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娓娓:美國學生“高考”靠什麼加分?

其實嚴格說起來, 美國沒有高考, 所謂的“高考”其實是定期的標準化考試, 每年有7次, 就像“託福”、GRE、GMAT一樣。 學生可以隨時參加考試, 沒有次數限制,

甚至可以每次都考, 然後用自己最高的一次分數去申請大學。 由於SAT成績兩年內有效, 許多高中生上高三時就開始考SAT, 一直考到自己不願考為止。 所以說, 美國的高考招生不像中國的“一考定終身”, 因此, 美國高中生心理壓力相對中國來說小得多。

↓中學生在申請大學時, 有特長的學生更有優勢

而且, 考分高並不一定能上名校, 各校更注重的是綜合素質的選拔。 另外美國的大學挑選學生的時候, 也會有一些“偏心”, 對於一些特殊的學生, 會有一些“加分”政策。 不過, 美國的高校自己掌握“加分”等權力, 各高校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而開闢一些優秀特長生專用通道。

↓美國中學生的課外活動多姿多彩, 很多中學生都有參演話劇歌劇的經歷

首先, 對於一些在體育方面有特長的學生, 大學會優先考慮。 除此之外, 大學在考量學生的時候, 還會看綜平時的表現。 在美國中學, 學生們平時作業算分, 做實驗算分, 課堂討論算分, 有的老師甚至連孩子出不出勤都算分。 平時成績日積月累, 到了高校招生時, 很多學校就用這個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態度。

美國中學生校外活動分成體育活動、文娛活動、科技活動、校內活動、校外活動、個人興趣愛好……大學錄取時, 還會考察學生是否有特別的地方, 有無完成中學規定的公益活動(內容由學生自定)時間,

也看你有無打零工經歷, 以及你是否有被社會認可的經歷。

↓美國兩名中學生使用去氧核糖核酸(DNA)條碼技術, 對自己採集的魚類樣本檢測後發現, 紐約市商店銷售和餐館供應魚類中約四分之一貼錯標籤, 涉嫌以賤充貴。 這種經歷就很可能為他們以後升學加分。

越是高水準的學校, 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

↓美國中學生參加Robotics機器人工程挑戰賽

最後, 美國許多大學在招收學生時, 不僅要看學生的成績和專長, 而且要看學生是否參加公益活動, 做義工(社區服務)的情況。 比如, 有的學生每年暑假都到非洲或南美洲一些不發達國家去為窮人蓋房子, 最終獲得加分,進入名校。

在美國,中學生的義工活動多種多樣,他們可以去敬老院為老人讀書,到圖書館管理書籍,或在紅十字會為獻血者服務。

↓美國大學生到中國珠江某校支教

另外,做義工在美國是很平常的事情,不管是家長還是學校,都非常鼓勵孩子做義工。但是,這並不能成為一個加分的籌碼。你做了,會得到表揚,也許會因此而在升學時加分,也許不會。所以,並不會有孩子為了加分而去做義工。

↓中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在社區健身中心與老年志願者一道讓需要幫助的兒童體驗戲水的樂趣

說起這一點,倒是和我最近看到的一條國內的新聞有關:

山東的高考加分裡有一項規定,2014年後,凡高中階段見義勇為的應屆畢業生,受市級表彰的可降10分投檔,受省級以上表彰的,可降20分投檔。

與國內不同的是,在美國,人們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學會保護自己,如果在街上看見有人行兇,不能逞英雄,首先要報警,然後在確保自己的安全的前提下,幫助別人。所以從這一點來說,美國人其實是不提倡孩子見義勇為。

記得以前看過一則新聞,成都14歲的熱血少年挺身而出救了被調戲的女同學,卻因此讓自己的家庭陷入絕境。是該讚揚?還是該歎息?如果在美國,這種事情或許永遠也不會發生……

美國式的“見義勇為”強調量力而行。所以,在美國,對於未成年來說,“見義勇為”大多是反面教材。

我還記得以前聽說過這麼一件事,一個華裔小孩在美國一所小學上學,有一天學校失火。不知道是不是移民之前受到賴寧式的薰陶教育,這個小學生奮不顧身跑進火場,帶領幾個美國小學生跑了出來。假如在中國,這個小孩絕對是個英雄,會被大肆宣傳讚揚。而美國小學卻沒有這樣做,他們並不否認這個孩子很英勇,卻不提倡這麼做。還把這件事作為反例宣傳,教育其他孩子不要這麼做。

因為,在美國認的觀念裡,未成年人是被保護的重點對象,他們自我保護能力很弱,沒有什麼見義勇為的能力,“奮不顧身”是非常危險的,很可能自己失去生命,所以這種行為是絕對不能鼓勵的。

↓有他們在,社會問題還是交給專業人士處理吧,普通人就幫一點力所能及的忙

另外,美國員警也常常教育美國公民,一旦碰到他人遭劫,旁觀者不要去做無畏的舉動,只要記住嫌疑犯的模樣,將來在法庭上做一位好證人,就可以了,與任何的財物相比,生命的尊嚴與安全是至高無上的。

曾經有一位中國青年在超市抓了小偷。結果出警的警長十分不高興的對他說:“你這樣是錯誤的,你們現在美國。雖然不是公民但是你們在這裡消費,是合法的納稅人。你們所花的錢就有一些成為我們的工資,我們拿你們給予的工資就要保護你們。如果你們在這次受傷哪怕是一點小傷也是我們的失誤就會侮辱我們的制服。”

延展話題:

在美國引發各界爭議的加分政策,就是美國教育部門對黑人考生的照顧。這個政策源于《平權法案》。它在其中規定,美國凡是聯邦政府下屬或相關的就業和教育機構,都必須向黑人傾斜,甚至保留一定的名額。這使得華裔(亞裔)的孩子拼命學習,家庭砸鍋賣鐵支持,90分可能都嫌低,因為是按照種族錄取的;而黑人或許80分就是很高的了。

最終獲得加分,進入名校。

在美國,中學生的義工活動多種多樣,他們可以去敬老院為老人讀書,到圖書館管理書籍,或在紅十字會為獻血者服務。

↓美國大學生到中國珠江某校支教

另外,做義工在美國是很平常的事情,不管是家長還是學校,都非常鼓勵孩子做義工。但是,這並不能成為一個加分的籌碼。你做了,會得到表揚,也許會因此而在升學時加分,也許不會。所以,並不會有孩子為了加分而去做義工。

↓中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在社區健身中心與老年志願者一道讓需要幫助的兒童體驗戲水的樂趣

說起這一點,倒是和我最近看到的一條國內的新聞有關:

山東的高考加分裡有一項規定,2014年後,凡高中階段見義勇為的應屆畢業生,受市級表彰的可降10分投檔,受省級以上表彰的,可降20分投檔。

與國內不同的是,在美國,人們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學會保護自己,如果在街上看見有人行兇,不能逞英雄,首先要報警,然後在確保自己的安全的前提下,幫助別人。所以從這一點來說,美國人其實是不提倡孩子見義勇為。

記得以前看過一則新聞,成都14歲的熱血少年挺身而出救了被調戲的女同學,卻因此讓自己的家庭陷入絕境。是該讚揚?還是該歎息?如果在美國,這種事情或許永遠也不會發生……

美國式的“見義勇為”強調量力而行。所以,在美國,對於未成年來說,“見義勇為”大多是反面教材。

我還記得以前聽說過這麼一件事,一個華裔小孩在美國一所小學上學,有一天學校失火。不知道是不是移民之前受到賴寧式的薰陶教育,這個小學生奮不顧身跑進火場,帶領幾個美國小學生跑了出來。假如在中國,這個小孩絕對是個英雄,會被大肆宣傳讚揚。而美國小學卻沒有這樣做,他們並不否認這個孩子很英勇,卻不提倡這麼做。還把這件事作為反例宣傳,教育其他孩子不要這麼做。

因為,在美國認的觀念裡,未成年人是被保護的重點對象,他們自我保護能力很弱,沒有什麼見義勇為的能力,“奮不顧身”是非常危險的,很可能自己失去生命,所以這種行為是絕對不能鼓勵的。

↓有他們在,社會問題還是交給專業人士處理吧,普通人就幫一點力所能及的忙

另外,美國員警也常常教育美國公民,一旦碰到他人遭劫,旁觀者不要去做無畏的舉動,只要記住嫌疑犯的模樣,將來在法庭上做一位好證人,就可以了,與任何的財物相比,生命的尊嚴與安全是至高無上的。

曾經有一位中國青年在超市抓了小偷。結果出警的警長十分不高興的對他說:“你這樣是錯誤的,你們現在美國。雖然不是公民但是你們在這裡消費,是合法的納稅人。你們所花的錢就有一些成為我們的工資,我們拿你們給予的工資就要保護你們。如果你們在這次受傷哪怕是一點小傷也是我們的失誤就會侮辱我們的制服。”

延展話題:

在美國引發各界爭議的加分政策,就是美國教育部門對黑人考生的照顧。這個政策源于《平權法案》。它在其中規定,美國凡是聯邦政府下屬或相關的就業和教育機構,都必須向黑人傾斜,甚至保留一定的名額。這使得華裔(亞裔)的孩子拼命學習,家庭砸鍋賣鐵支持,90分可能都嫌低,因為是按照種族錄取的;而黑人或許80分就是很高的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