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連年有餘》:蓮花、鯉魚和胖頭娃娃的故事

“楊柳青青似畫中,家家繡女竟衣紅,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 ”這是著名學者周汝昌先生為楊柳青年畫所題的一首詩,形象生動地描述了老百姓逢年過節用年畫裝飾廳堂,以期對良辰佳節的慶賀和幸福美滿生活的嚮往。

《連年有餘》作為楊柳青年畫的傳統經典之作,在民間廣為流傳。 關於《連年有餘》,天津作家許向誠曾有過這樣一段記述。

“那時,每逢春節,在供銷社工作的父親總要捎回兩張年畫,一張是《連年有餘》,另一張還是《連年有餘》,不過,畫的內容有所不同,一張是有碩大的蓮花,一個大胖娃娃懷抱一條大鯉魚,在得意地微笑,另一張上只有蓮花和鯉魚。

前面一張貼在屋裡的牆上,後面的一張貼在外屋的水缸上。 老祖母見了十分高興,笑得都露出了豁齒。 ”

“我曾聽老祖母說過,楊柳青年畫,一年‘鼓’一張,所謂的‘鼓’就是活了。 在村裡,一家人買了一張年畫貼在牆上,全家人正坐在坑上觀看,突然畫面上一聲水響,濺起好多水花,把大夥衣服都弄濕了。 這時,那條鯉魚‘澎’一聲蹦了下來,在炕席上上下左右翻滾起來,大家一時都嚇傻了,驚呆了,只有激靈的小兒子用雙手抱住鯉魚,這時畫上的胖娃娃哈哈一笑,那條鯉魚突然打個挺,又蹦回畫面上,小兒子的手上,只有一枚金色的銅錢,在閃閃發光,那是鯉魚的鱗片變成的。

“關於這樣的故事,我聽了好幾個版本,無論如何,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而我的祖母對此堅信不移,總是喃喃地對我說,晚上睡覺時小心聽著外屋,等畫上的魚‘鼓’了,就會掉進水缸裡,為此,缸裡還養了兩條小鯽魚,想把大鯉魚從畫面上引下來。 ”

許向誠先生祖母口中《連年有餘》的故事,印證了這張年畫在人民群眾當中的口碑和影響力。 那麼,《連年有餘》又有著怎樣的藝術魅力呢?

我們通常見到的《連年有餘》,是一個胖頭娃娃手抱一條大鯉魚,笑咪咪地坐在蓮葉上,和旁邊的蓮花一起構成整幅畫面。 《連年有餘》作為吉祥圖案的重要內容,從原始圖騰崇拜中發展而來,在中國悠久的歷史變遷中、在現代多元化的文化中成長和豐富,對中國傳統民間圖案中的吉祥觀念和吉祥文化做了極致的展現,具有歷久彌新的審美寓意和藝術特色。

蓮花是中國傳統吉祥意象的重要代表。 自古文人多愛蓮,北宋學者周敦頤所作的一篇《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表明了他對蓮花的讚賞。 此外,蓮在開花的同時,果實就已具備,一個蓮蓬上能結下的果實多且可見可數,這種花果共同生存的緊密關係,以及果實蓮藕連綿多產,也暗合了人們心中對蓮花生命的敬畏之情。 因此,在民間傳統吉祥圖案中,蓮花蘊意吉祥、高潔、多子多福、連生貴子。

中國魚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從原始社會開始,魚就是某些部落的崇拜敬仰之物。 首先,魚擁有強盛的繁殖能力,使期盼多子多福、豐年多產的原始人將魚視為實現繁衍昌盛願望的吉祥之物。 其次,魚在音韻上與“餘”相同,人們期盼生活富足有“余”,吉慶有“餘”,這種諧音也使“魚”帶上了吉祥的文化意義,成了實現美好願望的載體。

胖頭娃娃的形象具有明顯的傳統民俗審美特點,圓潤柔美的面部,白嫩的皮膚,彎彎的眉眼常帶笑,大而有神的眼睛,嬌俏甜蜜的櫻桃小嘴,顯得神采奕奕,親切可愛,十分討人疼愛。 胖頭娃娃的原型是嬰兒,是能引發人愉悅感的意象,百姓也常嚮往人丁興旺,種族延續,寄寓著一個家庭和種族的希望。 細心的人會注意到,胖頭娃娃頭上有男孩女孩兩種髮髻,楊柳青木版年畫第六代傳人霍慶順告訴記者,這寓意著人們盼望兒女雙全的美好願望。

《連年有餘》中蓮、鯉魚、胖頭娃娃三個意象,都具有吉祥寓意,三個各具特色的意象構成了一幅美滿歡樂的畫面。 在吉祥寓意、製作工藝以及畫面佈局上,《連年有餘》都可稱為楊柳青年畫中的經典之作,為中國木版彩繪年畫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