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類首次發現琥珀中古雛鳥標本,距今近1億年

科學家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古雛鳥標本,距今已有9900萬年,與恐龍同時代。

科學家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古雛鳥標本,約9釐米長,距今已有9900萬年,與恐龍同時代。

這件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之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由中美加三國生物學聯合研究團隊發現。 琥珀中保存的是一隻出生僅僅幾周的反鳥類雛鳥,不幸被松針類樹木的樹脂所包裹。 這次發現的琥珀體積很大,約9釐米長,容納了接近完整的一隻古鳥類的頭部、頸椎、翅膀、腳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關的軟組織和皮膚結構。 這為科學家們研究這種已滅絕的鳥類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編譯:舒暢 審校:徐祥麗)

琥珀中的古鳥標本保存極為完好,尤其是約2釐米長的金黃色鳥足特別醒目。 被發現時,人們還以為琥珀裡是一隻奇怪的蜥蜴爪,後來研究人員發現裡面其實是一隻反鳥類雛鳥。

研究人員給這只鳥起了個昵稱,名叫“比龍”,這是緬甸一種琥珀色小鳥(小雲雀)的當地讀音。 圖中是這只古鳥的羽毛細節,說明它是在第一次換毛期間被裹進松脂裡的。

琥珀甚至保留了部分羽毛顏色,不過其顏色並沒有特別之處,就是普通的棕色,連研究人員都承認這略顯單調。

反鳥類是白堊紀出現的一類相對原始的鳥類,其肩帶骨骼的關節組合與現生鳥類的相反,因此得名。

圖為形態復原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