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成都一菜市經營方撤場投資面臨失敗 大媽組團拯救

萬科金色領域社區惠民菜市陷入困境, 大半攤位空置, 有些冷清

今年2月底, 萬科金色領域社區負一樓的惠民菜市, 因經營方租期到期撤場,

菜市關張, 將近1200多平方米的市場變成一個空攤子。 包括黃敏燕在內的200餘個(攤位)業主是這家菜市攤位和門面的產權所有者, 三年前他們以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價格在市場內購買了攤位作為投資。

“菜市不能垮, 不然投資就全打水漂了。 ”年過五旬的黃敏燕和另外十多個業主組成了一個臨時管委會, 決定帶領大家自救。 可管委會成員中大多是50來歲的大媽, 懂得市場經營的人少之又少, 黃敏燕希望有懂經營的人參與進來。

成都商報記者 杜玉全 攝影記者 陶軻

投資菜市

花錢購買攤位 經營方撤場離開

2012年, 位於光華南三路的萬科金色領域社區建成交房。 當時, 開發商在社區外設計規劃了不少商鋪, 其中包括一個位於負一樓的惠民菜市。

“整個市場的面積有1200多平方米, 除了攤位還有幾十間門面, 並按照區域分割產權, 正式出售時間是在2014年底。 ”54歲的黃敏燕當時以27萬餘元的價格在市場內購買了一個15平方米的門面作為投資。 “想著是做菜市, 買了應該也不會虧。 ”黃亞女士也購買了一間門面。

業主們介紹, 當時出售攤位時, 市場方就提出會把攤位返租回去, 並按年息9%給業主返租金, “一年9%, 算下來一個月就有2000多元收入, 當時算下來還是很划算。 ”黃敏燕說。 之後, 業主們簽下了合同, 並約定租期為2015年3月1日到2017年2月28日, 時間正好兩年。

簽好合同, 約定的租金如期到賬, 菜市順利開業……業主們心裡一陣歡喜。 “特別是開業之初, 菜市的生意非常好。

”在黃敏燕看來, 只要菜市經營好, 有生意就不缺商家, 有商家市場就會良好運轉, 業主們的投資就會得到穩定回報。

然而, 市場的好生意並沒有持續多久, 不到半年, 菜市的生意就出現了明顯轉變——衛生條件變差、出入電梯常遭故障、商家經營混亂、缺斤少兩而無監管……一系列惡性循環隨之而來:到市場消費的居民漸漸變少, 市場效益受影響, 商家離場在所難免, 攤位空置率越來越大。

今年2月底, 租期到期後, 經營方選擇了離場。

自救之路

沒有新的經營方 大媽組團拯救菜市

失去了經營方, 又無新的經營方入駐, 業主們購入的攤位和門面, 面臨“投資失敗”的現實。

很快, 一個十余人的臨時市場管委會組建了起來, 黃敏燕成為管委會主要負責人。

她介紹, 管委會成員基本上都是大媽, 平均年齡超過50歲。 管委會一成立, 很快就確定出幾項主要工作。 “因為都是獨立產權, 涉及業主多, 首先要把人找齊, 取得他們的授權委託, 再就是繼續尋求相關部門配合和幫助, 另外最重要的是招商, 重新把菜市開起來。 ”黃敏燕介紹。

但在具體操作層面, 黃敏燕和她的管委會卻面臨著重重困難。

據統計, 目前市場內共有攤位200餘個, 門面46間, 涉及的產權業主有230多人。 黃敏燕說, 目前能聯繫上的業主僅有150個左右。 另外, 業主們的意見也往往難以統一。 “特別是招租價格和招租方式, 價格高了商家不願意, 價格低了業主又不願意;在招租方式上, 有些業主希望散租出去, 可這樣一來工程量太大了,

但要整租出去, 又還有幾十個業主沒有找到。 ”

招商上也面臨困難。 黃敏燕介紹, 由於市場“死”過一次, 很多商家不願意來。 為此, 管委會印了不少傳單到街上和其他菜市派發, 希望有人進駐, 不過效果不理想。

昨日, 成都商報記者在該市場內看到, 仍有超過七成的攤位和門面沒有商家入駐。 目前已進場的商家也都還未正式開始收租金。 黃敏燕說, 在管委會正式接手市場之初, 大夥還自己籌錢, 打整了市場的衛生, 自費5萬多元讓停運的電梯重新運轉了起來, 到現在這筆錢都還沒收回來, 而每天的垃圾處理、電梯運營、電費等都需要花銷。

經營之難

生意不見起色 希望更多商家入駐

由於管委會成員大多都快退休或已退休, 之前也沒什麼經營經驗,能夠做的多是市場衛生維護和硬體修繕。

8日,成都商報記者在該市場內停留近兩個小時,發現少有顧客進入市場消費,商家們都一臉愁相。卓先生在菜市電梯口開了一家鮮鹵店,最近一段時間不少菜品都銷售不完,“一天就賣200來塊錢,除去成本,利潤只有幾十塊。”

另一位賣菜的攤主徐女士表示,她5月底進駐市場,租下一個20多平方米的攤位,價位為50元/平方米,每月還包括15元管理費,一共租了一個季度,雖然現在還未正式算租金,但自己已有退意。她覺得,目前市場最大的問題出在招商和宣傳上,“東西都不齊,別人都不曉得市場已經開始運轉了。”

看著市場運轉困難,商家們生意難做,黃敏燕和管委會成員們也很著急,但似乎難有辦法。最近,業主們甚至自己打包把菜往回買,但這只是杯水車薪,並非長久之計。

“我們想找懂管理的公司,但又怕他們只曉得賺錢,自己做又的確舉步維艱。”黃敏燕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進來,無論商家還是顧客,如果有大型商家或者經營方進來,可以談。”

之前也沒什麼經營經驗,能夠做的多是市場衛生維護和硬體修繕。

8日,成都商報記者在該市場內停留近兩個小時,發現少有顧客進入市場消費,商家們都一臉愁相。卓先生在菜市電梯口開了一家鮮鹵店,最近一段時間不少菜品都銷售不完,“一天就賣200來塊錢,除去成本,利潤只有幾十塊。”

另一位賣菜的攤主徐女士表示,她5月底進駐市場,租下一個20多平方米的攤位,價位為50元/平方米,每月還包括15元管理費,一共租了一個季度,雖然現在還未正式算租金,但自己已有退意。她覺得,目前市場最大的問題出在招商和宣傳上,“東西都不齊,別人都不曉得市場已經開始運轉了。”

看著市場運轉困難,商家們生意難做,黃敏燕和管委會成員們也很著急,但似乎難有辦法。最近,業主們甚至自己打包把菜往回買,但這只是杯水車薪,並非長久之計。

“我們想找懂管理的公司,但又怕他們只曉得賺錢,自己做又的確舉步維艱。”黃敏燕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進來,無論商家還是顧客,如果有大型商家或者經營方進來,可以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