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我國三大運載火箭,其中一個用途讓美日都害怕

我國航太運載技術的發展起步於上世紀50年代, 先後成功研製了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15個型號的運載火箭, 實現了從常溫推進劑到低溫推進劑、從串聯到捆綁、從一箭單星到一箭多星、從發射衛星到發射載人飛船的跨越式發展, 組成了相對完備的運載火箭型譜, 但是下面這三款火箭絕對是大家所熟知的明星火箭。

長征7號運載火箭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太一院)為總體研製單位研製的新型液體燃料運載火箭。 其前身是長征二號F換型運載火箭, 是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為發射貨運飛船而全新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 長征七號採用“兩級半”構型, 箭體總長53.1米, 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14噸, 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5.5噸。

長征七號火箭的最早原型是長征二號F/H型, 即利用長征二號F型的成熟技術, 在大體不變的情況下換成新研製的液氧煤油發動機。 其綜合長征二號的成熟技術又同時運用長征五號的新技術, 並賦予新的編號“長征七號”。 在2016年6月25日從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首次成功發射, 這也是文昌航太發射場的首次發射任務。 預計到2021年火箭各項技術趨於成熟穩定時,

承擔中國80%左右的發射任務。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 簡稱長二F, 別稱“神箭”, 是長征二號家族中的最新改進型號, 主要用於發射神舟系列載人飛船。 長征二號F自1992年開始研製, 1999年11月19日首次發射並成功將中國第一艘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送入太空,

箭由四個液體助推器、芯一級火箭、芯二級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組成, 全長達58.34米, 是目前我國所有運載火箭中長度最長的火箭, 安全係數達0.97。

火箭首次採用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和垂直運輸的“三垂”測試發射模式。

因多次成功發射神舟系列飛船並被央視直播報導其發射過程, 已成為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中的“明星”火箭。 隨著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成功發射109次。 長征二號F型火箭可靠性指標達到0.97, 太空人安全性指標達到0.997, 這意味著1000次故障所採取的救助措施只允許有3次不成功。 這是我國航太史上技術最複雜、可靠性和安全性指標最高的運載火箭。

中國長征5號運載火箭

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又稱“大火箭”“冰箭” ,是我國為了滿足進一步航太發展需要彌補中外差距,在2006年立項研製的一次性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的火箭系列。

長征五號系列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 ,設計採用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思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分別達到14噸級、25噸級 。中國未來天宮空間站、北斗導航系統的建設,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測的實施都將使用該火箭系列。長征五號於2016年11月3日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首飛成功, 由此成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又稱“大火箭”“冰箭” ,是我國為了滿足進一步航太發展需要彌補中外差距,在2006年立項研製的一次性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的火箭系列。

長征五號系列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 ,設計採用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思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分別達到14噸級、25噸級 。中國未來天宮空間站、北斗導航系統的建設,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測的實施都將使用該火箭系列。長征五號於2016年11月3日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首飛成功, 由此成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