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生態有機農業與寶應千絲萬縷的情緣

中共十八大至今, 中國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路上, 走過了砥礪奮進的5年。 近日, 揚州啟動“喜迎黨的十九大:緊扣‘兩聚一高’辦好‘十件大事’環市行”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 採訪的第一站來到的是以生態聞名的寶應縣, 說寶應藕甜菜嫩, 除了優越的地理位置, 更重要的是寶應多年來一直堅持發展生態農業。 那麼這個發展方向的最初的靈感從何而來?

寶應為什麼要發展生態農業?首先來問一問這裡的水。

波光粼粼的潼河穿過一叢高大的楊樹流向遠方, 這條河流長達15公里, 因為一個美好的約定, 它才來到了人們身邊,

這個約定叫南水北調。 站在橋上看潼河, 兩岸嚴密的防風林掩映在水面上, 天地間就只有藍和綠兩種色彩。 潼河到哪裡, 哪裡就有莊稼人的笑容。 在寶應, 一條河和一片林是標配, 好水養育好米, 好的生態播種好的農業。

潼河邊的農民介紹說,

自從南水北調工程開建, 潼河的水就變乾淨了, 對沿河一大片的農田都有好處, 現在莊稼種的很好, 自己很滿意。

寶應為什麼要發展生態農業?再來問一問這裡的土。

在寶應, 很多菜畦種植不同的蔬菜, 但是一到10月份, 就要給寶應特產“黑桃烏”挪位置了。 “黑桃烏”是這裡的地理標誌產品, 說來真的奇怪, 寶應的周邊都沒有這個品種的青菜, 而“黑桃烏”卻能在這裡大面積生長。

原來地處裡下河地區的寶應俗稱“鍋底窪”, 各路河流彙集於此, 各種礦物營養也全部沉澱在土壤裡, 這是“黑桃烏”最肥沃的溫床。 臨近過年, 返鄉人回家祭祖, 香火繚繞後一定要嘗一口香甜的黑桃烏, 這家才算真的回來了。 在“鍋底窪”裡, 比黑桃烏更好吃的菜還有很多。 菜農告訴記者, 裡下河地區土壤濕度較大的, 所以種植蔬菜木質化不會太嚴重, 吃起來口感就會很嫩。

寶應為什麼要發展生態農業?再來問一問這裡的種養殖方式。

在寶應湖的湖邊, 是一片冠以國字頭的濕地公園。 這裡有豐富的動植物, 所以“寶應湖”也成為了中國馳名商標。 在這裡沒有垃圾, 一切都能迴圈。 寶應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深處藏著一個大的沼氣設備, 就是因為它的存在讓這片濕地裡的生態迴圈了起來, 經濟孕育了出來。

寶應湖國家濕地公園副總經理高兆東介紹說,

生長的蔬菜可以養殖雞、羊等動物, 雞生的蛋成為當地特產, 雞排出的糞便進入沼氣池進行迴圈, 沼氣池生產氣和電供養殖戶使用。

寶應為什麼要發展生態農業?問一問過去, 也問一問將來。

曾經的滯後留下了一方淨土, 未來的發展定下了千鈞鐵律。 寶應縣農委主任吳永生說,八九十年代寶應在發展鄉鎮企業的時候,步伐慢了一點,後來發現步伐慢了一點也變成一件好事,有更多的生態資源可以利用,在寶應的運西地區本來工廠就很少,後來政府再關一些廠房,對新的專案加大審批力度,只要有污染堅決不上,最終才得以保這方淨土。

寶應為什麼要發展生態農業?答案流淌在河流中,深藏在土地裡,閃爍在勞作間,貫穿在這方水土的整個過去和將來。一茬又一茬的莊稼需要天時地利,也需要人和。

碧水之中、黃土之下皆是生命,是生命就該被尊敬。莊稼人愛琢磨,琢磨出了保鮮技術更好的藕製品,琢磨出了更好品質的黑桃烏。莊稼人不僅自己琢磨,還帶著別人一起琢磨。在這裡,袁隆平、趙亞夫才是真正的大明星,他們的弟子經常出現在寶應的田間地頭,莊稼人以巨匠之法呵護這些生命。

隨著採訪的不斷深入,記者逐漸明白了為什麼這裡的農民看著一片黃土,會癡癡地發笑?因為最幸福的時候就是等待瓜熟蒂落、歲稔年豐,可是他們也懂得,收穫幾分,就需以匠人之心耕耘幾分。

記者丨陳鳴 季剛

寶應縣農委主任吳永生說,八九十年代寶應在發展鄉鎮企業的時候,步伐慢了一點,後來發現步伐慢了一點也變成一件好事,有更多的生態資源可以利用,在寶應的運西地區本來工廠就很少,後來政府再關一些廠房,對新的專案加大審批力度,只要有污染堅決不上,最終才得以保這方淨土。

寶應為什麼要發展生態農業?答案流淌在河流中,深藏在土地裡,閃爍在勞作間,貫穿在這方水土的整個過去和將來。一茬又一茬的莊稼需要天時地利,也需要人和。

碧水之中、黃土之下皆是生命,是生命就該被尊敬。莊稼人愛琢磨,琢磨出了保鮮技術更好的藕製品,琢磨出了更好品質的黑桃烏。莊稼人不僅自己琢磨,還帶著別人一起琢磨。在這裡,袁隆平、趙亞夫才是真正的大明星,他們的弟子經常出現在寶應的田間地頭,莊稼人以巨匠之法呵護這些生命。

隨著採訪的不斷深入,記者逐漸明白了為什麼這裡的農民看著一片黃土,會癡癡地發笑?因為最幸福的時候就是等待瓜熟蒂落、歲稔年豐,可是他們也懂得,收穫幾分,就需以匠人之心耕耘幾分。

記者丨陳鳴 季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