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珊瑚屋,漁家村寨最美的“花”

“中國大陸南極村”位於廣東省徐聞縣。 幾十畝珊瑚花盛開在這裡, 綿延幾十公里, 成為中國大陸架唯一的成片面積最大、種類最密集的珊瑚礁國家級保護區。

過去, 漁民要建房屋, 沒錢買得起建築材料, 就地取材, 把珊瑚石從海邊運回來, 削切平整, 建房子, 砌圍牆, 甚至鋪路。 當地人把珊瑚石叫做“海石花”。 有大有小, 五顏六色, 最多的是白色。 用來砌房屋的珊瑚石形狀各異, 四方形, 長方形, 還有如花的模樣。 珊瑚石姿態萬千, 有的似一節節的蓮藕, 有的則像風吹拂留下的波紋, 有的恍如盛開的菊花。 用來砌屋牆、牆角、圍牆的珊瑚石不相同, 砌屋牆的多是竹筒那樣的珊瑚石;砌牆角的珊瑚石有半個門板大。

砌珊瑚石的方式也不同。 有的珊瑚石牛骨筒般一條一條地放在一起;有的條條加方塊結合;有的是四方形的珊瑚石, 一塊塊地疊放在一起。 每種造型都是一幅畫,

都很有美感。 漁民沒有學過建築學, 不懂什麼美學理論, 但他們用自己的聰明和生存智慧, 因地制宜, 創造了獨具風格的建築藝術, 把珊瑚屋砌成令人驚豔的“奇葩”。

在“南極村”, 我見到一種獨特的現象:一棵棵樹“種”在圍牆裡。 圍牆是用大塊的珊瑚礁石一塊塊砌起來, 樹是雷州半島常見的鵲腎樹。 當地人叫這種樹為英公岸樹。

英公岸樹摟著珊瑚牆, 珊瑚牆擁著英公岸樹。 樹中有牆, 牆中有樹, 似是水乳交融的情人。 珊瑚牆體斑斑駁駁。 英公岸樹蒼翠挺拔, 枝枝丫丫挺出圍牆, 繁茂如蓋。 粗大的英公岸樹, 其堅固, 其凝聚力, 堪比現代建築中的鋼筋混凝土柱。 在漫漫長河中, 珊瑚牆和著英公岸樹櫛風沐雨, 相依相偎, 共同抵抗歲月的風風雨雨,

站成一道百年風景。

放坡村是“長壽之鄉”。 據說, 這是當年蘇東坡曾經居住過的漁村。 一些上了年紀的村民怡然自得地坐在樹下納涼、聊天。 靠海過上比較富足日子的放坡村人, 令人羡慕, 欣慰。

我們一行人走進一戶人家。 院子很大, 裡面種著幾棵龍眼樹、菠蘿蜜樹、楊桃樹, 幾張網床掛在樹與樹之間。 “嘰嘰嘰”, 一隻母雞帶著幾隻小雞在院子裡奔跑、覓食。 幾間平房一字排開, 院子的三面圍牆跟房子一樣, 全是用珊瑚石砌的。 屋頂用雷州半島常見的茅草鋪蓋。 屋牆上掛著竹編的斗笠、簸箕、籃子等。

珊瑚石與珊瑚石之間, 有的有白色的東西黏起來;有的沒有, 就是珊瑚石自然疊放在一起。 黏連珊瑚石的白東西是什麼呢?雷州半島是多雷多颱風地區,

常年刮颱風, 下暴雨, 這些看起來輕巧又多孔的珊瑚石, 能抵抗得住狂風暴雨嗎?

村民告訴我們, 珊瑚石有石灰的特點, 砌牆不需要粘合劑, 水一淋就自動粘結, 而且很堅固, 非常神奇。 所以, 珊瑚石一點也不怕風吹, 不怕雨淋。 另外, 珊瑚屋透氣性好, 夏天涼爽, 冬天暖和, 對人的身體有利。 在徐聞, 長壽老人不少, 可能跟他們住在珊瑚屋有關。

砌珊瑚屋的珊瑚石看起來乾巴巴的, 毫無光澤, 像失去水分的“幹花”。 我尋思, 如果有水的滋潤, 珊瑚石還會顧盼生輝嗎?珊瑚石是否記得, 在海底世界, 在活著的時光, 它們曾經千嬌百媚嗎?

院子裡有一口井。 同行者小強從井裡打了一盆水, 一手托著水盆, 一手用水瓢潑向珊瑚牆。

又打一盆水, 端起水, 直接傾灑珊瑚牆。 得到水的滋潤的“海石花”馬上變得鮮亮, 有光澤了, 像一朵朵花開在人間。

我撫摸著珊瑚屋, 如同撫摸花朵。 這些珊瑚曾經躺在大海的懷抱裡, 觸摸海洋之心, 鮮活地招搖, 跟可愛的魚蝦蟹在水中嬉鬧, 與水母、海草們纏綿, 無憂無慮。 因滋潤而飽滿的珊瑚石讓我確信, 珊瑚不死, 它的生命已化為另一種形態, 延續著千年傳奇。

這裡的珊瑚屋一般都有百年左右的歷史。 在不少村落, 古老的珊瑚屋塌倒在無聲滑過的歲月裡, 塌倒在人們不強的保護意識中。

珊瑚屋是建築“奇葩”, 有獨特的價值。 人們不應遺忘它, 而應好好保護這筆獨特的遺產, 讓其增值, 讓後人有機會欣賞到這朵開在海邊的“花”。

(責編:連品潔、劉佳)

(責編:連品潔、劉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