝聚力, 什麼事情它反映給我聽, 很快很直接, 馬上再按照他們的需要去督促政府, 把事情做好。 ”

溝通了民情, 提升了社區凝聚力, 各種慈善團體、非政府組織再參與進來, 香港的許多社區就在綜合了政府、區議會、社會團體和居民的共同力量之下, 不斷滿足社區居民的需要, 不斷提升社區的生活品質。 而在滿足居民切身或者短期、局部利益的同時, 吳錦津認為, 區議會作為在市民與政府間起橋樑作用的機構, 不光著眼小區域的居民, 也能夠在充分引入政府的眼界和力量, 協調發展大局, 形成區域的整體發展, “比如說,沒有政府動力去做,一小塊、一小塊去蓋的話,就不能符合地區的需要。我們因應這樣的(情況),就一大片一大片地去改造,它有政府政策支持。整片改造,比如說我們灣仔區的利東街,整條街改造,現在都成了一個很多人會去的地方,很多歐美式的餐廳,街道也非常好,而且地下也有一些通道,能直接到地鐵站,非常方便。整片發展有好處,社區缺乏的東西,在裡面可以改造,也可以把社區需要的東西放進去。”

區議會沒什麼政權,也沒什麼財權,但卻因此能避免陷入政治紛爭,專心提供溝通與服務,更因為貼近性強,可以為政府提供第一手的民情。區議員看似關心的都是本區居民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切身的小事合起來,就是全香港市民安居樂業這一頭等大事。社區是構成社會的基本聚落,在港九新界每一個社區裡點亮的溫暖路燈,最終彙聚成維港兩岸璀璨的霓虹。

“比如說,沒有政府動力去做,一小塊、一小塊去蓋的話,就不能符合地區的需要。我們因應這樣的(情況),就一大片一大片地去改造,它有政府政策支持。整片改造,比如說我們灣仔區的利東街,整條街改造,現在都成了一個很多人會去的地方,很多歐美式的餐廳,街道也非常好,而且地下也有一些通道,能直接到地鐵站,非常方便。整片發展有好處,社區缺乏的東西,在裡面可以改造,也可以把社區需要的東西放進去。”

區議會沒什麼政權,也沒什麼財權,但卻因此能避免陷入政治紛爭,專心提供溝通與服務,更因為貼近性強,可以為政府提供第一手的民情。區議員看似關心的都是本區居民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切身的小事合起來,就是全香港市民安居樂業這一頭等大事。社區是構成社會的基本聚落,在港九新界每一個社區裡點亮的溫暖路燈,最終彙聚成維港兩岸璀璨的霓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